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卫六》是孙晓天通过她的Flavorgraphy味觉信息化项目(又称“味觉摄影”)为这次展览呈现的特别定制作品。Flavorgraphy项目是一种通过视觉信息转换味觉信息来计算、模拟、传输和记录风味的信息化系统。基于鸡尾酒调味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捕捉并实时计算的风味提供有趣的互动,沉浸式体验以及多感官协作,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方式对味觉信息的初步探索。Flavorgraphy装置作品,尺寸可变,综合媒介,2021Flavorgraphy是Scentgraphy嗅觉信息化项目(又称“嗅觉摄影”)的延续。嗅觉是唯一不经过下丘脑的感觉器官,是一种由感官感受的知觉,它由两种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
嗅觉是一种远感,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没有嗅觉,单细胞生物就无法觅食,也无法区分易消化和不易消化的食物。艺术家认为原始、直观和不可控制的气味可能是人类体验到的最强烈、最有趣的感觉,强烈的区别于我们早已习惯视听体验。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论文图示:五种感官与大脑之间交换交互信息的关系嗅觉与海马体、杏仁体紧密相连,关系着我们的记忆和情感。正因如此与后期进化而来的听觉和视觉相比,嗅觉与人们的记忆和情感系统的联系更加直接。由于气味围绕我们并在空气中扩散,大量的小颗粒到达我们的鼻孔后,形成数千条消息。因此艺术家提出为什么我们还不能充分利用嗅觉所提供的刺激和信息呢?嗅觉是与人类感受到的最强烈的与情感有关的最原始的感觉,因此气味可以在其他任何感觉刺激之前到达大脑的边缘区域。嗅觉是忠实的,它直接与人类联系并交换信息。
尽管嗅觉对人们来说仍然非常神秘,但人们自古以来就充满好奇和恐惧。同样的医疗方法还有精神科医生,通过音乐和记忆的联系对患者进行医学治疗。因此Scentgraphy项目专注在设计嗅觉的体验信息,生成、存储和复制嗅觉信息,以便更紧密地将嗅觉与记忆联系起来。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奖颁发给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他们在人体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面研究的杰出贡献。主要研究气味和信息素怎样被鼻子发觉,然后被大脑转化成不同的感觉和行为,最后清楚地阐释了人类的嗅觉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这使我们终于能够理解“人类为什么能够闻到春天紫丁香的香气,并在未来能提取出这种嗅觉上的记忆。”这一研究为嗅觉信息化记录奠定了基础。Scentgraphy项目中,“气味-颜色”模拟嗅觉以及味觉信息Scentgraphy项目作为艺术家的科研以及艺术项目经历了五年三个阶段,分别从“气味-颜色”,“气味-场景”,“气味-物质”层层递进的使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更加准确模拟嗅觉以及味觉信息。Scentgraphy项目本身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信息化系统,它就像一台原始相机或留声机,可以捕捉和保存图像记忆。它不仅丰富了互动体验,还与嗅觉、视觉和情感的结合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这项研究确保了视觉、嗅觉和数字气味转换的可行性,并可以在媒体和信息技术中广泛应用。“气味-颜色”阶段通过通感的方式与多次心理学实验结果将气味或味道与颜色进行初步的映射,在这个阶段中实现了计算“名画”的气味;“气味-场景”阶段通过“嗅觉漫步”的实验方法探索了城市(以北京为例)中经典场景的气味数据库,计算机视觉识别场景来计算照片中室外场景的气味;而目前正在进行“气味-物质”阶段,期待通过识别具体的物质(或材料)进一步准确化信息化气味。Flavorgraphy项目的衍生基于Scentgraphy项目的基础数据库,嗅觉再转换味觉,通过酒作为介质的味觉信息化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实时分析图片,将味觉、嗅觉与真实场景或个人信息、情绪等建立联系,就像原始相机或留声机一样将即时状态通过味觉化的形式留存。同时也会保留下这一即时状态的味觉数据,以用于下一次复制。Flavorgraphy系统可以用于自助贩卖,店铺零售,品牌或活动定制等多种解决方案。NASA卡西尼号的子探测器惠更斯号拍摄的土卫六全貌
NASA卡西尼号的子探测器惠更斯号拍摄的土卫六局部
