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彩票公益金——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人文之光演出季
话剧《红楼梦》(全本)
时间 | 2022年9月1日(周四)19:30 上
2022年9月2日(周五)19:30 下
2022年9月3日(周六)14:00 上
2022年9月3日(周六)19:30 下
2022年9月4日(周日)14:00 上
2022年9月4日(周日)19:30 下
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全本票价|¥599/799/999/1399


大剧院小程序
官方购票
大剧院天猫店
官方购票
大麦 | 美团点评 | 猫眼 | 票星球
官方授权票务渠道
❖
出品单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话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单位:中央戏剧学院|出品人:张惠庆|总监制:田水|艺术总监:喻荣军|联合监制:何念|总制作人:田水|制作人:裴姝姝|原著:曹雪芹|编剧:喻荣军|导演:曹艳|副导演:王海鹰|舞美设计:刘杏林|形体设计:刘美池|戏曲形体设计:杨琦|作曲:祁峰|舞台监督:朱星宇|灯光设计:谭华|服装设计:阳东霖|造型设计:徐丛婷|道具设计:朱晨祺|音效设计:乔国栋|技术设计:缪爱森、许金佳|舞美制作监理:赵明|形体指导:杨子奕 |戏曲形体指导:田慧
❖
主演
陈山、王俊东、朱晔、张羴、周围、杨嘉祺、刘啸尘
付雅文、刘苡辰、丁美婷、田水/陈姣莹、李晨涛、郑萍、彭赛、温阳、杨子奕、吴静、李佳桐、杨景然、郭彤彤、马青利、赵思涵、麦朵、刘琦、黎雨晴、张芸、马菲、刘诗琦、刘泽琳
❖
*时长:上部约170分钟(含中场休息15分钟);下部约160分钟(含中场休息15分钟)
*建议年龄8岁以上观众观看。
*话剧《红楼梦》本轮为全本演出,上下两部不另做单独售卖。
***艺术家及时长或有变动,请以现场演出为准***
“ 一部名著,四季春秋
几多宿命,全本红楼
诉尽贾家兴衰,写尽你我百态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章回体叙述体式写就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描绘出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出人性美和悲剧美。因其非凡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被誉为旧时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话剧《红楼梦》,这是你想的到的《红楼梦》,也是你想不到的《红楼梦》。六小时画卷式的呈现,将红楼梦境在繁华极盛、富贵涌动和悲凉惶恐之中徐徐展开,让我们站在半空之中重新打量经典,在白茫茫一片的幻境之中领略极致的当代中式美学。
话剧《红楼梦》充满着诗意和韵味,是当代的审美和解读。它是梦,更是现实,就像是在清风搭建的舞台上演出的有关现实的梦。它很轻,轻得就像是雾气,朦朦胧胧,亦幻亦真;它很重,重得就像是命运,起起伏伏,亦昏亦沉。

全剧由“风月繁华”(上部)和“食尽鸟归”(下部)组成,喜之极,悲之切,风云突变、摧枯拉朽,饱含着岁月沧桑、人情冷暖和至真至纯,人和事、真与假、兴与衰、梦境与现实、过往与未来都时时刻刻交织在一起。抛开你对《红楼梦》的固有印象,插上想象的翅膀,向着未知飞翔,于是,当你走出剧场时,就会拥有一部专属于你的《红楼梦》。
于半空中
打造古典题材与当代审美的交织

话剧《红楼梦》是一出古典题材的诗化悲剧,亦是一出符合当代审美和解读的舞台作品。
编剧喻荣军表示,希望主创们和观众一起“站在半空之中”对于小说《红楼梦》进行一次重新打量。话剧基于原著,以当代人视角来所思、所想、所选择、所表达而做出的读解,并以此作为与当代观众之间的沟通。
剧中的故事没有脱离原著,它是对原著故事情节的综合、浓缩和重组,一段历史、两大家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情谊以及众生的命运都是剧中非常关键且经典的部分。


