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不仅蕴含重要的历史、艺术乃至文献信息,更是那个时代特别是商周时代的文化象征。对于它的研究成果,除研究专著、学术论文、资料集成外,其中图录方面也是其非常主流的形式之一。

换言之,图录里的各种图像,如彩色照片、黑白拓片、线描图、X光片,甚至3D立体图,各种方式呈现的特点,是选题策划人需要思考的,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才能为作者方提供合理的建议。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目前看来,青铜器图录主要分为研究和收藏两种:前者偏科学研究或学术考证,文字说明相对详尽;后者偏艺术欣赏,往往简单文字说明即可。但也有二者兼而有之的,既照顾到材料的丰富性,也兼顾了美观,即艺术欣赏性。

本文将结合上海古籍出版社近些年来各种青铜器图录的出版情况,适当参考其他出版社有代表性的同类图书,来分析此类图录的特点,进而为此类选题的策划和编辑提供些许参考;同时也试图站在读者的角度,探讨此类图录将来更为完善的呈现样式。


一、收藏类图录的策划编辑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愙斋集古图笺注》【1】源于吴大澂之孙吴湖帆旧藏的《愙斋集古图》。原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分上下两卷,宽40厘米左右,长约150厘米,内文以绘画、墨拓的形式展示吴大澂金石收藏研究的情况。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其中大多数青铜器的铭文和考释文字已见于《愙斋集古录》及其他金文著录书中,但铜器器形基本未见于世;吴大澂本人的学术认识与观点形成也无人系统研究对比过,吴大澂所题名和考释是否准确,与时下认识是何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确认;再加之,两卷《愙斋集古图》中的102件铜器,有53件器形从未刊布过。

鉴于此,我们认为上海博物馆青铜部周亚先生对《愙斋集古图》的全面整理及笺注是有必要,且有很大学术价值的。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而实际情况是,原稿只是周亚先生在一次学术会议发表的两万字的考证文章,我们结合之前对于《愙斋集古图》的了解,认为可将原拓本图切成单个器物图,以黑白图呈现,每幅图旁可以附上周亚的注或吴大澂原注或题跋。同时将原图册稍缩小后按照16开本尺寸,做成经折装,彩色印刷。

如此设计后,这本书便变成了上下两册加一册笺注本,共三册。读者既可以通过笺注本了解原图册中各器物的学术价值和现状,还可以通过两册经折装彩图本感受其原貌。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鉴于有不少墨拓器物,所对应的真实器物就藏于上海博物馆,我们还在笺注本最前面附了12种器物照片,以便读者对照研究。

实际上,墨拓类图录,自北宋私人收藏古器之风兴起以来便已有之。金石学为“宋人所创”,为“有宋一代之学”【2】。现存最早的青铜器图录北宋吕大临(1044—1091)的《考古图》,收三十一家所藏二百一十一器,刊于元祐七年(1092 年)。吕氏“观其器颂其言,形容仿佛以追三代之遗风,如见其人矣。以意逆志,或探其制作之原,以补经传之阙亡,正诸儒之谬误”【3】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当时编者就铜器要么图绘,要么墨拓,所提供的青铜器信息,形制、纹饰与器物有时会有较大差距,这种现象持续至清代全形拓的出现。但并不排除此类图录的出版价值,近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图书馆藏青铜器全形拓集成》(全八册),与《愙斋集古图笺注》可谓异曲同工,均有填补空白之功。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二、博物馆藏品类图录的策划编辑

