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

You Yong Solo Exhibition
2022.8.27 - 9.23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总部空间 

Tang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Headquarters Gallery Space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航东路3号院B5号楼

B5, Yard No.3, Jinhang E. Rd.,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艺术家尤勇的个展正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总部空间展出,展出艺术家自2010年以来创作的人物、风景、静物等精选作品约70件。展览将持续至9月23日。




对话尤勇


· 陆向怡(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部总监)


陆向怡:你的作品通常是以写生为主,这在当下来说是十分特殊的,这种方式很古典,在东方和西方都可以追溯一条线索,这种写生传统,对你的影响应该是直接的?


尤勇以我知道的,二十世纪以前,中华传统水墨的写生,偶有静物或肖像,是人们未装备光学、视学、解剖学等客观知识的写生,有它独到的审美倾向,但写生不是主流。石涛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搜”更接近西欧画家的写生,古代也有“手师心,心师目,目师山”的画论。

我以为西欧绘画史有两次重要转折都和写生(paint from life)相关。一是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的阶段表现出“写生”的含量增加。文艺复兴传统的作品里,写生取形色以服务作品,使绘画的形和色可信,这种现实性逐渐冲淡中世纪风格的平面性与装饰性,以至于影响到图式和美学的现实化。第二个转折在于十九世纪中叶之后,伴随照相术的冲击,画家追求其外的可能性,写生被侧重来表达难以捕捉的视觉色调和情绪。随之而来的“流派大爆炸”都和写生的能与不能相关,直至今日。我想,既然这两处历史转折与写生相关,都表明了西欧画家对经验和理性的倚重,以及他们对“真”的追求。区别在于,14世纪的真与19世纪的真,是一个真的不同面,还是不同的真?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我身上的写生,主体来自1950年代苏联学院的传入和本土化,以及改革开放后引入的、20世纪以前的西欧写实传统。这个写实传统在改革开放后受到美国文化的挑战,西方的绘画回摆向平面性和装饰性——这种类似中世纪的、反肉眼经验的,以观念性和风格创新为主的潮流。在语词分类的管辖下,成为“当代”的对立面。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抛弃这个传统,我想这是你说“很古典”、“十分特殊”的地方。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而立之日的侧面自画像》,木板油画,42 × 30 cm,2018





陆向怡:你也提到了东方西方写生传统对“真”的理解,这种“真”在当下你是如何理解?除了对“真”的解理,还有什么是你所感兴趣的?


尤勇:这个展览中,《「言」与「真」的寓言》就是对“真”的思考,一个人在镜子前,而她的镜像却在对她说话,且画面的主次颠倒,镜像成为主角,实体之真自在却无言,这就是我对叙事之真的怀疑:一方面我们不得不用语言这个中介来沟通、指出真相或真理;另一方面我想要规避“言筌”对真自带的限制,即“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用悟性和日常感性来调和语词的僵化。我想语言的腐化、污染,名不副实,词不达意,污染了我们的判断力。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言与真的寓言》,木板油画,65 × 91 cm,2020




另外,肉眼代表的感官,到底在人类精神世界扮演什么角色,对于头脑而言,感官的精妙是否重要?光学视觉固然有欺骗性,但是它却是理性和逻辑的确定素材,当然在相对主义之下,寻找判断力的锚并达成共识并不容易。


此外,我对绘画语言内在元素之间的张力感兴趣。你会看到我的画常常风格切换变化,其实还是对内在和谐的一种摸索。道生两仪,这两仪之间,是人可以发挥自由的地方。


相比形成明确的风格和个人语言,我更关注的是作画时的心灵的状态——那些在杰作中点燃过观众的心灵,我也希望习得相似的心灵——这是我绘画最重要的目的。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关于写生,我想是因为相比“画照片”和“编着画”,写生让我的色彩判断有准头,能够心安。世界上有几种色彩体系,我的认识系统很难让我把光色的灰度和谐忘记。写生有题材的限制和表达的被动,但我想这是可以慢慢解决的。写生或不写生不矛盾,重要的还是情感的真挚和表达的烈度,有的人能用写生画出好画,有的人不能。


绘画分构思和塑造两个部分,写生只是塑造环节的一种方法,并不绝对,它在理性框架下提供相对可靠的参照系统,但武装了不同眼光的人,同样写生结果却很不同。所以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眼光,以什么样的心灵,面对怎样的问题。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杨天真的梦》,布面油画,220 × 200 cm,2022




陆向怡:这次展览,作品的跨度很大,从最早2010年的《双双》这件人物写生作品开始,到最新创作的画室人物写生。这之间人物、风景、静物你都信手拈来。你是如何思考可以被绘画的“对象”?是否存在这个“对象”?


