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巴慰祖研究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巴慰祖研究

选自 | 《西泠艺丛》2022年第6期 总第90期 |



文/董 建
西泠印社社员、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研究馆员、
一级美术师。



摘    要】

程邃、汪肇漋、巴慰祖、胡唐被称为“歙四子”,又被称为“歙派”。“歙四子”出自道光间项怀述外孙程芝云跋其弟程芝华《古蜗篆居印述》一文中。巴慰祖是歙四子中承上启下人物,篆刻成就较高,并对后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史料讨论巴慰祖籍贯及故居问题,并就所掌握资料粗略梳理巴氏家族关系、汉口经商及巴慰祖书画、篆刻情况。

【关键词】    籍贯 故居 家族 书画篆刻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巴祖籍贯与故居

现在一般都认为巴慰祖为安徽歙县渔梁人,而今歙县渔梁中街77号有一栋古建筑为巴慰祖故居,此建筑现被辟为“巴慰祖故居博物馆”。但是民国《歙县志》卷四《选举志·荐辟》记载:“巴慰祖字隽堂,郡城人。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1]民国《歙县志》卷十《人物志·士林》记巴慰祖父亲巴廷梅:“字圣羹,郡城人,学诣精粹。少工诗文,见重于时。有以夹书帙中蛱蝶请赋者,不移晷成三十律,凡四迭韵不休。著有《三友清吟》行世。”[2]对巴氏父子并无渔梁人一说。大致梳理一下近几十年的相关书籍、资料,1989年歙县文化局编印的内部资料《歙县文物志》一书“渔梁”中,已列有“巴慰祖故居”。汪世清先生在2002年《艺苑疑年丛谈》云巴慰祖为“徽州府歙县渔梁人”[3],但在2000年,汪世清先生尚不清楚巴慰祖的故居在何处,如他在2000年8月14日致毕惠丰信札云:“承抄示鲍弘德同志新作,至感,并知故乡又有新建设,特别是建立巴慰祖故居博物馆,更令游子不胜向往。巴慰祖能诗工书,尤精篆刻,为乾隆间吾歙艺坛名宿,在书法篆刻上影响很大。今就其故居辟为博物馆,又增一文化景点,真是大好事。但不知其故居今在何处?如有所知,盼告。”[4]2000年9月27日致毕惠丰信札云:“9月6日来示已收到,承告巴慰祖故居博物馆在渔梁中街及建设情况,至为感谢。”[5]查阅史料,说巴慰祖为渔梁人,应该是汪中《巴予藉传》:“予藉名慰祖,歙之渔梁人,卒年五十。”[6]2010年版《歙县志》说巴慰祖是“渔梁人……别墅在徽州府城古槐里”[7],别墅说可能沿袭黄钺《画友录》所载:“别业在城中古槐里,余为紫阳山长时,时相过从。”[8]那么汪中记巴慰祖为渔梁人,是否正确呢?

歙县人胡赓善所著《新城伯子文集》,卷七有为巴慰祖父巴廷梅所作《大理丞巴君墓志铭》:“君讳廷梅,字圣羹,其先系出高城。汉末有颍川太守巴肃,以高行矫世,激浊扬清,与郭泰、范滂等齐名,谓之八顾。东晋时惠为海阳令,家焉。厥后,由海阳而迁歙之河西者曰珣,由河西东渡而迁渔梁者曰仲德,载徙而入居郡城,遂为郡城人。祖讳一选,赠儒林郎,考讳维珙,邑学上舍生,选举知县,累封赠至朝议大夫。朝议君生君,兄弟二人,君其次也……”[9]巴廷梅父巴维珙,民国《歙县志》卷八《人物志·孝友》有记载:“巴维珙字方中,邑城人。廪生藉,修脯奉亲甚敬谨。母黄氏,性爱洁,饮水必取之坻中。维珙自外塾归,必亲汲,日以为常。岁饥,维珙倡平粜法,身先解橐,以振乡闾。”[10]由此可以得知巴廷梅祖上即已由渔梁迁徙至郡城之古槐里,故说巴慰祖是渔梁人,或郡城人都是成立的,如巴慰祖隶书“茅山长沙馆碑轴”落款即署“渔梁巴慰祖”。但巴慰祖的故居在郡城古槐里,民国时建公路将南门一带拆了,故居自然也就荡然无存了。渔梁确实为巴姓聚居地之一,但目前所谓巴慰祖“故居”,实为后人演绎而成。胡赓善(1725—1799),字受穀,号心泉,歙县人。少从方楘如学。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屡踬会闱。迄母丧终,遂绝志求进,日与诸生讲诵文艺以为乐,有《新城伯子文集》(一名《胡心泉先生文集》)八卷。