如果说墨拓类青铜器图录颇有历史感,其出版价值究竟怎样,读者或学者们自有评说。但无论如何,历史痕迹明显、观赏性更强的图像,可以挖掘到一直为人们所忽略的部分学术信息,甚至匠心独具的拓功、画功等等特点,都是此类图录所独具。我们今天将之整理出版,对于收藏家、研究者以及相关爱好者,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今的青铜器,除了个人收藏或藏于地下未被考古发掘外,多数都藏于公有博物馆。至今还没人能统计出我国公有博物馆所藏青铜器的具体数量。因此,对于各博物馆的青铜器图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随着现代印刷技术和照相技术的进步,各博物馆对于青铜器图录的编写也与时俱进了。上海古籍出版社近些年出版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西周》、《夏商周青铜器研究》、《首阳吉金》、《大邦之梦》、《莒南县博物馆青铜器选粹》等等,类似出版物非常多。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这些图录,主要是以反映该博物馆的青铜器馆藏情况为主。一般而言,这类图录会配有某件青铜器整体照片;若纹饰繁复有代表性,或有铭文者,也会附以局部照片及相应的拓片。文字说明部分,包括基本的规格信息、时代、器形描述、铭文释读等内容。但具体而言,一定与编者的学术认识、编排想法以及信息搜集整理的实际条件等有关。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西周》【4】为例。此卷收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西周青铜器精品164组,图版包括器物的整体图片、必要的细部纹饰或铭文图片及铭文拓片。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文字说明则包括名称、馆藏编号、时代、规格、馆藏来源、著录情况、铭文释文等基本情况。从精品164组而言,显然不是馆藏所有青铜器,这应该与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铭文或是否有代表性等方面来考虑的;所附图片,数量不多,但器形、纹饰、铭文等主要的信息基本可以得到反映。文字说明部分,馆藏编号可以看出博物馆文物的规范管理,通常也就一些大馆可以做到,相当多的图录并无此项;来源及入藏情况对于器物的出土收藏史有个梗概介绍,可见编者的用心之处;尤其有相当大的篇幅对本器物都有综合性的论述并附带参考文献,对于该器的整体性了解以及研究现状可谓详尽;每器最后的参考文献更是可以让学者按图索骥,深入研究。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这种编排方法,对于一件器物相对全面的呈现,尤其研究状况的清晰梳理,其实并不多见。但此类图录,如上所述,与编者的认知、基础材料的整理情况及馆藏现状有很大的关系。

而现实情况是,更多的博物馆藏青铜器图录,并不能与国家博物馆的水平相比,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图录编排相对简单,多以呈现基本信息如规格、尺寸、器形描述等为主,即便图版方面,也是以整体器形为多,鲜见局部,如上述《莒南县博物馆青铜器选粹》【5】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总之,博物馆类的青铜器图录,无论国家博物馆图录的相对详尽,还是莒县博物馆图录的简略,更多的是研究深度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在搜集和整理材料时的认知不同,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共同的地方:比如器物信息的客观公布,尤其是一些基本信息都能做到,至于研究性的论述则见仁见智,很多学者可能更看重材料的基础信息,或者说只在乎是否公布出来,而非常年“养在深闺人未识”;再者,几乎每个博物馆的青铜器图录所收的青铜器都不能完全反映馆藏全貌,多是精品或选品呈现。

此外,有些图录是配合某次展览而编撰出版的,每年全国各种各样的展览很多,策划青铜器之类的也不在少数,这样的图录往往都是“急就章”式的,更多考虑的是围绕展览主题而编写。

如《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6】是苏州博物馆策划的有关青铜剑的展览图录,这些青铜剑来自于全国多个博物馆藏品,读者可就此来一次专题浏览学习,古代青铜古剑的基本梗概可谓一览无余,稍显遗憾的是图片精度一般,文字描述也不够详细。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再如《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7】,是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一次噩国青铜器展览,这些器物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及一些私人收藏品,共57件。图录的前面附了4篇研究论文,然后又将图像部分按三个专题做了归类。大部分器物都有铭文,这是策划者选器角度的表现,所以每件器物除了基本文字描述外,一般都有器物整体照片、铭文局部照片和拓片;除此外,特别精彩的是,有几件造型复杂的器物附有非常丰富的X光照片,由此可见其高超的铸造工艺,这在许多展览图录里是不常见的。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三、资料集成性图录的策划编辑

如上所述,博物馆系列的馆藏品图录,一般而言,但凡经费充足,图片一定是精美的,也是相对丰富的,彩色照片、拓片甚至偶尔的X光片统统上,文字描述有详有略,总体上可以代表博物馆馆藏情况和编者的认识水平。

