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艺术家:「菲利普·加斯顿:此刻」@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 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绘画,吸烟,吃饭》(Painting, Smoking, Eating),1973,油彩 画布,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收藏,© 菲利普·加斯顿艺术资产,图片:豪瑟沃斯,图片: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菲利普·加斯顿:此刻
Philip Guston Now
即日起至9月11日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里,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的绘画创作经历了从具象转变为抽象、又回到具象的过程。然而,每一次风格上的转变,其实都伴随着艺术家一以贯之的思考:加斯顿从未停止追问画家在世界中所占有的位置。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矛盾且十分含糊,一方面触及了“世界之残酷”的黑暗面,另一方面也展现了艺术家在绘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深刻喜悦。「菲利普·加斯顿:此刻」(Philip Guston Now)由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休斯顿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联合主办,也是艺术家近二十年来举办的首场回顾展。此次展览将展出来自多个公共与私人收藏中的73件绘画作品与27件素描作品,其中既包括艺术家的代表名作,也包括其鲜有展出的作品。继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之后,展览「菲利普·加斯顿:此刻」将继续巡回至休斯顿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

▲ 「菲利普·加斯顿:此刻」(Philip Guston Now)展览现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2022,所有作品 © 菲利普·加斯顿艺术资产,图片:豪瑟沃斯,摄影 ©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此次展览的亮点包括:创作于1930年代、此前少有展出过的一系列画作;曾于1970年在马乐伯画廊举办的那场开创性的展览中的作品;艺术家在1968至1972年间发展新的绘画语汇(戴兜帽的头、书籍、砖块与鞋子)期间所创作的一系列小幅绘画;以及加斯顿在1970年代后期创作的一系列重要的大幅末日画作。此次展览原定于2020年6月开幕,但在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惨遭谋杀之后,四家主办单位推迟了展期,而这一决定又遭到了许多批评。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此次重新组织的展览,在原有作品清单的基础上,引入了更加广泛的视角,并通过回顾加斯顿一生对磨难、甚至是根本无解的问题的追问,进一步加深了展览对加斯顿作品的理解。

▲ 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爱琴海》(Aegean),1978,油彩 画布,私人收藏;《床上的情侣》(Couple in Bed),1977,油彩 画布,芝加哥美术馆收藏,© 菲利普·加斯顿艺术资产,图片:豪瑟沃斯,图片: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五十年来,加斯顿的作品——尤其是他对3K党的刻画,以及对大屠杀、家庭与死亡的探讨——挑战、启发了许多后代艺术家,也引起了各不相同的反应。数十年后的今天,他的绘画仍然呼应着每位观者复杂的生活经历:此次展览将之视作直接对话的渠道,借此去思考这个世界的不平等现象以及艺术家在在这样一个不公的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展出菲利普·加斯顿的作品,意味着我们要在此刻直面自我的定位——我们是一家尊重过去、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我们深入地思考了展出加斯顿的画作到底意味着什么,也希望能在尊重作品的创作语境的同时,顾及作品对今日观众所代表的含义”,安与格雷厄姆·冈德(Ann and Graham Gund)总监马修·泰特鲍姆(Matthew Teitelbaum)如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扩大的策展团队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并领导展览完成了蜕变,以融入更加丰富的理解方式、更多的历史参照、以及更多艺术家的视角。而这一切的努力都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 「菲利普·加斯顿:此刻」(Philip Guston Now)展览现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2022,所有作品 © 菲利普·加斯顿艺术资产,图片:豪瑟沃斯,摄影 ©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关于艺术家

