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方:丁乙在西藏
2022年6月25日至8月14日,吉本岗艺术中心与醍醐艺术联合主办中国艺术家丁乙的首次西藏个展「十方:丁乙在西藏」,策展人为藏族学者旦增·阿旺江村。展览在吉本岗艺术中心和喜德林空间呈现,不仅首次披露丁乙以西藏为主题创作的一系列全新力作,还将精选展示其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代表性作品,梳理艺术家“十示”系列作品的发展历程与全新动态。
出生于上海的丁乙,是中国抽象艺术的先驱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人物。从1988年起,丁乙便开始创作其“十示”系列作品,他将脱胎于工业印刷标尺符号的“十”字及变体“×”转变为创作词汇,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体系。“示”有观看之意,“十示”系列作品根据艺术家身处的时代变迁、心境转换,经历了“平视”、“俯视”、“仰视”三个阶段,并逐渐挣脱出架上绘画的平面领域,拓展至雕塑、空间装置及建筑等多元世界。
在本次展览两个展馆的互文与联动之中,无数个绘画最小单位的“十字”将不断迭代变幻,牵动出艺术家过往三十余年围绕“十示”所展开的创作苦修,从而带领观者抵达其艺术的精神腹地与“十方”宇宙。
策展人旦增·阿旺江村认为,丁乙的作品中交织了理性和神秘、艺术家的意志、在西藏的总体经验,“交待了天空和大地之间的秘密”。钱文忠亦表示丁乙“致力于精神世界的抽象表达”,其西藏主题创作选择以自然和文化为表达的场域,构建了独特的色彩话语和超越宗教的精神话语。
▶ 精神性的求索
「十方」展览缘起于去年冬季,丁乙应醍醐艺术的邀请,赴藏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访问。这是他继上世纪80年代、2019年后的第三次入藏。以拉萨为起点,丁乙探访了白居寺、夏鲁寺、萨迦寺和贡嘎曲德寺等西藏壁画遗珍,最终抵达珠峰大本营。途中,丁乙也与诸多西藏艺术界人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从大昭寺开始,途经贡嘎曲德寺、白居寺、夏鲁寺与萨迦寺,丁乙访问西藏的路线贯穿了西藏古典美术史的主要线索,也伴随着对精神性的求索。他明确表示,“宗教文化的部分,主要是研究壁画,希望能和壁画形成对话。”
▲ 吉本岗艺术中心外殿回廊壁画局部,图片来源:于奇赫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寺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至今保留有吐蕃早期壁画。丁乙从这处西藏艺术的起点出发,在前往日喀则路途中,探访、研究了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西藏艺术遗珍。
贡嘎曲德寺临近拉萨,在住持格桑群培陪同下,丁乙细致观看了二楼殿内钦孜派绘画创始人钦孜钦莫大师的原作。这些保存完整、熠熠生辉的壁画,展示着藏传佛教艺术中独特的“忿怒”形象塑造技巧。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朱塞佩·图齐曾评价说,其中的部分造像“是我在西藏所看过表现力最强的”。
丁乙一行特意取道江孜,一路上所见的寺庙壁画,都为丁乙汲取精神养分拓展了深度与广度。在丁乙看来,艺术创作必须提供新的、精神的东西,来回应时代性的问题。与之相应的,图像能否不受时间的限制,达成某种更永恒的状态,即成为对艺术家的挑战。
▲ 丁乙在西藏,80年代,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 © 丁乙
▲ 丁乙 《十示 2003-8》 140 × 160 cm 成品布面丙烯 2003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 ©丁乙
丁乙花费了大量时间,思考如何用抽象语言去表达西藏和西藏文化,以完成上述求索的实践。西藏深厚的文化因子,引领他回到最初始的状态来思考;浓烈的色彩与丰富的图像、意象,也最终融入其西藏创作中,以回应西藏在精神性上的提示。
▲ 节选自「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预告片,导演:万玛扎西,视频由艺术家提供
▲ 丁乙 《十示 2010-3》 140 × 180 cm 成品布面丙烯 2010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 © 丁乙
▶在西藏回溯珠峰印象