原著《红楼梦》是很少见的先说结局、再说原委的长篇小说。话剧《红楼梦》亦是如此,观众在开头或是剧中就能看到一些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但话剧与小说的结构方式、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讲故事的方式也不一样。话剧打破了原著的时间线,基于人物关系,人与家族、政治、社会的关系,梦境、虚幻、镜像与真实,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对话等,以人和命运之间的抗争与关联来重新架构这部戏。剧中有观众熟知的《红楼梦》的经典场面,但也有全新的解读和表述。
游历人生梦境
寻找心灵超脱的可能

导演曹艳认为,执导话剧《红楼梦》是一次“走出舒适区”的创作。《红楼梦》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东方哲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悲剧。它反映的是人们在生存中自由意志与不可抗的命运间的对抗,在对抗中经历挫折,在失败里感悟虚无,因感悟而自省,获得释然与超脱。
文学艺术的根本是以“人”为一切的中心,贾宝玉经历的是“人”灵性的叛逆与文化深层环境的内在冲突。这种深层冲突,时至今日,依然是当代人们忧虑与不安的因素之一,人们今日的阅读就是一种面对,经历悲剧的净化,寻找心灵超脱的可能。

话剧《红楼梦》努力的方向,就是尝试打开《红楼梦》的心灵世界,在剧场中建立表现性的心理时空,将生活表象与心理真实互为映照,展现一个众生相的心灵图谱,追求《红楼梦》内在精神的完整性。观众们可以跟随剧中人一起,游历人生梦境,体验“情之至”的心灵震撼,感受兴衰无常、美好与幻灭。在情感场里与现实观照,去共鸣、去思考。
循环往复
呈现恍如梦境的隐喻

此次舞美设计出自刘杏林之手,整个舞台以白色为主基调,三面巨大的 “白墙”跟随剧情打开合上,犹如三面翻开的书本,这其中还有一些巧妙地设置,比如铁质结构布景上的镂空文字是出自《红楼梦》的诗词《好了歌》,比如漫天飞舞的“落红”,又比如精致的木质轿子、雕花桌椅、亭子等等。


《红楼梦》中“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说法,不仅是故事的结局,也意味着人世间有与无,好与了循环往复的始终。刘杏林表示,从开始就把这一点作为舞台设计的概念或视觉主题,随之化为具体的时空结构,并且以此为基础,尽可能灵活多变地承载演员的动作,暗示与跳跃的叙事同步转换的场景,呈现恍如梦境的隐喻。
至真至善
永恒的“无垢”之地

话剧《红楼梦》的音乐、灯光、服装都是为该剧度身定制的。
作曲祁峰创作的音乐以梦境为主题,在音乐的渲染下,跟随剧情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全新的“红楼一梦”。在白色的舞台布景中,灯光设计谭华用其唯美的灯光语言营造出了如梦如幻的场面。

此次剧中所有人物服饰都采用白色系,在中国古典服饰的基础上加以现代简约的裁剪和设计。剧中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面料诸如丝绸和苎麻。服装设计阳东霖表示,“无垢”是他对此次人物造型创作的美学基调设定。宝玉心中至真至善的荣宁二府是“无垢”的,也是他所期冀永远不被世俗所侵蚀的纯净之地和理想国。白色看似简单,却包罗万象—茶白、月白、牙白、缟色等。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走向,再辅以朱砂、绛红、黛色、鸦青等色,意在构建出此版话剧《红楼梦》独特的美学世界观以及带领观众去思考:命运多舛,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苍白、无力的宿命感。
媒体评论
亭台楼阁、清风流转,花瓣雨洒溢舞台,舞台表达极致中式审美,让观众大为惊艳,演员对人物角色的拿捏也可圈可点,围绕“宝黛钗”展开的一场贾府兴衰,写尽人生百态。
——《青春报·青春上海》
极繁的文学世界变成了极简的舞台世界,金陵十二钗、落红、太虚幻境等意象,在戏曲元素的应用中有了新中式的美感,让当代《红楼梦》开启了一种归宗的打开方式。
——《新民晚报》
酝酿出气质鲜明的东方舞台美学是上话版《红楼梦》的创作特点。偌大的空间,全部留给演员的表演,最大程度展现表演的韵律。
——《文汇报》
执编 菲儿|视觉 Jeffery|照片 Evonne 智芝在格物|责编 Maurice
视频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提供,小c编辑剪辑
-END-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