尤勇:其实我也很期待看一看自己的变化和方向,因为这些画平时在家也很少翻出来看,翻出来也摆不开。2010年有两个事情对我影响很大,一个是第一次随杨飞云和陈丹青老师出国看博物馆,第二是到山西写生,当时我逃了课去,因为那次逃课我丢了保研机会。双双是我的好友,中法混血,我们一起在山西写生,她后来经常给我做模特,我想写生时候的沟通,即兴判断更多,那张画用了一个拱门,又是外光,我记得画的很快,太阳很烈,双双手边的iPad都被晒得无法打开。


那会儿陈老师对我进行了调色盘革命,后来一段时期,我的调色盘颜色很少,绝不用间色,直到后来刘小东老师说我调色盘颜色太少。颜色少有个好处,就是色彩再现能力下降,调子统一,调色时选择少了,胆子就大了。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双双》,布面油画,80 x 60 cm,2010




这几年,很多朋友长辈跟我聊起创作的时候,都谈到这个问题,大部分观众需要看到题材带来的信息。我此前的画都太自我,没有观众意识,也没有“作品意识”,觉得画画开心就足够了。2010年我在俄罗斯回北京的飞机上给陈丹青看画,他那时候就说我的作品缺“卖相”,我印象很深,我第一次听老师说画画是要卖的。在学校时我压根没有想过画画是要卖的,其实到现在这个问题还在影响我,我以为画画就是画画。


但我还是对人的样子有停不下来的兴致,而且必须面对面写生。一画照片我就不会了,凭空编着画我也不会。这种兴趣很难用道理解释,明知道这不是市场需求,但至少清楚这是我的需求。最近的画室人物让我满意的是一种稳定投入的工作状态,人一专注,事儿就好办了,能办好了。


能入画的“对象”,往往有双重标准,一个是在形式上能够赋予意味,一个是内容上能够赋予象征意义。因此,这个“对象”是通过“我”激发的,并非孤立存在。它必须进入我的语境。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陆向怡:你在2021年去新疆采风,创作了一批人像作品,可以聊聊这次的经历吗?你觉得不同地域、身份的人物刻画和表达有大的差异性吗?


尤勇:去年九月我去了喀什下面一个叫杏花村的小山村,在帕米尔高原上,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时而夏天时而冬天,那里有中国境内唯一白人血统的民族塔吉克族。我原本打算去画山,但每天下午突如其来的狂风和沙尘不允许我在外面多站一会儿。到那边的前半个月,我的鼻孔里一直是血,嘴唇都烂了,淋巴肿大伴随发烧。


但画画让生活很充实。我住在国道边上的孤零零的一栋楼里,每天起床坐车到村子里,找到一家人,进去画他们。老人们无法沟通,只能跟塔吉克中青年和孩子们用中文沟通。我画了二十多幅肖像,其中一部分是画中人和他们房外的景色。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塔吉克父子》,布面油画46 x 55 cm,2021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帕米尔红(税务官阿衣帕热)》,木板油画,50 × 40 cm,2021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金色的高山》,布面油画,46 × 55 cm,2021



他们的样子都很立体,分明,上手更容易。我记得在肉佛沙力家画她,我爬树摘下全村最后成熟的杏,好吃极了。她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儿媳妇,照顾老人孩子。《金色的高山》中画的就是她的公公,背景我画了窗外金灿灿的高山;《戴白头巾的老妇人》是她的婆婆。而《高原红》中的女主角坐不住,我只好草草结束,画她家窗外的风景作背景时,她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发火,把窗户一甩,赶我出去不让画了,我当时非常紧张,还好她儿子过来劝说,我才勉强画完。《塔吉克父子》是我在村子里最后画的一幅,刚开始我画了一幅他们俩在树荫里弹琴唱歌的样子,但后来没继续画下去,又画了这张,把他们画在风沙天的背景前,背景中的山是他们家房后的山,荒无人烟,寸草不生,令人很绝望的空间。


过完国庆节,下了第一场雪,我就回北京转去浙江宁波画《写生海错图》了。我的肠胃迫不及待地回到海边吃海鲜。我去俄罗斯、美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地方画过不少人,也在国内不同地方画过很多人,地域和身份的差别对绘画而言当然有差别,但我没有用不同的眼光去画,没有刻意强调差异化的表达,我希望可以如我所见,如其所是地表达,这种地缘和文化的差异,以及色彩、形体的普世性,观众自然会恰如其分地感知。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陆向怡:在你的绘画中,有强烈手感和即时性,当你面对绘画对象时,这种即时倾泻的对画面的构思和处理不同对象的手感,会逐渐形成某种绘画习惯吗?


