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摊计划”由拜德雅图书工作室发起,致力于人文社科新书联动宣推。同时,我们在微店专门辟出用于分销相应图书的“PAI书摊”,旨在让读者与书更好地相遇。目前,已有25家出版机构加入:大雅、鹿书、三辉、六点、精神译丛、光启书局、新民说、我思、鹦鹉螺、湖岸、斯坦威、领读文化、艺文志、薄荷实验、后浪文学、重庆大学出版社、万有引力、东方出版中心、文化发展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微言、乐府、纸上造物、长江文艺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十分欢迎更多出版机构一起来玩,详情请加微信lonzr25咨询(添加时请务必注明“书摊+出版机构名”)。
今日推送#书摊计划#第62期:艺文志新书《本雅明传》(霍华德·艾兰 迈克尔·詹宁斯 著,王璞 译)。

长达900页的大部头传记,权威、材料丰富,全面彻底地梳理本雅明的生平经历:从家乡柏林的成长求学到精神故乡巴黎的困顿流亡;从谋求学院一席之地失败到积极活跃于报刊、广播,立意成为德语世界的一流批评家;从始终孤独、复杂纠缠的亲密关系到几段同等重要但极为不同的友谊。
本传记将本雅明放置于他所属的时代背景——魏玛共和国、一战、西班牙流感、纳粹德国、苏联成立,清晰地展现他是如何被身处的欧洲历史所塑造。
本书涉及同时代思想文化人物众多,施米特、海德格尔、布莱希特、阿伦特、阿多诺、霍克海默、布洛赫、克拉考尔、肖勒姆、纪德、巴塔耶,等等,提供了一幅20世纪初德法知识分子群像,让本雅明在时代的智识星丛中绽放光芒
思想、文本是本雅明一生活动最璀璨的结晶,本传记不仅提供完备的编年历史,也细致梳理了本雅明的主要作品,敏锐、精巧地分析了本雅明的哲学思想,因而是指引读者探索本雅明思想迷宫的可靠地图。
本书作者为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本雅明选集英译本的编者与译者,是当前顶级的本雅明研究学者,传记的可靠性与学术性有保证,并已被翻译引入本雅明的祖国德国。
○●○●
大卫·费里斯评《本雅明传》
传记需要时间来估量传主的价值。关于瓦尔特·本雅明,已经出现了几部传记性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突出了他作为批评家与思想家的重要性,亦反映了传记书写所承担的任务的演变,毕竟这类传记处理的是20世纪思想与批评的核心人物,他们的作品与影响已变得黯淡,并与他们一生中的日常生活变化有很强的距离感。除此以外,本雅明的传记作者还多了一重困难,因为他那个时代的社会与政治动乱严重破坏了历史记录与个人回忆的保存,导致他一生中的大量细节烟消云散。像本雅明那样,思想、事业,甚至基本的生存都无任何稳定的希望可言的人们,不得不颠沛流离,而一代人的生活痕迹便在这样的过程中大量地流散并失落了。面对这些挑战,霍华德·艾兰与迈克尔·詹宁斯正确地找寻到,并成功地在传记中创造出一条主线,这条主线给本雅明的传记赋予了他的影响力所应得的分量与意义。当前批评分析与文化分析的那些重大转变,是由20世纪的一群批评家与哲学家的工作所决定的,如今我们正在审视评估这些人物,而艾兰与詹宁斯通过他们的工作解决了遗留给我们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用英语首次全面完整地记述本雅明的生平,艾兰和詹宁斯两人都是这项工作的绝佳人选。他们对本雅明的写作有深入而详尽的知识,他们促成了英语世界中本雅明视域的极大拓宽,这使得他们身处一个交叉位置,他们作为本雅明编者和阐释者的双重身份把他们带至这个时刻,是时候更充分、更完整地阐述本雅明的思想了。他的思想是谜一般的、玄奥的,是最佳意义上的折中主义,而又不停地发展演变着。目前在分量上唯一可以相提并论的是2009年Bruno Tackels的法语版“评传”(essai biographique)。不过,Tackels的传记侧重文本而非生平,他重点所做的没有达到本可以达到的水平。在此,艾兰和詹宁斯的传记胜出了。两位作者总是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本雅明常常用文化、批评和政治的镜片去折射生活与经验,他们因此选择追踪这条折射线,将之作为贯穿全书、始终不变的主线,而这很好地完成了传记的任务。不仅如此,他们从现在能看到的有关本雅明的材料中,寻找到了比以往更多的丰富细节,这些细节既涉及个人生活,又涉及思想活动,既有历史事件,又有逸事,这样的寻根究底使得他们的叙述更为生动,即便本雅明一生中的那些重要转折点已经为人所知。尽管书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件、行动或关系,将极大地改变我们对本雅明及其事业的认知,但书中始终有细致而极下功夫的综合分析,从而沉着克制地实现了传记的目标,并且很有说服力。
艾兰和詹宁斯以欧洲现代为舞台背景,把本雅明放置在那样一个人物的位置上,他被无法抗拒的历史与社会变革力量俘获,迫切地需要一次复杂的重塑,他们通过本雅明的演进来描绘这一重塑:从积极投入学校与教育改革,到追求成为德国首要的文学批评家,再到将这两个领域扩大发展成对文化的多面解释,这一文化是“现在”的表达,而“过去”的意义只有在这个文化中才能显现。如果说本雅明的工作是在反抗一种始终可能压倒他的历史,那么上述“演进”过程就是这样一个本雅明前后一贯的焦点。在这一点上,艾兰和詹宁斯评论道,本雅明展现出“站在那些张力和悖论已经到达绝境的立场之上”的倾向,也因此“他的全部存在似乎都遵循一种控制着一场永恒赌局的辩证节律”(页6)。在此,我们看到了一部不畏惧坚持“内在系统性”(页6)的本雅明传记,这令人宽慰,也对读者友好。现代性既是一种观念,也是在不断与现代性经验谈判的过程中生存与幸存的真切事实,而这种现代性经验有可能威胁到生命的存在,同时又要求深刻的精神表现和批判性反思;本雅明一生生活在这种现代性已经破裂并持续破裂的边缘,这给他带来一种批评意识,毫不动摇地聚焦于这一连贯的批评意识,是本书实现的杰出成就之一。
这本传记不仅远远超越此前的本雅明传,它的卓越还在于,它发现了本雅明那里保持一致的东西,并借此找到一条主线,由此发展出来的对本雅明生平与作品的叙述没有让生平服从作品或作品服从生平。相应地,艾兰和詹宁斯的传记对本雅明的批评成就有全面的构想,使得他的批评成就与他的一生形成交流:他们既书写日常生活,也交待日常生活在其中上演的更大的历史舞台;众所周知,本雅明在他的书写和人际交往中拒绝表达自我,而本书赋予了本雅明前所未有的历史交流与思想交流。本书不只是成就一部关于本雅明的资料完整的权威传记,还对本雅明全部思考内容里的思想做出了全面而敏锐的评述。要更充分地理解本雅明在我们从20世纪继承下来的当下的批评、文化、政治和历史中占据的位置和他的贡献,这本传记将持续地充当基础工具。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