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崇真艺客


七夕又称“乞巧节”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又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

逐渐演变成象征爱情的节日

这个七夕夜

带上你心爱的TA

来清华艺博约会吧!


开放时间:
2022年8月4日(周四)延时至21:00闭馆(20:00停止售票)。

面向观众:
校内外全体公众(社会观众需预约门票入馆,购买门票请扫描文末“网上订票”二维码;校内观众请持校内证件入场) 。

活动内容:
馆内所有展厅正常开放(详见下方展讯),展厅提供志愿者讲解服务。欢迎您来清华艺博,与爱人牵手,共赏艺术!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崇真艺客



正在展出

无尽意 · 

冯远绘画艺术展

(点击海报查看展览信息)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崇真艺客

展览时间:2022年7月12日–10月9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二层展厅

“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是对冯远先生创作生涯最系统也最完整的一次阶段总结,展出的188件作品时间跨度长达 40 年。冯远先生的创作总是着眼于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人与艺术、人与灵魂的诸重关系,他的人物画既展现了中国人的形象的历史,同时也是一幅中国人文化和精神发展的历史图卷,从中可看出他对中国人物画语言和范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的痕迹和心理路程。

李伯安水墨人物画展

(点击海报查看展览信息)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崇真艺客

展览时间:2022年7月10日–8月14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4号展厅

“李伯安水墨人物画展”是继2019年《走出巴颜喀拉》收藏展后,本馆策划实施的又一个李伯安绘画艺术专题展。本次展览将展出《走出巴颜喀拉》长卷的局部段落,同时分单元呈现他的“太行系列”和“藏民系列”水墨人物画,以期通过对照,让观众更好地接触和理解伯安先生的绘画艺术和人格魅力。李伯安先生当年为创作《走出巴颜喀拉》长卷,曾多次深入黄河源头考察,在藏区采风、写生,创作并积累了一大批“藏民系列”水墨人物作品,继早年“太行系列”人物画后在表现手法和语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体现了他人生最后十年醉心于探索中国水墨人物画新语言的艰辛过程与丰硕成果。

红烛颂

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

(点击海报查看展览信息)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崇真艺客

展览时间:2022年4月2日–7月3日(已延期至8月21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

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的闻一多先生,是广为人知的,不过,闻先生的艺术才能,却少有人知。闻一多虽然最终以诗人、学者和近代民族解放与民主运动的献身者而为世人所铭记,但是他的一生也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一直游走于文学与美术之间,并将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艺术不仅滋养塑造了闻一多先生伟大的精神品格,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对子女的教育中。儿女不仅品格高尚,学有所成,并且多才多艺。特别是三子闻立鹏,受父亲影响,从事油画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是闻一多先生艺术主张和人格力量的直接继承者,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的优秀代表。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清华人以实际行动塑造了两个传统: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闻一多先生毫无疑问是这两个传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天,我们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红烛颂”为题举办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固然旨在向世人展现父子二人的艺术才华,但是更希望观众在欣赏他们艺术作品的同时,思考他们的美学价值,感悟他们的精神魅力,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和铭记以闻一多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人,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重塑中华民族高尚精神价值,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水木湛清华

中国绘画中的自然

(点击海报查看展览信息)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崇真艺客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0号展厅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古代精品绘画为基础举办“水木湛清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自然”展,为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献礼。“水木湛清华”,典出东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它既道出“清华”之所得名,也是对本次展览主题的诗意揭示。“水木湛清华”可以视为这一时期的人们“自然观”转变的分水岭,标志着古人的视野从宏大玄远的自然之思,转向了具体切近的自然之美,将哲理的“自然”,演化于人生之中,最终过上“体道”的人生,实现人生的艺术化。本次展览通过展出作品中显现的“自然”,持续触发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思索。

清华藏珍·随方制象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家具部分

(点击海报查看展览信息)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崇真艺客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1号展厅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家具收藏以凳椅类、桌案类和柜架类为主,尚有少量橱柜类家具,时代自明至近现代。其中尤富盛名的是五十多件以黄花梨、紫檀等材质为主的明式家具,有七件收录于王世襄先生编著的《明式家具珍赏》。本次展览的家具藏品绝大多数来自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旧藏,包含明代黄花梨四面齐琴桌、黄花梨矮翘头案、黄花梨圈椅等传世精品。虽篇幅有限,难窥全貌,但仍可看作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众多珍品的一个缩影。


清华藏珍·丝绣华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织绣部分

(点击海报查看展览信息)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崇真艺客

展览时间:常设展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9号展厅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中国历代能工巧匠将自然资源与人工技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织绣艺术。本展从馆藏数千件织绣品中,精心甄选明清时期代表性织绣品百余件套,涉及织物、成衣配饰和鉴赏品等三大类,分别由“丝彩织成”、“华服美饰”、“绣缂画意”三个单元加以陈列展示。星移斗转,经历数百年岁月长河的洗礼,这些织绣品已由当初华美贵重的实用之物,升华为反映当时工匠技艺与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奇巧高妙的织造工艺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美轮美奂的图案纹样是美好祈愿的寄讬。流连在这批精美古代织绣艺术品的长廊里,相信您一定会乐而忘忧,细细体会古人寓设计于巧思、夺造物之天工的织绣之美。




开馆时间

本馆实行限流预约参观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停止入馆,16:00停止会员手续办理)

逢周一闭馆


参观门票

清华师生:持校园卡可免普通门票和特展门票

社会观众:需购买20元普通门票

(优惠政策详见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gfw/wsgp/


网上订票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崇真艺客

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号

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参观指南-参观订票】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导航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校内师生请从清华艺博“校内师生参观通道”入馆

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

校外车辆禁止入校,提倡绿色出行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崇真艺客

地铁路线
13号线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号线  清华东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线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562、630、86
西王庄小区站 450、355、438、392、466
大石桥南站 549

艺博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数字展厅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psj/zlxx/szzt/

艺博网店
https://shop402247198.taobao.com/


图文编辑/周辛欣

视觉统筹/王鹏

审核/垚梦

审校/李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崇真艺客
艺博微信二维码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崇真艺客
艺博微博二维码

清华艺博七夕夜场 崇真艺客
艺博网店二维码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