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患者
文/薛芃
艺术家画小尺幅的作品,有些是习作,有些为了装饰性,有些是精简构思的结果,又或是创作大尺幅作品的前奏。邱丹丹很有意思,她画小尺幅,对她自己而言是重启。虽然是中国美术学院的科班出身,但在毕业后的多年中,她并没有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而是进入职场。职场与家庭程式化的生活让她感到疲惫,她最终选择辞职,重新走上艺术家的道路。她开始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创作的欲望。她需要一种便捷而迅速的方式表达情绪,因此选择了黑色水笔和小尺幅绘画。
职场生涯是邱丹丹的特殊经验,她或许没有刻意在作品中描绘,但总能寻到一些踪迹,她想逃离那些无效的机械式的人生,回到鲜活生活里,找回生命的能量。《老大哥的流水线》里,她画一位在监视下作业的流水线工人,麻木而不自知;《乐土》里,她画一位置身于都市幻象中的男子,穿得西装革履,身边光怪陆离,身后的小窗却透露出身处“监狱”、无法逃离的本质;《梦的震中》里,她画一个疲倦的人被困在方格中,独孤,无力。
像这样的孤独感,总能在邱丹丹的画中看到,周遭有多喧闹、多明艳,那个渺小的人就有多么无助。他们似乎经历了最近流行的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毫无意义的工作》一书所说的那种“狗屁”工作,没能获得更多自由时间去追求人生、寻找乐趣、追逐幻想,那这样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头一回看邱丹丹的这几件作品,我脑子里蹦出了日本艺术家石田彻也,他成长于日本经济的爆发期,又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危机,他常画流水线上麻木的“工具人”,没有表情和血肉,只是呆滞地度过一生。另一位美国艺术家乔治·图科(George Tooker)比石田彻也更早三四十年,他也将视线聚焦在工业化社会中被异化的人群。这两位的作品都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作品充满了压抑的情绪,直指当时工业社会的痛点。
而邱丹丹的作品,虽然也潜藏着压抑的情绪,但并不是一块将人压“死”的密不透风的铁板,它是能喘息的,有心跳频率的,终是让人从不安与孤寂中走进温柔梦境的能量场。这是最让人心动的地方。她不会直接揭开现代社会的阴暗角落,而是画情绪,让每一个“都市人”得以共情,或许这是女性艺术家独有的细腻之处。
邱丹丹的幻想与梦境又来自哪里?在几乎每一件作品中,她都把个体或人群安置在密集复杂的城市建筑群中。建筑,或者说城市,是她作品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成为溢满个体情绪的土壤。在这些建筑空间中,有基里科式的超现实空间构成。但凡建筑密集,就会出现无数的门与窗,这些门窗交纵复杂,有监视和偷窥的窗口,也有万家灯火充满灵性的窗口,但更多的门与窗是没有方向的,打开这扇门,不知通向何方。梦境之所以美妙,便在于此,它可以装下整个世界,又什么都给不了你。
关于艺术家

邱丹丹
1982年出生于贵州安顺
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邱丹丹作品欣赏
《盒子游戏-生活在别处》 纸本油性铅笔 78×75cm 2022年
《盒子游戏-空无一物之处》 纸本油性铅笔 55×79cm 2022年
《盒子游戏-迷眼》 纸本油性铅笔 39×52.5cm 2022年
《盒子游戏-倾覆》 纸本油性铅笔 55×55cm 2022 年
《盒子游戏-甜蜜的陷落》 纸本油性铅笔 27×27cm 2022年
《珍奇便利店》 纸本油性铅笔 40×90cm 2022年
《宁静的冲突》 纸本油性铅笔 50×70cm 2022年
《城市尽头的思想家》 纸本油性铅笔 32×55cm 2022年
《飞矢不动》 纸本油性铅笔 35×70cm 2021年
赛麟近期展览&项目
赛麟空间
Sailing Space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