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吾身是个矩”

儒家身体观二论


主讲人

韩振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

邵亦杨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线上讲座时间

7月23日(周六)14点

线上讲座地址

腾讯会议417-720-268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讲座介绍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孔子圣迹图·观乡人射》,清·同治十三年(1874)孔宪兰刻本


“儒家”是个总名,是对传统中国志在淑世、“顺阴阳,明教化”的士人群体的总称。作为中国自古以来思想“竞技场”的重要一支,儒家针对时代的困局和难题次第发声,呈现出多元、复调的谱系特点。思考儒家的身体观,亦应将历代儒家的身体论述置入其得以产生的思想语境,在历史原境之中反观其深广的忧思和关切,从而做出同情的理解与评判。


本次讲座尝试聚焦儒家身体观应时而发的几个思想史公案,既关注儒家与其他思想流派相矛盾、竞争的历史语境,又注重在细读理论文本的基础上寻绎儒家的思维秉性,希冀能够真实、立体地再现儒家身体观的重要面向。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孟子像,清·南薰殿旧藏《至圣先贤半身像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朱熹《孟子集注》清刻本


先秦轴心时期,孟子批评杨朱(原始道家成员之一)“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有强为之说的嫌疑。不过,孟子“养吾浩然正气”的践形观在根本上迥异于原始道家的“全性保真”说,这是孟子辟杨的主要原因。道家(庄子)肯定支离疏等身体畸形却得以“养其身,终其天年”,这与儒家的“摄威仪”观也无法共容。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韩愈画像,清·南薰殿旧藏《至圣先贤半身像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世俗佛教的灵魂观激起了儒者范缜的反驳,其《神灭论》重申了儒家的形神一元观;韩愈《论佛骨表》也在崇儒排佛之际表现出强烈的身体关切。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西汉·马王堆帛书《五行篇》(局部)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究竟显示了思孟学派“德对身体性、物质性的拨无”(池田知久),还是道德生理学意义上的“物化德性”(齐思敏)?可能兼而有之。“物化德性”的观念在明清之际的王艮(心斋)、王夫之(船山)那里得到了新的肯定和强化。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日)兴亡史论刊行会1931年译《宋论》载平福百穂所绘王船山像


王夫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孤绝精神自期,统合道器,主张“形色”是“性”的体现,“形可以征神”,“神可以化形”,其“敬身”“爱身”论述针对的是道家的“不仁”和佛教的“劣而狂”。尽管王夫之极有可能浸染了道教内丹术,但他批判道教“固命自私”、“盗天自用”、“离行为知”,则是对儒家“安生安死”、乾健有为精神的延续和发扬。


近代以来,“身体”艺术引发的社会争议折射出中西古典美学的一个深刻差异,汉学家朱利安《本质或裸体》一书对此有精彩阐说。尽管如此,在中国人的身体观方面,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主讲人简介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韩振华


韩振华,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外“卓越学术带头人”,中文学院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兴趣聚焦于中国哲学、中西美学与文论、海外汉学,特别是《孟子》、《周易》、王夫之哲学等儒学思想在西方的译介与诠释,以及西方的中国美学与诗学诠释。出版专著《王船山美学基础:以身体观和诠释学为进路的考察》(2008,巴蜀书社)、《他乡有夫子:欧美的〈孟子〉译介与诠释研究》(201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获中国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译著《艺术诸定义》(2014,南京大学出版社),编著《曲通万殊:多元理论话语的对话与交响》(2020,外研社)。另在《复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中国哲学史》、《文艺理论研究》、《伦理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主持人简介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邵亦杨


2003年悉尼大学博士毕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 中国美协艺术理论委员会委员,世界艺术史协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江苏凤凰出版社视觉文化系列执行主编,主要著作有:《后现代之后》(2008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穿越后现代》(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美术史》(20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现当代艺术史》(2018/202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2019,北京大学出版社)。





 “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支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编辑部

学术主持: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活动召集:刘希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

时间:2022年4月-10月


扫码查看活动详情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吴靖

编辑  / 贺伊飞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 预约参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  微信公众平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  官方微博账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  抖音官方账号

Cafam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  快手官方账号

CAFAMuseum

CAFAM“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 议题3:东西方的运动观与身体观(第二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崇真艺客

< 官方网站

www.cafamuseum.org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