巴慰祖父巴廷梅

巴廷梅(1719—1781),字圣羹,号雪坪,歙县郡城人。胡赓善《大理丞巴君墓志铭》(图1)载其: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1  大理丞巴君墓志铭 胡赓善

少精敏,束发受书,不屑治章句帖括之业,而微耽吟咏,师弗之禁。比弱冠,朝议君授徒江都,而使君从其伯氏禺策于淮汉之间。君私心独喜,以为获遂所好也。足迹所至,既出其囊底之余以治家人产,而时会闲适,辄与其贤士大夫游,以篇章相往复,诗名大噪。君于为诗,自其天性少成,无所师承,亦无所蹈袭,缘情寄兴,率皆自得于手口之余。往时,桐城刘征君大櫆寓公其家,刘故文章老师,持论深严,多否少可,每见君所为诗,亟称其能。君益喜甚,自负其生平富有著述,虽醉吟放翁之伦,未始多让也。
呜呼!世之怙利而侈者,甘食美衣,佚游里闬,淫声好色,纵欲当年,其甚者或且驰狗马、逐郊原,自矜豪举,并未解诗书为何物,有能略识姓名,粗通简牍,亦云矫矫矣,复安得自拔于品流之中,远致于尘浊之外,能诗好古若君之所为者耶?抑君不宁惟是,盖自朝议君远游既倦归而逸老林泉,日与其常所往来,觞咏优游,以至于大耋,维君之能养志而尽其欢也。与伯氏友于式好,同居共财,有常棣鄂不之美而又能推亲亲相及之义。以暨于其宗,设义学,置义田,倾解囊橐,睦恤老孤,皆其荦荦大者,内行敦矣。即以诗亦其性情经济之所蕴,相感发于江山旷邈之区,境与心融,神缘景会,而莫知其所由。
然非徒其外之交而已也,此其为名流心折宿士服膺也。固宜君由候补大理寺寺丞,加二级诰,授奉直大夫恩,加顶带一级,纪录二次。生于康熙五十八年九月三十日,没于乾隆四十六年六月八日,享年六十有三。配江宜人,先卒,子男慰祖,例授中书科中书。孙三人:树榖、树秩,树稼。慰祖将以□□年□月□□日葬君于某乡之原,而属余为铭。铭曰:君之人兮清以癯,君之诗兮敷且腴。飞黄鹤兮凌清虚,极千里兮还故居。封元扃兮幽墟留,留诗卷兮人区,宜子孙兮绳如。[11]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2  《飞鸿堂印谱》收录巴廷梅“渔樵寄此身”等印

巴廷梅善诗文、篆刻、书法,有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刻本《四香诗草》不分卷,《游黄山诗草》不分卷(抄本)。汪启淑《飞鸿堂印谱》收有巴廷梅“渔樵寄此身”等印(图2)。黄山始信峰的峭壁上,刻有他为好友江丽田题写的“丽田生弹琴处”。黄山云谷寺溪流一石篆书“清音”二字,下刻“丽田生相羊于此”,传为巴廷梅所书。因父辈的因缘,巴慰祖与江丽田亦有交往,在其《黄海吟秋录》中,有《赠江丽田先生》《为丽田制始信峰图》《偕丽田生携琴上狮林》诸诗篇。

巴慰祖及其兄弟、子孙

《扬州画舫录》记载:“巴源绶,字金章,歙县人,慰祖之兄。少时有邻女夜奔者,闭门拒之,乡里称盛德。长来扬州以盐䇲起家。好游湖上,家有画舫。子树恒,字士能,世其业,运盐场灶,多奇计。”[12]然而奇怪的是《大理丞巴君墓志铭》没有提到巴源绶这位“兄长”。曾见一“仪征盐商巴光诰世袭表”,将巴源绶定为巴廷梅的长子,而巴慰祖与巴树烜、巴树穀都成了巴源绶的儿子。实际上巴树穀为巴慰祖长子,巴树穀(1767—1805),字孟嘉,号曙谷、艺之,尹润生《尹润生墨苑鉴藏录》记其“字孟嘉、艺之、辛祈,号秋农、义齐、西塍、曙谷”,又记其有《蟫藻阁金石文字记》,室名“还香室”,歙县博物馆藏其书法落款有“读书不求甚解之庐”。候选训导,善篆隶,精音律,惜早卒。巴树穀跋明末金声《行书卷》,以隶书写就,风格近乃父瘦劲一路。歙县博物馆藏巴树穀篆书轴(图3),字形修长,竖画作垂露,笔画饱满遒劲,似受到胡唐篆书的影响。又在端砚盖摹刻散氏盘铭文,精致整饬。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3  篆书轴 巴树穀 歙县博物馆藏