孙晓天《土卫六》,材料:纯天然食品级香料,波本威士忌酒,2022《土卫六》通过Flavorgraphy系统识别到的味觉数据以威士忌酒作为介质艺术性的模拟并表达对土卫六泰坦的幻想。
“光环上的石子”是指由无数不同大小的石头和沙砾组成的土星光环。作者选择了光环上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泰坦星作为创作思路。2005年NASA探索土星的卡西尼号的子探测器惠更斯号成功着陆土卫六,并在多年内拍摄了土卫六泰坦星的全貌。通过Flavorgraphy系统对土卫六泰坦星照片的味觉场景识别,得到了山脉和水域的数据结果,更有趣的是真实的土卫六泰坦星地貌也是由甲烷和乙烷、湖泊以及大量类似岩石的固态组成。最后整体的味觉数据结果呈现为木质38%,泥土23%,苔藓23%,海水12%,黑0.3%。为模拟这些味道,艺术家选用了味觉相近的食品级食用香料与浸提技术以及波本威士忌调配《土卫六》,例如以松露来提供强烈的泥土感,橡木提供浓郁的木质味,以甘草模拟苔藓味道的冷感和草本味。
关于艺术家:

孙晓天
日本九州大学,交互设计研究室,哲学博士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信息体验设计专业,文学硕士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工学学士
2018
设计中国奖,中国&丹麦
2015
亚洲数码艺术大赛奖,日本
海伦·哈姆林设计奖2015提名,英国
Adobe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s (ADAA)社会影响力设计提名奖
2021
“味觉摄影”,互动装置,ART021,上海
2019
设计的善意,“呼吸”,互动装置,南山博物馆,深圳
“嗅觉摄影Scentgraphy”,互动装置,福冈亚洲美术馆,日本福冈
2018
“嗅觉摄影Scentgraphy”,互动装置,松下公司,日本福冈
More than r=a(1-sinθ),“嗅觉摄影Scentgraphy”,互动装置,七木空间,北京
“嗅觉摄影Scentgraphy”,互动装置,哥本哈根,丹麦
2016
奥迪未来材料展,“呼吸”,互动装置,北京设计周,北京
アジアデジタルアート大賞展,“呼吸”,互动装置,福冈亚洲美术馆,日本
2015
“呼吸”,互动装置,江南布衣2016 春夏时装发布会,杭州
2014
“Quantum Love”,Physics in Dark Space展览,伦敦Shoreditch市政厅,英国
论文与发表
The smell of the scene-Mapping the digital smell of scene around Beijing. AHFE2022.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AHFE 2022) and the Affiliated Conferences.Accepted. 02/2022.
嗅觉信息化产品的发展综述及其设计研究。《包装工程》3月第6期(43卷)。
A Novel Method for Handicrafts Design Based on Fusion of Multi-Intelligent Decision Algorithm. Scientific Programming 2022 (2022).
Scentgraphy-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of Scent Communication. ArtsIT2018-7th E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rtsIT, Interactivity & Game Creation.10/2018. Co-author: Prof.Kiyoshi Tomimatsu.
Breath Is to Be Perceived-Breathing Signal Sharing Involved in Remot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HCI International 2017, Vol. 10291 LNCS). Springer Verlag. Co-author: Prof. Kiyoshi Tomimatsu.

光环上的石子
参展艺术家:高伟刚、刘符洁、娜布其、齐星、任瀚、宋元元、王硕、张移北、郑路
特别项目
孙晓天
2022.7.7-2022.8.14
中国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51艺术区B3座二层206-2Room 206-2, Building B3,751 Art Zone,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st. Beijing, China展厅开放:周二-周日上午10:30时至下午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