从出版社的角度看,这类图录一定有相当大的价值,而且,我们还要继续积极策划这类选题,让更多的馆藏品重见天日,更多的读者不必亲临现场,而通过图录便可以了解这些文物。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方式之一。

由此看来,馆藏青铜器图录或侧重于某博物馆材料的公布,或因从某角度而策划的专题性图录,相比较而言,资料集成性图录,与此完全不同。资料集成性似乎追求的是全而大,更倾向于定性为工具书。

因此,这类书,部头一定不小,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90年代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青铜器全集》【8】。共16册,具体分夏商4册,西周2册,东周5册,秦汉、巴蜀、北方民族、铜镜、昆明各1册,编者为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当时是文物出版社派专门的摄影和拓片团队到全国采集图像,所选的青铜器无论是全面性和代表性,还是涵盖的时间和地域,都与“全集”名实相符,基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概貌了,可见编者对青铜器的熟悉程度和学术判断力。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不过,全国出版社中能拥有自己的摄影团队也是非常少见的。201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出土青铜器全集》【9】20卷,收录5000余件青铜器,几乎都由各地考古所提供器物图片,且大多为一器一图,极少量附拓片或X光片。这部全集,从策划到出版,历经十年,是对中国近百年出土青铜器一次科学普查及精美艺术品筛选,对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元素与文化特征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基础资料和鉴定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标尺。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以上两种全集,算是近几十年来中国青铜器成规模出版的标杆图录了,但这种全集,只能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全集”,实际上是无法做到真正“全”的。

文物社的版本,偏向时代性代表器;科学社的,则侧重地域性代表器。两种皆偏向整体器物图像,无法兼顾局部照片、拓片等其他呈现方式,更无法考虑是否有铭文的选择标准。但从青铜器研究的角度看,铭文是其非常重要的学术信息,也可作为当时的另一种文献记录;而若能将铭文与图像一并呈现,即凡是有铭文的器物搜集在一起,附以器物图像,如此对照研究,则是学界或文物研究方向迫切需要的。

也正因为此,《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10】应运而生,上海古籍出版社顺应学术所需将其出版。这套书,共分初编、续编、三编、索引,初编35册,收器16000余种,续编和三编各为4册,各补充器物千余种。基本把目前所能见到的有铭文的青铜器全部收进,而且这项工作,作者还在持续进行中。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与上述全集全彩印不同,本书为黑白印刷,每件器物均附有铭文拓片和黑白器物图,文字说明部分含时代、出土时地、收藏者、尺度、形制纹饰、著录、铭文字数及释文等。全书按食器、酒器、水器等器类排序,每类再按照铭文多少的序列。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大部头的集成性工具书,几乎是吴镇烽先生一己之力、历时十余年完成的,据他本人透露,仅仅完成初编35册就耗费了五台扫描仪和四台笔记本电脑。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由此可见,这类图录是典型的耗时间耗人力耗物资类作品,这不仅体现在作者编写过程里,在后期进入编校排印阶段,也与一般图录有所不同。若再申请到项目支持,更需要为最终出版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这些都是要在选题策划阶段提前做好预案的。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四、学术研究性图录的策划编辑

一本图录,无论个人收藏性质,或博物馆馆藏性质,再或大型资料集成性质,就所能展现的图片来看,均是非常有限的。这当然与编者的认知、材料的客观性,还有时间、财力等很多条件的限制有关,但主要还得弄明白这本图录究竟是为满足什么需求或达到什么目的。就如一个策划方案,一开始的立意很重要,它决定了成果的最终方向。