巴树烜(?—1812后),字士能,号煦斋,巴慰祖次子,善篆刻,有作品存世。但胡赓善《大理丞巴君墓志铭》提道:“孙三人:树榖、树秩,树稼。”树秩、树稼与巴树烜是什么关系,排序如何?这还是一个谜。安徽省博物院藏有巴慰祖及堂弟致父亲、叔父家书,其堂弟绍祖,与慰祖皆为祖字辈。民国《歙县志》卷五“选举志·封荫”中“朝议大夫”有巴维珙(以孙绍祖貤封)、巴廷凤(以子绍祖赠)。因此可以知道巴廷梅与巴廷凤为兄弟关系。另外,“资政大夫”有巴上珍(以曾孙光奎貤赠)、巴源潢(以孙光奎赠)、巴树保(以子光奎赠)、巴光诰(以弟光奎貤封);“通奉大夫”有巴廷鹏(以孙树蕃赠)、巴源立(以子树蕃赠);“儒林郎”有巴一选(以孙廷凤封)、巴维珙(以子廷凤封)、巴源淮(以孙光泽貤封)、巴树份(以子光泽封)。[13]由上表可知《扬州画舫录》提到巴慰祖兄巴源绶,其实两人是堂兄弟关系。胡赓善《大理丞巴君墓志铭》提到的树榖、树秩,树稼,才是巴慰祖的亲子。

胡唐《木雁斋杂著》记:“《募修鲁公祠疏》,是子安舅氏晚岁所作。叔民五弟手摹而刻诸石。文既简峭,书亦瘦劲。”[14]许承尧按:“《杂著》又言巴叔民弟‘生而颖悟,书画声律之事,小时便能了了。弱冠时临文衡山小楷册,笔力圆健,墨气秀润,虽老于豪楮者不能到。又善弹琴,是江丈丽田所授,得中州正派。尤工八分书,尝书《步天歌》,洋洋千言,全用汉碑阴笔意,如排珠,如织绣,无纤痕疵类。少陵云‘书贵瘦硬才通神’,舅氏晚年,独造此境,叔民诚善追先迹也。”[15]此叔民或为巴慰祖第五子,如此,则巴氏祖孙三代皆与江丽田有交谊。巴慰祖孙、巴树穀子巴光荣,字小孟,亦能篆刻。巴慰祖曾孙、巴树穀孙、巴光荣子名嗣生。

清道光间,释达受受程洪溥(木庵)之请,为其拓所藏彝器。其间与巴慰祖后人巴达生(小石)交往颇多,释达受《小绿天庵吟草》有《新安巴筱石茂才以竹箑寄程鄂轩鹤槎昆玉两孝廉礼闱之便属余转乞何子贞太史书余复画墨梅一枝并系一绝以慰远念》。巴筱石当为巴达生(小石)。闵贞《隽堂居士像》右下角有巴达生、巴嗣生题记:“先曾大父与也园先生为同年至契,此象乃闵正斋所写,癸丑岁存也园先生处索题。维时先生赴都供职,曾大父旋即捐馆,遂为程氏所藏,已阅四十余年,两家后人均未知有此轴。丁酉岁,木庵先生排辑家藏珍閟,甫检得见示。达生、嗣生意欲乞归,而木庵先生以为两家交谊,数世弥笃,同为葆藏,可无囿于俗也。展拜之下,谨叙颠末,仍归程氏藏弆。曾孙达生、嗣生敬志。”由此可知巴达生与巴嗣生为兄弟关系。

客居汉口、扬州

巴慰祖有“候补中书”的虚衔,而长期在外游历经商,主要地点在汉口、扬州。清康熙间,徽商在汉口汉正街修新安会馆,建有御书楼、文昌阁、魁星楼、藏书阁等。清雍正间又在汉江边辟新安码头,修建新安街道,逐渐在汉口构建了徽商社区。安徽省博物院藏有巴慰祖及堂弟绍祖致父亲、叔父的家书,谈到他在汉口经营情况及湖北、湖南水灾、物价等方面内容,但“欣喜汉店大小清泰”。家书有民国歙县方志学家、书法家许承尧题:“巴子安先生父治盐业,设肆汉口,在汉口与方原、汪容甫订交……然其上父书综纷析赜,纤忽不遗,一至于此,知其父之督之者周,又知先生之才亦非不能治生,特为嗜古所夺耳。”