尤勇:这对我而言,相当于“绘画性”的意思。手感和即时性是过往经验累积和当时感受刺激的混合物,特别是写生容易有一种时间的紧迫感,这种紧迫能调动人的潜能,做出事后难以复原的反应和行动,这是写生的魅力所在,从某种角度而言,正如赫拉克利特的经典论述——虽然是自己的河流,但却是自己不可再次踏入的同一条河流。


构图和图式生成是两方面,前者强调平面构造的投射,后者强调笔笔相生有机关系。现代主义的写生作画传统里,是两者逐渐适应,后者比重增加的,这意味着构图并不是死物,而是有机动态调整的结果,画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有参与结构的权力,而这对画家打开感受能力、协调画面无数势力均衡的要求又提高了。但并非前者不重要,前者是搭好稳固的脚手架,后者是因地制宜的创造张力,制造和谐。有的人喜欢走险棋然后救得回来,有的人四平八稳,有的人干脆放任,这是由性格决定的。我属于折衷的。而且即时写生的调整考验胆识,有时候需要牺牲已经比较满意的已经完成的部分。


至于它是否会成为习惯,这意味着风格是否成熟稳定,绘画语言是否形成自己的面貌。但对于我自己而言,探索语言的种种可能可能优先级更高,对自己而言更加享受这个过程。形成风格明显的东西意味着眼光和判断力的固定,我常常倾向于打破、切换和走向另一面去看看,而不是呆在一个习惯里。当然,这对市场的稳定风格期待是不友好的,这种选择相当个人独断。我有时候期待并说服自己,让成熟过程拉得更长、更慢一些,容得下更多养分滋养,但同时我也担心这样做是否会超过某种限度,反而耽误成熟。凡事得讲究个分寸嘛,艺术就是个分寸,说不清道不明的,但分寸一对,自然就被认出来了。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陆向怡:你说的这种画面结构和关系的制造,在《绘画的寓言》这件作品中尤为突出,这似乎又追溯至委拉斯贵支的《宫娥》,可以展开谈谈这件作品吗?


尤勇:《宫娥》是我博士论文研究的对象,这是一幅在西方学界被高密度谈论的杰作,却在中国鲜少外行人知晓的名作,也是行内人熟悉,却没有好好从绘画的角度研究过的作品,有点灯下黑的意思。我从它的时间、空间、语言风格、目的、过程、内容结构等语境切入,整理出很多落点为创作论的看法。而《绘画的寓言》是根据相应的看法约束而成的毕业创作。画中的凝视关系,观看的开放结构,设置的谜团等等,都落在日常的视角,仔细看却成为观看主客间的悖论。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绘画的寓言》,布面油画,200 × 220 cm,2021




然而我想这一切对于委拉斯贵兹而言是自然产生的效果,而我的效法是做作的。每幅作品的时空语境之独特,是不可再次踏入之河流,而我受不住诱惑,不免踩进去一脚,水已经不是那时的水了,但河毕竟还是那条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可能是我的学画经历怂恿我,在大师门口多来回踱步,领受些掉下来的面包碎。当然,这种精神是与今天“每个人要成为自己的太阳”(意思是这个太阳只照你一个人,绝不照别人,也不允许别人的太阳照到我)的思想大相径庭。


在今天的语境里,赞美委拉斯贵兹的绘画艺术和品格难免让人感觉有些难为情,好像怎么还玩古人过时那套东西。但只有把自己的画放在大师的天平旁边一称,才能掂量自己的分量。我记得英国画家弗洛伊德会把自己的画放在伦勃朗的画旁边比较。我很难在心里装着大师的情况下,去走一条先射击再画靶心的路,一走就对的路。我还是需要明确的参照系,哪怕是为了实验的需要。因为我迷恋的是绘画,不是成功。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其实题目改过一次,原来叫《不可见的新作》,我的公众号第一篇就发的这个。构图的灵感来源是《宫娥》左侧的那张大画布,福柯的观察很有意思,他在《词与物》审视《宫娥》的开端,第一眼落的就是这块永远背对观众的画布。油画史上,画家把自画像画进画去的不少,而连带把自己的画布、画架、画室场景也画进去的,非常罕见,这一点《宫娥》是空前的。说明什么呢?画家的地位。


