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苗文翻译局工作坊:穿越边界的语言,流动生长的栖息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在步入展览“河流脉搏”前,每天前一百位购票的观众都可以拿到一块苗文饼干(点击查看简介),这是来自参展小组苗文翻译局的作品。苗文翻译局是一个民间自发组成的、致力于在当代生活场景中推广苗语应用的小组。他们通过发明新的词汇,如“互联网”“麻辣烫”“投票”等这些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语言,使母语不在时代变迁和通用语推行的浪潮中消退。

苗文翻译局工作坊:穿越边界的语言,流动生长的栖息 崇真艺客


苗文翻译局工作坊

穿越边界的语言,流动生长的栖息


时间7月31日,周日15:00

地点:19楼西厅,“河流脉搏”展览内

参与方式:扫描以下二维码预约,每人38元,包含7月31日当天全天展览通行门票。仅限20位,名额有限,恕不退票

苗文翻译局工作坊:穿越边界的语言,流动生长的栖息 崇真艺客


此次工作坊结合讲座与互动,由苗文翻译局的成员石甜带领,讨论苗文翻译局的工作和方法、不同苗文书写体系的历史和遗留问题、苗语及其他濒危语言在当代社会的现状,以及我们可以做什么等等。参与者将通过小游戏,上一堂苗语课,在学习基本词汇和日常表达的同时,感受这门古老语言的魅力。


在工作坊上,你还会了解到:

👉 苗文饼干上的文字,是来自三套不同的苗文书写方式,为什么有三套文字?

👉 为什么国外也有苗族?

👉 为什么多元语言和多元文化很重要?

    ……


石甜

苗族,苗文翻译局成员,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人类学博士,长期在中国西南地区及欧洲做田野调查,关注人群移动、文化变迁。


苗文翻译局 QXLHM 

一个志愿网络协作小组,主要工作是进行苗族的语言生产。成立于2019年,成员分居中国重庆、贵阳、昆明、文山及老挝琅勃拉邦等地。


苗文翻译局工作坊:穿越边界的语言,流动生长的栖息 崇真艺客


苗文翻译局,《我们的语言生产及语言巨兽召唤术》,2022

综合媒介(苗族花杆、文献资料、影像、家具、饼干、苗语词汇音频、微信推送等),尺寸可变

“河流脉搏”展览现场,广东时代美术馆







正在展出

苗文翻译局工作坊:穿越边界的语言,流动生长的栖息 崇真艺客
苗文翻译局工作坊:穿越边界的语言,流动生长的栖息 崇真艺客
苗文翻译局工作坊:穿越边界的语言,流动生长的栖息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