关于巴慰祖在武汉的轨迹,许承尧在《歙事闲谭》中记:“汪容甫与巴予藉交甚笃,曾见其赠予藉一扇,乃在鄂时所书,摅析交谊,渊令有致。”[16]又跋巴慰祖隶书册页(今藏歙县博物馆):“隽堂客汉上时,与方晞原、汪容甫同游,容甫尝书扇赠隽堂,兼及晞原,志一时朋友之乐,扇今藏方晴初家。晞原、隽堂皆尝承先业营商于汉口,容甫则就毕秋帆幕,正作《琴台铭》时也。”汪容甫即作《巴予藉别传》的扬州文学家、史学家汪中,祖籍安徽歙县。《琴台铭》为汪中名篇《汉上琴台之铭并序》。方晞原即方矩(1729—1789),歙县人。贡生。曾从江永学,“江门七子”之一。毕秋帆为毕沅,毕沅祖籍徽州休宁,后迁徙到太仓,状元,历任陕西、山东巡抚,湖广总督等。从四人来看,也可窥出乡党的力量。

董洵《多野斋印说》记,汉阳有陈道人名铨者,能仿古铸铜印,铸印得翻砂法,“铸成涂以青绿,宛然自土中出也。庚子夏,予稽留汉上,与巴隽堂、胡韵涛手刻印模,嘱其铸子母印及两面印。”[17]庚子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巴慰祖曾藏宋拓《砖塔铭》,为郡守夺去,另摹一本,由萧瑾堂钩刻,“刻成相较,精采如一。后携石至汉皋,乃毁于火”[18]。画家闵贞曾为巴慰祖造像,画中巴慰祖面目清癯、表情端庄,身披红衣,盘坐于兰地花卉蒲垫上。与《巴慰祖传》说他“眉目疏秀,身纤而皙”正可印证。虽有人将闵贞列入扬州八怪,但他是江西南昌人,侨寓汉口,而巴慰祖往来于武汉,具备客观条件,自是情理之中。而画面右侧上方题“隽堂居士像”者,为湖北汉阳书画家元焕枢,也似乎佐证了这一点。左上为巴慰祖歙县友人、状元金榜诗跋,款署“子安大兄属题,檠斋金榜”。 

西泠印社藏巴慰祖《松亭山色图》,题诗有句云:“平生游迹遍吴楚,好山过眼心悬悬。”此图款云:“时乾隆甲辰立秋日,慰祖客邗上小筑又题。”甲辰为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41岁,所题“平生游迹遍吴楚”说明了他的踪迹。徐康说巴慰祖“盖徽商而家于邗江者”[19]。汪中《巴予藉别传》记巴慰祖:“乾隆五十八年夏,游江都卒。”胡唐《木雁斋诗》收录《巴子安先生慰祖哀辞》五古一首,小序云:“癸丑六月,先生卒于广陵,时余别先生未久,甫至京师闻之,怆伤未能成咏。今宿草已干,而情不能已,追为此辞。”[20]

关于“蟫藻阁”的归属

韩天衡先生《一部填补空白的印学宏著——读〈明清篆刻流派印谱〉》转引:“‘蟫藻阁’一印,载于明代周亮工的《赖古堂印谱》,相传是程邃为周亮工所制,但面目失真,不录。”[21]又,《鉴印散记》记:“世传程邃尝为周亮工氏刻‘蟫藻阁’印,方去疾师曾称其非程氏所作。此论极是。今据吾所考,此印乃巴慰祖所刻。‘蟫藻阁’为江德量之斋名,巴氏曾为其治印数方。”[22]《程邃画印录·印录》有“蝉藻阁”:“元谅先生索篆,久而未应。适得佳石,作此呈上求教正。庚戌十月,程邃。”汪世清先生按:“此印影印于《东南日报》特种副刊《金石书画》第四十一期,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五日。白文方印,原藏杭州高氏络园。康熙九年为周亮工所作。”[23]黄宾虹《垢道人印存拾零》:“《垢道人印拓》,友人张諟斋景逊于庚午夏自汉寄赠云:易均室之灵蕤夫人与室人李卣绹同集得明清两代名印五十钮,拓附。中有‘蝉藻阁’白文印,为周栎园作。”[24]笔者查阅《赖古堂印谱》,未见收录“蟫藻阁”印,而一字之差的“蝉藻阁”也未见于《赖古堂印谱》。实际上“蟫藻阁”今藏上海博物馆,(图4)《云心石面:上海博物馆、无锡博物馆明清文人篆刻展》收入。[25]边款文字与《程邃画印录·印录》一字不差,唯“蝉藻阁”之蝉释文有误。将此印与程芝华摹刻巴慰祖“蟫藻阁”印比较,当为一印,然此刻不类程邃印风,边款亦未逮,方去疾、韩天衡先生所论为确。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4  蟫藻阁 上海博物馆藏