今天画家享受着绝高的社会待遇,人们看到个能把画布涂满的人就称其为艺术家。但这不是理所当然的,画画的人不过是涂颜料的工种,凭什么享受他人的高看?除非画家拥抱了比自身有更高价值的东西,比如权力、财富或者学识智慧,否则画画的人不过是一条腿杵着的家伙。在西方的历史中,绘画从“mechanical arts”转向“Liberal arts”的过程,也正是高级学识融入绘画语言的过程、画家从匠人向艺术家过渡的过程,而委拉斯贵兹的《宫娥》正体现了这个令画家群体振奋的社会地位的转折。每当我看到这幅画时,就会默默地告诉画画的自己:要不是这么多历史遗留的幌子给你支棱着,你什么也不是。


之所以题目改叫《绘画的寓言》,是想重新定义这幅画的内容。《宫娥》叫《宫娥》完全是一个偶然,委拉斯贵兹绝对不会把这幅画叫成《宫娥》,绝不会以民主运动后的视角,用下等人给自己主子的全家福命名。很可惜,那时候的人画画,都不太给自己的画起名字,不像现在的有些人,画还没画名字都想好了,甚至不用画画,光靠起名字就能当艺术家。


话说回来,重新定义,其实是想让名字和画的内容发生更广泛的联系,因为这张画是关于绘画和谈论绘画的关系,一幅我们看不见的画被人观看,谈论,拍摄,解释,而这样一个关于谈论绘画的绘画场景,是我对现在绘画处境的一种感知——人们总是像我们一样,看着画前的种种热闹,却永远看不到这幅背对观众的画本身画的是什么。观众热衷的,往往是看画的反应,而不是绘画本身,而我想把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幅主题的画,一幅描绘对看不见的画做出诸反应的画——当代的杰作无不如此——人们是因为知道热闹,而不是看到了画——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具有寓言性质的画面。所以,我又把题目给改了。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陆向怡:在《写生海错图》《窗帘变奏曲》等作品中,也能发现你不同的经营画面的方式,更贴近于中国的卷轴画,色调也有了沉郁与明快的反差。为什么会这样表达呢?


尤勇:我是受了大卫·霍克尼的蛊惑。他的书和视频常常提到中国卷轴画的妙处,那种不固定的视角,表明人是活的。我以前并没有觉得卷轴画有多好,直到后来在北京画院看溥心畬的画展,有一幅小小的山水好看极了,气象万千!然后又看了故宫的一些展览,感觉卷轴是一种可以无限画下去的东西。上面提到的构图,那是确定作画范围的画,而卷轴,是可以一直画下去的画,每一步都要根据上一步往下走,步步都有化机,多有意思。


然而,霍克尼的确非常会思考,会说话,有理有据,有说服力。但他自身是矛盾的。他用拍立得拼贴解释了移动视角,解释了立体主义的某些原则,这的确是某种观察的过程,但并非观察的结果。支离破碎并不是人观察事物的结果,人的观察结果永远是综合的整体的,形象是不脱离理式向心力的。但机械理性的结果就是支离破碎,丧失意义和肢解完型。当然,立体主义解释了立体主义的理由,解放了独眼龙和暗箱里的人,可是人从来没有真正被装进去过,因为肉身和心灵的构造,从来就没有真正地装入机械律。他假设的人,并不是真实世界的人,而是理念世界中的人。当然,从理性的绝对化中出来后,霍克尼后来还是规避了支离破碎,虽然他还是摆脱不了透视,这一点对比中国古代绘画和他的写生长卷就清楚了。


透视法是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霍克尼说过,透视法不是为了绘画而生的,而是为了描绘建筑。能引起我们透视观念的,往往是房间的踢脚线,天花板的线,次第短缩的线,而这些线,如果你看过文艺复兴的作品的话,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正确的透视,而是为了画面的叙事而做的主观设定(看起来好像是客观的)。这些线在平面中的意义往往被它造成的立体效果掩盖。它们往往是支撑画面这个平面的形式结构线,对称、引导、平行、相交,不仅是为了仿造空间感,同时也是分割画面,唤起形式美感的手段。


