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世纪荷兰美术2:伦勃朗(上)
伦勃朗(1606-1669),荷兰共和国的第二代画家,被誉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世界美术史上伟大的画家之一。
他一生历经坎坷,勇敢地坚持现实主义道路,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领域。为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光辉的贡献,也使得17世纪的荷兰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光彩夺目。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1632


扮作花神的莎士基亚 1634

与莎士基亚的画像

参孙失明

穿着军装的老人

斯拉夫

伯沙撒王的盛宴

伦勃朗生于莱顿,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是家里九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14岁进莱顿大学;17岁随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20岁开设画室,成为独立画家。
1631年离开莱顿前往阿姆斯特丹,从定居阿姆斯特丹到40年代初,是其创作的成熟阶段。成名作《杜普教授的解剖课》(1632),突破历来团体肖像画呆板的程式,构图和人物神情的处理生动才华横溢,得到了社会赞誉。
这一时期也是伦勃朗生活中最幸福的十年,事业上风头正盛,1634年又与喜爱的莎士基亚结婚。莎士基亚出身没落贵族,伦勃朗为其购买了一幢很大的房子,也供着妻子的几个兄弟挥霍,一家人过着体面的生活。

夜巡 1642








1942年是伦勃朗生涯的转折点,接连几次大的人生打击加上艺术的固守,致使伦勃朗的生活境遇直转急下。
首先是举世闻名的《夜巡》,这是伦勃朗为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创作的团队肖像订单,因其过于超前的艺术见解,当时的人们难以接受。结果遭到了诋毁乃至法律诉讼与赔款。
其次,真正对伦勃朗内心造成重创的是妻儿的相继离世。从此,画家开始了后半生的坎坷道路。










关于《夜巡》,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画家本来画的是白天,年久烟熏而色彩变暗,被后世误认为是夜景;另一种观点,认为本来就是描绘的夜间紧急集合出发情景,十分出色的处理了明暗关系。
至于被起诉,主要是因为构图和情节安排的需要,人物不能同等重要的均列在画面上(不似前辈哈尔斯,画面人物几乎一字并排、人人完整)。而订件者们都是富裕的资产者,艺术趣味大多平庸,佣金又一致,像人处在阴影里黑乎乎的,乃至只有半张脸并且面目狰狞等,让他们备感愤怒。
其实,站在今天,从创作的角度上讲,《夜巡》不仅十足地展现了伦勃朗的创作能力,而且构图、用色、光源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创造。从时代意义上讲,《夜巡》突出表现了前人奋力抵抗西班牙统治者的英勇气概。
那么,反向思考下来,这次事件也说明了17世纪40年代的荷兰资产阶级,已经失去了革命时期的进步性,只能欣赏浅薄庸俗。这与伦勃朗的现实主义理念有着深刻矛盾,所以也可以说,这次事件是注定的。
延展阅读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拉斯科洞窟《大公牛》(原始美术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纳菲尔提提王后像》(古代美术6)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西方美术史|老彼得·勃鲁盖尔(下)(尼德兰4)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三鱼纹彩陶盆》(史前美术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魏晋南北朝绘画5)
公益课堂:讲话孩子的中国美术史|王羲之(魏晋南北朝隋唐书法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颜筋柳骨(魏晋南北朝隋唐书法2)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颠张狂素(魏晋南北朝隋唐书法3)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龟兹石窟(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敦煌莫高窟(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3)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炳灵寺石窟(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5)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炳灵寺石窟·下(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6)
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云冈石窟·上(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7)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云冈石窟·中(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8)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云冈石窟·下(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9)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龙门石窟·上(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10)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龙门石窟·中(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11)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龙门石窟·下(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12)
公益课堂:讲给孩子的中国美术史|天龙山石窟(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13)
资料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简史》;E.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网络。
鸣谢!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 — 17:30);周一闭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