那么,“蟫藻阁”是否是江德量的斋名?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5  蟫藻阁 程芝华摹刻

江德量(1752—1793),字成嘉,一字秋水,号秋史,又号量殊,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榜眼,官监察御史。工刻印及书画,富收藏。江德量是江苏仪征人,但其祖籍是徽州人。其父江恂,字于九,号蔗畦。乾隆间拔贡,官至徽州知府。江恂在黄山有摩崖题刻云:“乾隆乙未秋九月,郡守江恂偕昆山朱淮、泾川胡元文访家丽田族祖于始信峰。”[26]丽田即前面提到的歙县江丽田。江恂工诗及书画印,富收藏,甲于江南。笔者目前尚未找到资料佐证“蟫藻阁”为江德量斋名,但“蟫藻阁”是巴慰祖之斋名,却有几个出处。一,巴慰祖曾刻有“蟫藻阁”白文印,见《古蜗篆居印述》“卷三”,程芝华摹刻巴慰祖印(图5),当然,此印可以自用,也有可能为别人所刻。二,2018年12月8日上海博古斋曾拍卖一件巴慰祖写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的隶书条幅,署款“时壬子三月廿有七日在蟫藻阁”。三,浙江图书馆藏《四香堂印余》八卷八册,前七卷为秦汉官私印、唐宋以后名印和垢道人名印,第八卷《曙谷私印》,为巴树穀刻印,其中就有“蟫藻阁”朱文印。四,道光间,释达受受程洪溥(木庵)之请,为其拓所藏彝器。其间与巴慰祖后人巴达生(小石)交往颇多,巴达生在达受题《竟宁元年铜雁足灯两面全图》拓本题跋:“此器旧为扬州马氏玲珑山馆所藏,后归予家蟫藻阁。先君子持视木翁,木翁见而欲之,即割爱赠焉。今见此拓本如理旧书,如晤故人,因乐志数言,以复六舟禅丈。时道光辛丑七月,巴达生。”(拓本藏上海图书馆)又,《歙县志》记载巴慰祖有《蟫藻阁集》。[27]

江德量与巴慰祖确有交往,巴慰祖曾为他刻有“江德量成嘉秋史之印”“江德量印”“德量”“秋史印信”等。汪中《巴予藉别传》记巴慰祖:“乾隆五十八年夏,游江都卒。”而江德量也逝于是年。

巴慰祖的书画、篆刻

巴慰祖父巴廷梅诗文、书法、篆刻皆擅,巴慰祖在诸方面显然受到家学影响。巴慰祖 (1744—1793),字予藉,一字子安,号晋堂、隽堂,又号莲舫。斋室名有“蟫藻阁”“知白守黑之馆”。巴廷梅有《四香诗草》,而巴慰祖刻有“四香堂”,此堂或为巴氏祖上之堂号。有意思的是巴树榖斋名“还香室”,也有一“香”字。巴慰祖生于清乾隆九年(1744),岁在甲子,巴慰祖刻有“生于甲子”“臣生七十四甲子”朱文印(图6)。汪中《巴予藉别传》云其:“生而通敏,眉目疏秀,身纤而皙。少好刻印,务穷其学。旁及钟鼎款识、秦汉石刻,遂工隶书,劲险飞动,有建宁、延熹遗意。又益蒐古书画器用及琢砚造墨,穷极精美,罗列左右,入室粲然。其父弗善也,颜其居曰‘可惜’,予藉不能改。又善交游,自通人名德、胜流畸士,下至工师乐伎、偏材曲艺之美,莫不一见洒然,如旧相识,周旋款密,久而不衰。或欺绐攫夺,予藉惛惛不知校,他日遇之则又如故。予藉好棋,及驰马度曲,遇名山胜地,佳时令节,可喜可愕之事,未尝不身在其间。竟数十年,由是大亡其财,且日病,晚为人作书自给,数年卖其碑刻尚三千金。然其爱之弥甚,节啬衣食,时复买之。”[28]巴慰祖虽然家丰于财,然一生好游名山胜地,广交游,不拘于一格。又好弈、骑马、度曲,如是数十年,竟“大亡其财,且日病。晚为人作书自给……”[29]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6  臣生七十四甲子 巴慰祖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7  双钩《韩仁铭》 巴慰祖  安徽博物院藏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8  茅山长沙馆碑轴 巴慰祖 浙江省博物馆藏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9  隶书册 巴慰祖 歙县博物馆藏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10  “鸳鸿松柏”联 巴慰祖 歙县博物馆藏