但是武装了透视观念的观看,尤其是写生,往往真的会被自己的视角困住,有些实际看到的透视线,其实在画面中并不美,必须经过画面整体的纠正,必须非常主动地处理,而不以眼见为准。再说了,眼是看不到准确透视的。不论主客观而言,透视法必须为画面形式服务。但问题来了,它提供的服务是有代价的,因为有内在的要求,短缩斜率要合乎逻辑,视角要求统一,等等。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左右滑动查看:《窗帘变奏曲》,木板油画,38 × 318 cm,2016




我的《窗帘变奏曲》也是这个问题,短缩透视一旦被训练应用写生和观察中,就非常难摆脱它和它的强制性。这一点我很羡慕古人,他们画长卷没有视点困扰,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点。而理性把人假设成一种数学上的点,而真实的人是有堂堂身体的人,虽然我们的心灵是体积上捉摸不透的东西,但它绝非虚设的一个点,它用自己丈量世界的尺度和色彩,这一点在同一景色的照片和现实体验的差别中尤其明显,再开阔的景色,到了照片上都不够开阔。


《窗帘变奏曲》的左侧是有短缩透视的,我想用转圈写生的办法假设一种无尽的观看,但是转到透视线平行(近大)之后,再转向右侧,透视线会连成一个橄榄的形状,然后再转向下一侧,又变成平行的透视线,不短缩了,这显然是暗箱视角,人被限制在一个范围里,这样画出来的空间建构并非人在空间中的切身感受,古人是不会这样做的,绘画的结构来自整全的感受,而不是单一视角。这一点对我后来的构图很有启发,包括在后来的长卷画是尽量避免的,《写生海错图》就用了统一的视角,整个框架不是用眼睛慢慢看出来的,而是心里的设计。这样,我就把构图和塑造分开来处理。写生归塑造的部分,构图要自己设计,涉及到短缩透视,要格外重视这些斜线直线在平面中起到的抽象结构作用。肉眼一瞬间的确凿,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毕竟透视法是对单一时刻、单一视角的模拟,而不是绘画空间的需要。霍克尼也意识到,树、人和一切自然物的描绘,都不需要短缩透视法,换言之,透视法是用来违反和根据主观体验扭曲的。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左右滑动查看:《写生海错图》,木板油画 ,40 × 1150 cm(23联),2021



第二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是光影明暗。我学的是全因素的绘画,这个全因素指的是视觉知识表达的全因素,即我的知识能让我画出一切我看到的。然后呢?这样做的价值是什么?当我再把脑袋扎回人类的绘画史中时,看到的都是语言上的减法。《窗帘变奏曲》那张画,画的时候我是忠实于明暗的,画《海错图》的时候,我对明暗的相信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我更多的是再调节暗部,不要让它们太影响色调,尽量的维护平面性。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偏好和想法,并不能决定画的好坏。决定画的品质的,是人相信它的程度,信念的烈度。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写生海错图》(局部),木板油画 ,40 × 1150 cm(23联),2021


《窗帘变奏曲》的构图灵感来源于音乐,当时我爱听一些贝多芬的巴加泰勒,还有肖邦的东西,我发现里面一些旋律像柱子一样,不断地重复,变化,支撑起整个作品的结构,我觉得太美好了,太激动了。另外一个来源是我第一次去圣彼得堡时,门给我的印象,他们很多建筑的门两侧有门神的雕像,大力士,用浑身的腱子肉托起整个建筑的感觉,而复杂的雕刻和门的视觉引入感形成对比,我看了也很受启发,画画就是一件引导视觉看这看那的棋局,观众的观看是画家操纵的。于是我选择了窗帘,可宽可窄,可明可暗,可强可弱,像一个在时间中不断变化重复又能分割段落的旋律,在长卷中,这么长的空间中,总得有些东西,像它们一样分割、变化、重复,构建起一个画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盛装舞会之二》,木板油画,50 x 60 cm,2016




而《海错图》的群鱼怎么处理呢?我想让它们尽量地被平均对待,正如钱选画的花卉图,或者故宫里很多画花鸟鱼虫的画那样,不优先考虑整个画面,因为很少人会推开去看整体的效果,这种画是让人贴近看的,看了一眼看下一眼地那种看。


