
安格拉·格莱扎个展《空间撕裂》展览现场,2022年,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
纸作为媒介
作为一名雕塑家,安格拉·格莱扎(Angela Glajcar)于 1997 年至 2006 年开始使用钢材和木材等材料创作。而后主要以纸张为媒材,也于近年开始使用玻璃纤维布创作。但以纸作为媒介,仍然是她装置的首选材料。对她来说,纸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能够吸收环境光并突出各种色调。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家主要使用「白色」纸的原因。
安格拉·格莱扎个展《空间撕裂》展览现场,2022年,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
因为现地制作是格莱扎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使得她对建筑体积的空间、比例和照明条件的直观反应,以及对作品定位位置的任何破坏性因素之反应和克服,成为她创作装置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格莱扎称自己为“空间的书写者”,她用双手撕裂纸张构建形态,赋予这种典型的二维媒介一种全新的三维面貌,构筑出多重空间与光影变化。雕塑使用单色纸,突出纸张本身的质量、色泽、纯粹性,同时又跳脱出纸张细腻柔软的传统认知。此外,她还会利用特殊纸,打造出笔直锐利的边缘、几何块面及延伸性空间,让造型富有节奏与变化,产生戏剧性的观看效果。
纸的无常性
在创作装置时,艺术家对纸张所经历的变化特别着迷。例如对环境湿度的不同反应:纸张卷曲和弯曲,都会改变其表面的感觉。也揭示了纸张这个媒材的「无常性」。正是纸张的「无常性」,让格莱扎不断通过对纸的创作过程中,探索出更多可能性。也是她认为纸的迷人之处。艺术家经常使用重达 800 g/m2 的重纸(如 2010-026),几乎是普通打印纸重量的十倍。
安格拉·格莱扎个展《空间撕裂》展览现场,2022年,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
格莱扎使用长条状的纸张创作大型装置中,其灵感来自传统绘画。因此,她的作品涵盖了二维和三维,绘画与雕塑,更广泛的定义与绘画相关的幻觉领域,以及物质和实质上现实领域材料与概念的融合。
纸的多重面貌
作为首次中国大陆个展「空间撕裂」中,格莱扎特别为Bluerider ART上海·外滩七米的挑高空间,创作了数件3米至4米的大型悬浮作品。同时展出的还有出自四个系列的新作:“盒系列”(Conballare)、“山火系列”(Montcanus)、“孔洞系列”(Terforation)、“撕裂的肖像系列”(Torn Portrait)。
Angela Glajcar, Conballare I-VIII, 58x78cm, Acrylic on paper, collaged Wenzhou paper, 2004
“盒系列”(Conballare)出自意大利语,使用温州皮纸。温州皮纸史称蠲纸,唐代起即已列为贡品,采用桑树皮为原料,纸质韧性较大,且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由于纸纹特殊能够打造出独特的肌理效果,拥有一种古朴、残破的神秘感,纸张可做到薄如蝉翼而不破。
Angela Glajcar, Mountcanus, 250x140x50cm, 400g torn paper, metal and plastic mount, 2022
“山火系列”(Montcanus)为法语“山峦”(Montage)与拉丁语“火山”(Vulcanus)的结合,作品如同火山喷发的瞬间,将本因重力下坠的纸张,逆向创造出一种向上的延伸感。
Angela Glajcar, Terforation, 242x180x45cm, 350g torn paper, metal and plastic mount, 2022
“孔洞系列”(Terforation)一字源自拉丁文“土地”(Terra)和“孔”(Foramen)的组合,透过纸张的裂孔表现光影与空间。层层堆叠的纸形成大理石般的厚重感,光线穿过并折射在撕裂的边缘,在孔洞中产生了戏剧性的光影效果,创造动人的韵律感。
Angela Glajcar, Torn Portrait, 105x100cm, 200g and 400g torned and glued paper on digital print, 2022
“撕裂的肖像系列”(Torn Portrait)是格莱扎2022年创作的全新系列,艺术家将“孔洞系列”的摄影图像数码打印,进行二次撕裂并拼贴纸张,呈现出不同纸质媒介的组合。
安格拉·格莱扎的作品关乎我们所生活的空间、环境,并展现“纸”在光线、动态、时间、声音中的多种面貌,如此坚韧又如此自由奔放。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