巴慰祖诗书画印兼擅,有《隽堂诗集》,曾在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游黄山,归刻《黄海吟秋录》。书法以隶见长,目前所见巴慰祖书法,仅见隶书一种。巴慰祖于汉碑用功最勤,曾临过《曹全碑》《西狭颂》《尹宙碑》《华山碑》《史晨碑》等,恒园藏巴慰祖临《繁阳令杨君碑》,题跋“乾隆己亥嘉平临汉碑十二种”,安徽博物院则藏有其双钩《韩仁铭》《魏修孔子庙碑》(图7)。还曾刻有《刘熊碑》双钩摹本,武慕姚《氈椎闲话》云:“《刘熊碑》久佚。世仅传天一阁、江秋史、巴慰祖、汪容甫、沈均初五本。”[30]黄宾虹致陈柱信函云巴慰祖藏有汉《范式碑》。[31]浙江省博物馆藏《茅山长沙馆碑轴》(图8),书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巴慰祖29岁,书法已显干净、沉稳。许承尧跋巴慰祖隶书册云“隽堂分书,其劲秀者最佳”(图9)。但巴慰祖自运书法,尤其是对联,则笔法厚重、饱满,绵里藏针(图10)。2010年版《歙县志》记述:“(巴慰祖)业盐湖北汉口,为盐商公所天都庵榜额隶书‘蜡腊宴饮处’,笔势古劲。四方名士道经汉口,莫不访其寸田尺宅斋,一时题襟雅集,觞咏无虚日,一如天津查为仁、江都(扬州旧县)马曰琯。”[32]乾嘉间歙县学者汪灼在《汉隶编年阙年序》中,曾对清季隶书家评论:“我朝汉隶雄视前人者,则有南海谭汉东,东吴顾苓,金陵郑簠,秀水朱竹垞,芦墟陆虔翁,四明万讷庵,而歙之郡城巴慰祖亦未失汉人结体,用笔波折之妙,皆可俾学者有准则,不犹见中郎虎贲于今日哉。”[33]评价允为中肯。

黄钺《壹斋集》说巴慰祖:“能山水花鸟,皆工,然不耐皴染,成幅者绝少,人得其残稿,犹珍重爱惜之。”[34]巴慰祖绘画作品存世不多,以山水为多,花鸟未见。篆刻最负盛名,与程邃、汪肇漋及外甥胡唐合称“歙四子”,亦称作“歙派”。巴慰祖篆刻以汉印为宗,兼学古玺及宋元朱文,朱文受到程邃的影响,孙慰祖先生认为“程邃与三子并非同时代人,但他的印法为汪肇漋、巴慰祖、胡唐所追溯并推向精熟,终于在乾嘉之间印坛上别张一军,故歙派的中坚,实汪、巴、胡而已,后三家与程邃实际上是前后承传的关系。”[35]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11  莲舫 巴慰祖 歙县博物馆藏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12  象牙多字印 巴慰祖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藏

韩天衡先生在《豆庐印说》一文中说:“汪关出则有林皋、巴慰祖、翁大年诸子之名世。由此可见,艺之发展,自有其脉络可寻……”[36]可知巴慰祖工致挺秀,温润秀雅的印风也受到汪关的影响。巴慰祖的“下里巴人”广为人知,为其细朱文代表作。后人对巴慰祖评价很高,如张廷济评其印“不粘不离,形神俱到”。赵之谦说“浙、皖两派可数人,丁、黄、邓、蒋、巴、胡、陈(曼生)”。“巨鹿魏氏”边款中,赵之谦好友魏锡曾云“撝叔今殆无匹,尝谓近作多类予藉”。巴慰祖原印存世甚罕,上海博物馆原藏两件外,近新添巴慰祖为吴之黼所作五层套印,然失去一、五两层,仅剩下15个印面。歙县博物馆藏有一枚“莲舫”铜印(图11),无款,巴慰祖擅仿铸铜器,此印气息醇古,或为自制。另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藏巴慰祖刻象牙多字印一方:“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图12)印文出南唐冯延巳《长相思》,此印经孙慰祖先生鉴定为巴氏原刻。此印1.8厘米×1.75厘米,在这么大的印面上刻36个工整的细朱文,可见其功力之深。