这次的行程弥补了丁乙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藏时的遗憾,那次他因缺少登山协会的证明而与珠峰遗憾错过。他后来回忆说,“那次旅行是对于西藏的初次认识,已经给我很大的震撼。”
等到真正身处于珠峰大本营时,丁乙是如此描述的:
喜马拉雅地区的精神和自然,无疑赋予了丁乙巨大的生命感悟与创作启迪。在接受访问时,丁乙表示,相比前两次来西藏,这次是“比较深入的体验”,让他“更加立体地了解西藏”。
回沪后,丁乙结合此次入藏的感悟,首次尝试以蓝色作为绘画的主色调,并引入藏纸、矿物颜料等藏地绘画材料展开材料实验及实践。静谧深邃的蓝天、古老神秘的壁画、夜幕降临的珠峰,这些切身体验皆幻化为丁乙“十示”系列之中的视觉意象与景观。
▲ 丁乙 《十示2022-B5》 65 × 85 cm 藏纸上矿物颜料、色粉、木炭、铅笔 2021 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 © 丁乙
▲ 丁乙 《十示2021-B19》 50 × 75 cm 藏纸上矿物颜料、色粉、木炭、铅笔 2021 图片来源:丁乙工作室 © 丁乙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现场,吉本岗艺术中心,2022
▶ 在古建筑中对话
本次展览将借助双展场的互文形式,于吉本岗艺术中心与喜德林空间中呈现。这种选择独具特色,同时也是丁乙“十示”系列作品首次在古建筑内集中展出。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现场,吉本岗艺术中心,2022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现场,喜德林空间,2022
吉本岗艺术中心是西藏首座古建筑保护性改造而成的公共文化空间。原建筑吉崩岗拉康始建于19世纪下半叶,依照藏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立体坛城结构建造,曾是拉萨古城地标。坛城亦称曼陀罗,本意为佛、菩萨所居的宫殿,是佛教宇宙观中圆满庄严的至高理想世界,也是喜马拉雅地区艺术对精神、智慧的独特表达。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现场,吉本岗艺术中心,2022
▲ 张俊彦为观众介绍外殿回廊壁画,图片来源:吉本岗艺术中心
在此次「十方」展览中,吉本岗艺术中心主要展示丁乙的西藏系列创作,富有韵律的空间,为作品提供了历史性的语境。
丁乙也以两幅坛城构图的“十示”系列作品回应空间和壁画中所蕴含的对精神、智慧的思考。
▲ 节选自「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预告片,导演:万玛扎西,视频由艺术家提供
另一处展场喜德林空间则集中展示了“十示”系列的创作历程。27幅过往作品涵盖了全部三个阶段,较为完整地梳理了“十示”系列的演进,与历经沧桑、修葺一新的喜德林空间形成互文,也为观众理解丁乙的西藏创作提供了重要注脚。
从1988年的“十示-I”开始,这一系列先后经过“平视”、“俯视”、“仰视”等三个阶段,艺术家由近而远,将目光投向浩瀚的人类历史和亘古的自然。

▲「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现场,喜德林空间,2022
两处展场还分别设置了影像环节,在古建筑中构建了特别的体验。吉本岗艺术中心内搭建了特别空间,放映藏族导演万玛扎西执导的展览同名纪录片;喜德林展场则展出了一件特别的“十示”系列影像作品,在接受访谈时丁乙表示,“这件作品的本质是我目前对宇宙观的认识。”
▲ 室外天幕于吉本岗展览现场,2022
▲ 丁乙 《十示 2022-6》 180 × 180 cm 亚麻布面矿物颜料、色粉、木炭 2022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 © 丁乙
▲ 节选自「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览预告片,导演:万玛扎西,视频由艺术家提供
丁乙 | Ding Yi
出生于中国上海
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
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代表人物之一
其作品在全球不同机构广泛展出
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经典回顾
And More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