的确如此,以上各类图录,可以说是基于收藏学、博物馆学,或者工具书角度而编撰的,它们都无法做到较为全面且更为科学地反映一件器物,尤其是明确有出土背景的器物。

相比之下,上海古籍出版社近来新出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11】,则显得与众不同。这套书分十卷,从书名上看,只是某一家博物馆的馆藏图录。但若仔细翻阅它,便知道其整理思想和呈现方式与以往所见图录完全不同。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从文字层面看,除了器名、编号、时代、出土地、著录信息、尺寸等基本信息外,每件器物均有大量的篇幅描绘了器物的形制、纹饰、铸造工艺、使用痕迹、出土地时代及基本信息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其中铸造工艺和使用痕迹的内容,在以往青铜器图录中基本不见。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从图片层面看,每件器物都有整体图像、局部图片、考古线图、拓片,复杂器物会有不同角度的整体图像、特殊纹饰照片、反映铸造工艺的器底照片和X光片,带有铭文者,则有铭文彩色照片、黑白拓片甚至X光片。可见带铭文的复杂器物,有时会有连续几十页的图片,里面饱含丰富的学术信息,对读者而言,真可谓青铜器图像的饕餮盛宴。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还可以肯定的是,诸多信息并非简单堆砌,尤其各类图片的排版,无论是展现其纹饰或造型特点的局部图,还是带铭文的跨页的满版图片,既从学术上考虑到各图排版的顺序,也从艺术角度充分照顾到其可观赏性。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由上所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集合了目前所见青铜器图录的优点,更弥补了一般图录的不足,如铸造工艺、使用痕迹等方面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它所富含的学术信息,是很多图录所不具备的,图录前还放了六七篇研究论文,从各个角度对这批青铜器做了论述。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主编之一徐天进先生,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从事商周考古研究的教授,本项目也是在徐先生一手主持下历时十余年完成的。这套图录从器物选择到图片编排,再到文字描述中的字斟句酌,处处体现了徐先生的心血,凝聚了他在青铜器研究方面的心得和学术思想。

换言之,一本真正的青铜器图录或文物图录,应该是怎样的,如何做到全面、客观、信息有效并能兼顾到图录应有的赏心悦目,《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无疑起到了标杆作用。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出版角度或言出版目的不同,便能策划出不同的青铜器图录。同时也能看到,一本青铜器图录的出版,总是受限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似乎很难面面俱到。

而实际上,从读者角度而言,也未必真希望如此。有的读者,只要求可以欣赏、够美就可以了;有的只希望看到原材料即可,个人色彩个人判断越少越好;而有的则需要对内容有一定的解读,以方便进一步学习。

因此,无论从编写者、策划方,还是读者而言,作为我们出版方,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如上述各类图录中尚未提及的,对于新出土的青铜器图录应该如何呈现的问题。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新出的《霸金集萃——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青铜器》《倗金集萃——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青铜器》,就是这方面很好的尝试。这两处墓地的发掘是获得过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所出青铜器可谓精彩纷呈,作者方就每个青铜器都提供了大量的图片,鉴于这些均为新的未公布过的出土物,因此我们建议其基本信息和图片演示应侧重考古研究的,即完全以展示基本信息为主。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除此外,我们还应该与时俱进,了解和熟悉新的展现方式。文字、照片、拓片、X光片乃至线图,均是平面型的,而对于立体的青铜器而言,这显然是有局限的。

青铜器图录的策划和编辑 崇真艺客

随着VR技术的成熟,我们可以对器物进行3D扫描,形成一个二维码,读者只要微信扫码便可全方位地观赏器物,如《三星堆青铜器——线图与拓片》,一书中就对部分重要器物制作了二维码,扫描后便可看到这件器物的3D立体图。




【1】周亚编著:《愙斋集古图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2】王国维:《王国维考古学文辑》,凤凰出版社,2008年。

【3】吕大临:《考古图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线装书局,2005年。

【4】朱凤瀚主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西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5】莒南县博物馆编:《莒南县博物馆青铜器选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6】苏州博物馆编:《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7】上海博物馆编:《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8】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青铜器全集(1-16)》,文物出版社,1994-1998年。

【9】李伯谦主编:《中国出土青铜器全集》,科学出版社,2019年。

【10】吴镇烽编:《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3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4册),2016年;《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三编(4册),2020年。

【11】徐天进、段德新主编:《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12】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临汾市文物局、翼城县文物旅游局编著:《霸金集萃——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

【13】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运城市文物工作站、绛县文物局 编著:《倗金集萃——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

【14】三星堆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三星堆青铜器——线绘与拓片》,巴蜀书社,2021年。


原刊《编辑学刊》2022年第4期。图片为编者另增,内容有修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