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贸圣佳2022春季拍卖会
SUNGARI SPRING AUCTION 2022
现当代艺术专场
预展时间
07.21-07.22
拍卖时间
07.24 20:00 A厅
圣佳艺术空间
北京市东三环南路76号尚古国际LG层北区
温 馨 提 示
疫情期间限流入场
须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请您注意防护
作为当代艺术殿堂级的艺术家,“十示”系列是丁乙最为人们熟知的创作。这个系列开始于1988年,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萌芽时期,也是奠定当代艺术学术深度的“85美术”时期。“1988年对于整个中国美术界来说都是在反思或者寻找出路的年份”,于是丁乙抓住了这个时机,开始了他的“十示”创作。也是从那以后,“+”与“x”的符号就开始成为丁乙艺术创作中最主要的符号语言,一直到今天。

艺术家丁乙
“十示”系列的《1989-5》,是丁乙完成于1989年的创作,当时他还是上海美术学院大二的一名学生,这是艺术家早期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件。是“十示”系列最早诞生的作品之一,也是该系列最具学术价值的艺术史级别作品。也因此,这件作品参加了2007年,在北京尤伦斯中心举办的“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而我们知道,这个展览是最为全面、也最为系统地还原了“85美术”的一次大展。就这件作品本身看,在红色的背景中,一个个黑色或者灰色的小方块构成的十示符号,与重叠的横竖线构成的十示符号,严密而整齐地叠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一个充满想象和实验性的画面。严格、谨慎甚至有点笨拙的一笔一画,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三十多年前,一个具有勇气、理想和试验精神的年轻人,在上海一个在今天看来破败不堪的房间里,刻苦地在画布上,一笔一笔创作着自己的梦想。那既是一个困难的时代,也是一个诞生伟大的时代!

Lot5031
丁乙 十示1989-5
布面丙烯 1989
50×60cm
出版:
1.《’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P13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上海滩1979-2009: 上海艺术家个案》,P4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3.《丁乙》“概括的·抽象的 丁乙个展”画册,P56,金城出版社,2011年;
4.《丁乙:何所示》同名个展画册,P73,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
展览:
1.2007年,’85新潮——第一次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2009年,上海滩 1979-2009,局门路 436 号,上海。
3.2015年,何所示·丁乙个展,龙美术馆(西岸),上海。
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

出版物
同时,《1989-5》的诞生也推动着整个十示系列往后三十年不间断的尝试与发展,作为艺术家一个可见的“起点”,甚至承载着中国当代艺术上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因为,以一个艺术语言为核心创作三十年并非是件易事,这种机械式的重复表现手法,既表现出艺术家对强烈个性化的兴趣,又意味着他对自己当时身处的社会与艺术环境的反叛。这体现出了“85美术”引起的新观念对一整代年轻艺术家的影响。
而如果说,早期的“十示”中,还略带彷徨,进入到1990年期间,此时的丁乙显得理性而坚定。于是,我们看到“十示”系列还原了色彩的本源,对于工具的利用也让画面充满了冷静的气息。在丁乙看来,这个时期的“十示”是在建立一个系统,也是在建立属于他自己的艺术王国。在1992年威尼斯双年展上,艺术家展出了只有黑白色的“十示”作品—将画笔上的颜料一次用尽后,再重新蘸取,便自然形成了白色的“深浅变化”。这是丁乙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种展现,也体现了“十示”在这个阶段脱离了工具辅助,也不再堆叠一模一样的符号,艺术家将他个人作为“人”的差异性表达在了其后的作品中,就像是在塑造一部个人寓言,而这一变化也延续到了2000年后。

何所示·丁乙个展 展览现场

上海滩 1979-2009 展览现场
《2008-34》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从容的个人气息,他对城市的感受,对时代变迁的观察, 对传统和当代文化的冲击,全都可以在他坦然流露的笔触中找到踪迹。作为艺术家生活的城市,这几十年来,上海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城市巨变,山河易貌。而作为艺术家,丁乙显然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事实上他也无法逃避。于是看似抽象的画面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城市和社会的影子。虽然,他对城市变化的感受,是宏观的,或者说比较个性化的。但是,艺术家在画面之中安排了“+”号、“x”号,穿梭其中,造成了空间的深度重叠,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无穷无尽的城市梦境之中。它展现了艺术家与城市一同的生长,也从视觉角度,总结了这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发生的变化。所以,即使依旧是那个“x”、“+”符号,但这“+”更多了几分活力。

Lot5032
丁乙 十示2008-34
布面丙烯 2008
140×120cm
估价RMB: 1,800,000-2,800,000
最后作为抽象艺术的始终践行者,丁乙早已发现当代抽象艺术难以在其内部产生变革性的作用,所以他并不痴迷于简单的“抽象”,尤其是利用“抽象”对当代文化境遇的逃避。于是,这三十多年来,我们一方面看到他利用多种方式,将时代和日常与自己的艺术进行结合。比如他将自己的创作与修行进行了嫁接,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与心境的起伏,通过作品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他使用的创作媒材,也越来越丰富。工具从油画颜料到丙烯,从炭条、粉笔、油画棒到圆珠笔,色彩从黑白、彩色到荧光,画布也常常被花布、瓦楞纸取代。甚至利用雕塑、装置、建筑展现“十示”符号,将自己的作品不断延展于都市和当代生活的公共空间。他的“十示”已经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图像,而是一种东方式的哲学思维方法,类似传统文化中“冥想”、“沉思” “顿悟”。他用自身的方式,嫁接东西两种文化艺术的媒介,用当代的工具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当代性的转化。他的创作绝非仅仅只是作品本身的视觉张力,而是在精神与哲学层面的创新:他是在运用当代艺术的视觉实验,完成了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与传统相关的中国当代文化的全新体验与重构,并以此重新铸造了东方文化的全新视觉艺术盛宴!

推荐阅读

重要公告!中贸圣佳2022春季拍卖会日程公布

全年近25亿成交额,中贸圣佳创95年成立以来新高,踏入新征程!


“璀璨”夜场名瓷精粹|中贸圣佳2022春拍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