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和直男史
姚谦 文
不晓得你看过《Andy Warhol Diaries》这部纪录片没?透过AI技术模拟Andy Warhol的声音讲述自己的大半生,透过这位美国“波普艺术”之王的人生去了解“波普艺术”于美国。“波普艺术”其实算是一个概括名词,即面对大众的一种美术形式,它因地因目的而有不一样的面貌,最早出现在东欧与俄罗斯是理想化的政治工具,呈现出某种煽动性极强的艺术力量;六十年代转换到美国则是随着经济兴起的商业传播力,波普艺术总是在对应时代而留下当时的文化的纪录。其实我对波普艺术心中是有些戒备之心,就如同这些年来掌政宣传利用网路的Emoji,它的催眠能量高过于内载的意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波普艺术在这个世纪来,的确记载了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点、不同人群的状态,这就是它称之为艺术的意义。

冈本信治郎版画《Andy Warhol, sleeping baby》

冈本信治郎版画《A man sleeping 8 hours》
在我的收藏里有一件跟波普有关的作品,是被人们称为日本波普大师冈本信治郎的作品。这位二战前出生的东京少年,他一生中创作包括平常靠以维生的商业美术、插画作品等等,都有着明确的为阅读者而做的波普姿态,但是在表象以下则藏着昭和时代一位耿直男子的梦;因此他所有的创作都紧贴着他的生活、他的思考,用着接近群众的语言:明确的图形、讨好的色调和简单的语汇,透过美术的手段沟通。他的作品与所有波普艺术家的作品很是相近,几乎阅读无障碍,表面说的就是目的,一目了然、毫无遮掩,但是细看之下,却还是见到属于艺术家本人才有的细节,应该说是思想的细节吧。在他纯艺术创作的作品里,一直对应着二十世纪初,从一无所有的战后生活走向富裕的过程中,一介平⺠男性的视⻆风景,我对于昭和年代文化之着迷,而他的作品正是有着这样的美丽。

1954年在《枭》杂志发表的自画像
图片来自画册“冈本信治郎—东京少年”

冈本信治郎参展1966年MoMA新日本绘画雕塑展
图片来自画册“the new japanese painting and sculpture”
冈本信治郎 2008年北京个展开幕现场
我收藏的那幅《光影绘》,描述对应着二十世纪初好莱坞电影兴起对于世界的影响,远在东方战败国的一位男孩,看着大萤幕的影像声光所延伸出充满着梦想之惊叹;纵然那已经是远远的过去式,在这黑白交织、经纬分明的图像中,昨日的声光记载着少年对于艺术梦想的开始。在冈本信治郎其他作品中,除了梦想、也带着昭和直男式的幽默关于武士的描述,我总是不知不觉想起了少年时看着志村健夸张式笑话的舞台。那昭和时期的耿直气息和美术潮流,看似平⺠消费式的表像,却成了不能替代的记忆符号。看过冈本信治郎大半世纪的创作几乎就是一本昭和直男史。

2021展览现场

光影汇 1985
我甚至觉得,打从镰仓时期冈本信治郎、草间弥生等四位文艺爱好少年的聚会交流开始,没想到影响了整个当代日本美术。特别是日式卡漫与扁平绘画等等,可能都受了冈本信治郎在半个世纪广告设计、美术编辑出版下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有今日日本当代艺术这样独特的风貌,但这只是我的猜想。

艺妓折纸 1990(左)
武士折纸,黑头巾 1990(右)

小石松的自画像 1994

滚动的樱花(局部)1993

大冲突:花之终结(局部)2002
关于作者
姚谦,1961年6月21日出生于台湾,毕业于昆山科技大学,中国台湾作词人,制作人,音乐经理人,作家。
相关阅读
少年的城镇丨冈本信治郎自述(上)
少年的城镇丨冈本信治郎自述(下)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