▲ 工作室里的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1970,摄影:Frank K. Lloyd,图片:加斯顿基金会,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1913-1980)原名菲利普·戈德斯坦(Philip Goldstein),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是来自现今乌克兰敖德萨的犹太移民的后代。他在洛杉矶长大,12岁开始认真学习绘画,后与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一同就读于曼纽艺术高中。作为大萧条时期的一名年轻画家,加斯顿尝试了不同的形式、材料和技术,并从许多不同的地方汲取灵感,其中包括他从书里看到的文艺复兴湿壁画,亲自研究过的当代墨西哥壁画,甚至是周日漫画。1930年,他认识了穆萨·麦客金(Musa McKim),并于1937年成婚。▲ 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角斗士》(Gladiators),1940,油彩 铅笔 画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数字图像 ©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由SCALA/纽约 Art Resource 授权;《如果这不是我》(If This Be Not I),1945,油彩 画布,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米尔德里德·兰·肯珀艺术博物馆收藏,© 菲利普·加斯顿艺术资产,图片:豪瑟沃斯,图片: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1935年,加斯顿与好友鲁本·卡迪什(Reuben Kadish)及朱尔斯·朗斯纳(Jules Langsner)在墨西哥莫雷利亚的一座旧宫殿的墙壁上绘制了巨大的壁画作品《对抗恐怖主义的斗争》(The Struggle Against Terrorism)——这是墨西哥著名壁画家大卫·阿尔法罗·西凯罗斯(David Alfaro Siqueiros)帮助他们获得的委托。这件巨大的湿壁画将压迫与反犹太主义的历史压缩到一幅拥挤的单一画面之中,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是带着白色兜帽的暴力分子;同时也将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恐怖与纳粹主义及三K党的残暴关联了起来。
当时,加斯顿开始将集体历史与更多个人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并间接提到了其自身与三K党和反犹主义有关的经验。1935年,随着希特勒在德国的势力逐渐崛起,正如其他美国犹太人在1930年代面对国内外反犹主义时所做的那样,加斯顿也把自己的名字从菲利普·戈德斯坦改成了菲利普·加斯顿,以便隐藏自己的犹太人身份。
▲「菲利普·加斯顿:此刻」(Philip Guston Now)展览现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2022,所有作品 © 菲利普·加斯顿艺术资产,图片:豪瑟沃斯,摄影 ©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表盘》(Dial),1956,油彩 画布,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收藏,© 菲利普·加斯顿艺术资产,图片:豪瑟沃斯,图片:波士顿艺术博物馆1945年,在加斯顿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任教期间,报纸出版商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曾组织过一场关于解放后的德国集中营的大型摄影展。那些堆叠成山的人腿图像令人不安,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间不断地出现在加斯顿的作品之中。1950年,他开始寻找自己与绘画过程之间某种不同的关系。他开始靠近而不后退,想要“来到画布前,看看如果我只是涂上颜料的话,会发生什么”。这一方法上的转变也暗合着加斯顿作品中抽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了1950年代末,他就已经被评论家誉为美国最杰出的抽象画家之一。虽然对具体日常生活与历史事件的引用将会在1960年代末重新回归到加斯顿的作品之中,但他对丰富笔触与构建表面的使用却从此刻开始一直延续了下来。
▲ 「菲利普·加斯顿:此刻」(Philip Guston Now)展览现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2022,所有作品 © 菲利普·加斯顿艺术资产,图片:豪瑟沃斯,摄影 ©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 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开着的窗》(Open Window),1969,油彩 木板,私人收藏,© 菲利普·加斯顿艺术资产,图片:豪瑟沃斯,图片: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1960年代末是一个充满暗杀的时代,种族骚乱与反对越南战争、总统腐败以及因民权运动而引发的暴行的抗议在美国也变得越来越常见。正当新闻里关于暴力与动乱的画面充斥着美国的家庭时,加斯顿发现他自己无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位目击者,“也和其他人一样被困在了电视机前”。与此同时,加斯顿也总是会去工作室处理这些想法,并试图与不确定性进行搏斗。在这种情况下,抽象不再有意义。在1968至1972年间,他创作了一系列小尺幅的绘画,其中所描绘的大部分都是我们熟悉的日常物件——从鞋子到书籍再到灯泡,并使用了卡通式的造型与肉色。这些形象就像某种字母表一样,在加斯顿随后的人生中不断地出现在更大的画布之上。虽然加斯顿早期的画作中就已经出现了粉色,但从此以后,他对这一颜色的妙用也变成了他自己的一种标志——有时轻盈、有时沉痛,有时是“漂亮的粉红色”,或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周日漫画的颜色”。▲ 「菲利普·加斯顿:此刻」(Philip Guston Now)展览现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2022,所有作品 © 菲利普·加斯顿艺术资产,图片:豪瑟沃斯,摄影 ©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等到1968年底,在加斯顿原本以物件为中心的画作中出现了一个人物——艺术家以白色的三角形和黑色的眼睛描绘出了一位卡通化的三K党形象。但与艺术家在1930年代创作的兜帽形象不同,这些三K党的形象是笨拙的,他们似乎无所事事,在等待着时机。1970年10月,加斯顿在纽约的马乐伯画廊展出了一系列大幅兜帽作品,但却被当时的评论家们所不齿——而评论家所批评的对象,与其说是作品中的图像,不如说是加斯顿对自己此前抽象创作的背离。马乐伯画廊的展览之后,加斯顿在1971年的夏天一头钻进了他在纽约伍德斯托克的工作室,将自己对漫画的毕生热爱投入到了一个新的项目之中,在两个螺旋装订笔记本上画满了关于理查德·尼克松总统(President Richard Nixon)及其幕僚的讽刺速写。那年秋天,他又开始作画,并逐渐放下了兜帽,又引入了一个新的形象:一个豆子形状的脑袋,总是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这代表着加斯顿本人,追问着该如何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1973年到1978年,加斯顿在波士顿大学任教,每月从伍德斯托克来访一次,与学生们一起工作。这段教学的时光也为艺术家提供了连续的休息时间,让他得以从不间断的绘画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往返于孤独的工作室与教室及同事的社群两种不同的场景之间。▲ 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网》(Web),1975,油彩 画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数字图像 © 现代艺术博物馆/由SCALA/纽约 Art Resource 授权,© 菲利普·加斯顿艺术资产,图片:豪瑟沃斯,图片: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梯子》(The Ladder),1978,油彩 画布,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收藏,© 菲利普·加斯顿艺术资产,图片:豪瑟沃斯,图片: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深层记忆与关于死亡忧思推动着加斯顿在1970年代的创作。他的许多后期作品中都出现了被沉重的鞋子压着、堆叠成峰的腿,而加斯顿则将之称作“堆积物”(pileups)。学者们倾向于将这些画作与某种历史记忆关联,认为着与加斯顿在1945年看到过的那些关于集中营的摄影照片有关。而另一层关系可能来自个人的记忆:加斯顿的一位早逝的兄弟,就曾被汽车轧伤了双腿。即使他的身体正在逐渐崩坏,他还是烟酒过多、睡得过少,甚至还经历了心脏病发作,可加斯顿仍然完成了一幅又一幅画作。1980年,他遭受了第二次也是致命的一次心脏病发作,而当时的他年仅66岁。▲ 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画家的形式 II》(Painter’s Forms II),1978,油彩 画布,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收藏,© 菲利普·加斯顿艺术资产,图片:豪瑟沃斯,图片: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