关于歙四子印作的留存,程芝华在《〈古蜗篆居印述〉凡例》中说:“道人(程邃)侨居竹西,与先祖光禄公友善,为制印甚夥,予早志向往,嗣获歙汪勉堂所辑道人印矩,计千六百八十二枚,巨作鸿裁。”由此可知当时有程邃印谱存世。汪世清致汪孝文函云:“近于启功先生得悉一大喜事。据告此间文物研究所藏有《程穆倩印谱册》,素纸十开半分粘,印拓三百五十七枚。册前副页郑板桥题二开,册后副贡郑板桥题一开半,何子贞题一开,所刻印章大都为当时名流,如程正揆、郑为光、程谦、施润章、周亮工、周在浚、姜埰、龚贤、唐允甲、纪映钟、吴嘉纪等。还有自刻垢道人一章。原册我尚未见。然入藏文物研究所还可谓得其所矣。”[37]《郑板桥集》中有《题〈程邃印谱〉》一文:“燮,扬州人,穆倩亦扬州人。称其篆刻为四海一人,得无私甚?然此非一人之私言,而天下之公论也……”[38]或即上面提到的《程穆倩垢道人印存》中郑燮题字?汪肇漋印存罕见,仅见于汪启淑《飞鸿堂印谱》所辑数十方印而已。胡唐似也没有印谱传世。相对而言,巴慰祖存有印谱数种,如《巴隽堂印存》(五层套印谱)一册、《四香堂摹印》二卷、《予藉摹古印稿》一册、《百寿图印谱》一册、《四香堂印余》八册八卷、《巴莲舫先生摹汉印谱》。《巴隽堂印存》(五层套印谱)一册藏歙县博物馆,封面钢笔题《巴慰祖印谱》,又毛笔书“此巴氏早岁之作”。此乃巴慰祖为江都友人吴之黼一人所作套印,书函用黄杨木雕制,四面楷书款:“竹屏廉访工书善诗画,尤嗜印章,皆四方名流所为。积石累累,不下数百颗。以椟贮之,历官所在,必携随行,不知者以为资重也。岁巳(己)亥,慰祖曾为刻写兰题记印,谬承奖许。今复命制套印,因辑诸家柜(矩)范为之,都廿五方为一函。他日鉴廉访画者,兼鉴此印,有足征也夫。戊申三月廿七日隽堂居士巴慰祖识。”印谱内页除外面一层木函墨拓及印蜕外,无任何文字。《四香堂摹印》为其摹《集古印谱》墨渡稿,有巴慰祖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自序,认为“印章之祖秦汉,如寻山之有昆仑,问水之于星宿海也”[39],这与他篆刻实践中宗法秦汉是一致的。巴慰祖久闻顾从德《集古印谱》之名,但恨“未得《集古》本,摹印以广其传,于心终阙然”。他从汉滨回到徽州,听说由沈明臣手书序跋、顾氏珍藏的《集古印谱》原印墨渡卷子为西溪南吴氏所得,又遗岩寺金榜,遂从金榜处借来,“橅之数月,寖馈以之,得如千枚,秦汉金石之遗,粗在于是”[40]。

1917年,上海西泠印社曾出版一部《董巴王胡会刻印谱》,所谓董巴王胡,指董洵、王振声、胡唐及巴慰祖,因几位印家篆刻作品存世极少,此谱一出,为人珍视,辗转引用。然也有一些学者对此谱存有疑问。1963年西泠印社购得黄士陵旧藏《巴莲舫先生摹汉印谱》,经学者研究,得出《董巴王胡会刻印谱》出于伪托,底本即巴慰祖原刻《巴莲舫先生摹汉印谱》。

余论

书画印之余,友人众口一词说巴慰祖能琢砚造墨,好弈、驰马、度曲、精鉴藏,仿铸铜器“脱手如数百年物,号精鉴者莫能辨”。徐康《前尘梦影录》记巴慰祖造“散氏鬲大圆墨,约重斤许,漆边。面缩橅鬲篆,全文阳识,背楷书“散氏鬲”三字。鬲旧藏巴予藉家,慰祖故缩橅篆文,丝毫不爽”[41]。又制“都承盘”,字体模《散氏盘》,酷似,曾藏清末大臣、藏书家汪鸣銮处。《尹润生墨苑鉴藏录》一书收巴慰祖造墨三种:《石鼓墨》《天保九如墨》、《泉刀墨》(二锭),皆名家汪节庵所制。《石鼓墨》制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鼓形,侧依宋拓石鼓文缩临,楷书阳识“乾隆甲辰三月,歙巴慰祖缩临”。巴氏致孙补山相国札云:“极数年之心力以成此墨,虽未敢矜为后无来者,然前无古人之言未敢多让。”[42]乾隆五十七年(1792),又与胡唐、黄钺等人造《金涂塔墨》(图13),墨塔形,漆边,一面为塔纹,一面楷书阳识:“乾隆壬子浴佛日,巴慰祖子安、黄洙依宣、胡唐寿客、朱文翰见庵,集黄钺左君紫阳山馆,观钱忠懿王金涂塔拓本,因缩摹四面之一,同造墨。”顶篆书阴识涂金“金涂塔”。墨为汪近圣“鉴古斋”所制,汪近圣《鉴古斋墨薮》记录制墨原委,并录合作者联句,由黄钺书写:“乾隆壬子浴佛日,巴慰祖子安、黄洙依宣、胡唐寿客、朱文翰见庵,集黄钺左君紫阳山馆,观钱忠懿王金涂塔拓本,属鉴古斋制墨纪事,阅十日墨成,因联句题其墨薮……”巴树榖也制有《远烟香墨》,时在乾隆乙卯,即乾隆六十年(1795),但墨上没有墨肆名,只署“巴孟嘉仿造”,可能为巴树榖自造墨。巴慰祖与外甥胡唐、子巴树榖、孙巴光荣皆蓄砚,并喜作砚铭,歙县博物馆尚藏有巴氏一门砚铭拓片(图14)。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13  金涂塔墨 巴慰祖、胡唐、黄钺等制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图14  巴氏一门砚铭拓片  歙县博物馆藏

“清乾隆五十年(1785),(巴慰祖)与胡长庚、吴澹止、程瀚等人修禊于彭氏红薇山馆,即席以唐常建《三日寻李九庄诗》分韵。是日,南烹北馔、京调吴伶皆极一时之选,文酒笙歌,尽欢至夜半方罢。”以上种种,都要靠金钱来做支撑,胡唐《木雁斋杂著》记:“舅氏平生,豪迈自喜,不吝于财。”[43]或道出了巴慰祖晚年经济陷入窘境的原因。友人珍藏有一通巴慰祖在大年三十向其友侄急借“百廿金”信札,而字迹为其成熟期,或正处于“大亡其财”时期?但我注意到信札的用纸,不仅洁白挺括,竟然还是以十分考究的拱花技术制作,读后让人五味杂陈、莫可名状。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1][2]民国《歙县志》,民国26年排印本。

[3]汪世清:《艺苑疑年丛谈》,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235页。

[4][5]鲍义来编:《汪世清书简》,安徽省徽学学会2009年版,第113、114、159页。

[6]汪中:《述学·别录》,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45页

[7]胡武林编著:《歙县志》,黄山书社2010年版,第1320、1321页。

[8]黄钺:《壹斋集》,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788 、789页。

[9]胡赓善:《新城伯子文集》卷七,清嘉庆四年(1799)歙东井观室藏板。

[10]同[1]。

[11]同[9]。

[12]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60年,第250页。

[13]同[1]。

[14][15][16]许承尧编纂:《歙事闲谭》,黄山书社2001年版,第526、312、525页。

[17]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

[18]同[14]。

[19]徐康:《前尘梦影录》,《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页。

[20]同[3]。

[21][22]韩天衡:《豆庐艺术文综》,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版,第12、246、69页。

[23][24]汪世清:《汪世清辑录明清珍稀艺术史料汇编》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第1986、1995页。

[25]《云心石面:上海博物馆、无锡博物馆明清文人篆刻展》,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版,第109页。

[26]李金水主编:《黄山摩崖石刻》,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

[27]同[7]。

[28][29]同[6]。

[30]武慕姚:《氈椎闲话》,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4页。

[31]黄宾虹《黄宾虹文集全编·书信编》,荣宝斋出版社2019年版,第144页。

[32]同[7]。

[33]汪灼:《渔村文集》,清嘉庆刻本,“不疏园”藏板。

[34]同[8]。

[35]孙慰祖:《关于巴慰祖父子的篆刻风格——兼谈歙派印风》,《孙慰祖论印文稿》,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92页。

[36]同[21]。

[37]同[4]。

[38]郑燮:《郑板桥集》,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320页。

[39][40]郁重今编:《历代印谱序跋汇编》,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版,第345页。

[41]同[19]。

[42]尹润生:《尹润生墨苑鉴藏录》,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版,第255页。

[43]许承尧:《歙事闲谭》,黄山书社2001年版,第526页。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西泠艺丛》投稿邮箱 | xlyc2015@126.com
咨询或订阅电话 |(0571)87035360
责任编辑 |王大啸、陈心怡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巴慰祖研究 崇真艺客

​​​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