问题是我要不要给这张画收尾,还是让它无尽地画下去?画到十米的时候,我想给它一个头尾,让它们在一张桌子上。最后才画了左右两张带桌子角的,而且间隔了十米,透视还是平行的,这也能回应上面提到构图的问题——构图的直接问题是长线条怎么有机地安放在平面中,而不是再现某一瞬间的正确。另外的一个想结束它的理由是这张画有点太长了,没有一个房间的墙能让我好好看看它,它不是卷轴——而是卷不起来的木板。我至今也只是在油画院的博物馆里看过完整的呈现一次,而且是放在三面墙上的,仔细想想,很少有十几米的墙能挂这幅作品。再后来我觉得还有些局促,给它加了提字,而后我还没有看到效果,这次展览或许能一睹新貌。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奉化的蛇酒、芋艿、冬笋》,木板油画,50 × 60 cm,2021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卵石图》,木板油画,30 × 40 cm,2022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藏人家院》,木板油画,53 × 65 cm,2015




陆向怡:这次个展首次展出了你最新iPad系列绘画,这种新鲜的绘画媒介的尝试,似乎和你写生的习惯有关?


尤勇:拿到iPad开始用Procreate画画的人可能都能体会到,进入它的创作语境并非容易。虽然我习惯写生,但用iPad写生还是需要条件催化。我iPad画的催化条件就是疫情防控。


开春我从温州坐高铁回北京,车厢里有一个“次密接”(这样称呼人很不好),全车人被拉去天津南郊隔离一周。怎么办呢?隔离、虚度时光是我擅长的啊,画画呗。可惜我颜料没有带着,身上只有iPad能画画。这时候你会发现普通画材和iPad的方便程度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比较——iPad把所有的笔、颜料、调色盘、布、框,全都免了,俨然绘画的“元宇宙”——画材全体数码化,就差把我也数码化了(如果iPad在习得我的所有痕迹规律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此前我只是拿iPad的Procreate当草稿纸用,偶尔拿铅笔笔刷勾勾速写。但那个星期对我很重要,隔离,专注,时间反而被充分利用。画画,耐心是基本前提,耐得住寂寞,画面才能起色。人很势利,非得自己的时间没有用了,才开始生出耐心,照顾一笔一笔不起眼的颜色。那几天,除了吃饭睡觉,所有时间都可以拿来画画,我对着塑料饭盒画了一张又一张,发现iPad画画有自己的语法。因为没有广延性,它十分接近理念。而我学的光学色彩理论,并不十分适合有质料广延的颜料。但它很适合屏幕,适合发光的屏幕,适合用光创作,而不是用色创作。我认为它是一种“光画”、“屏幕画”,没有色料基础的画,理念意味更重的画。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亮马河消夏图》,iPad绘画,收藏级喷绘,66 × 90 cm,2022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阿那亚邻居 86#》,iPad绘画,收藏级喷绘,90 × 60 cm,2022



不知为何,因为它的笔触若太概括,就没有厚度和层次感,所以我被它带向细节,无尽的细节。一张画的描摹费劲极了,甚至要比油画颜料创作的速度更慢。好在它可以撤回(没有绘画曾经可以),可以任意修改(有材质的画种都无法避免哪怕最轻微的物质痕迹),可以保存视频过程(没有绘画回溯一帧一帧的过程),可以立刻分享给其他屏幕(画是要到它跟前才能看的,而图不是)。


然而,它没有实体,连我也没有看过原作,只有我iPad上的那个是原图,分享给不同的屏幕,多少都有色差,不同的纸、不用的打印机器、不同的油墨、不同的尺寸……只要质料上不同的因素出现,它就会改变自己。这是多么机械复制时代的绘画艺术!


我在“概括——信息量不够”、“深入——变得像照片”的两难之间,还是没有摸索出太好的对策。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个展”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2





关于艺术家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尤勇,1988年9月生于浙江温州。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2021届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尤勇有着完整的学院体系教育背景,从央美附中、中央美院一直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杨飞云的博士生,画风扎实,既有良好的绘画训练基础又有独特敏锐的绘画感觉。尤勇的绘画蕴含古典精神又不失当下的鲜活,生动内秀的笔触色彩与温厚达雅气韵性情完美糅合。在绘画边界无限拓展的当下,面对诸多选择,尤勇善于思辨,有独立的眼光和内在的勇气,专注积累,不拘泥一隅,不断追反思的实践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绘画道路。

尤勇近年的展览包括:“尤勇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2);“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学术邀请展”(浙江展览馆,杭州,2021);“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成果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2019);“西去东来——中国油画院意大利、法国写生作品展”(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北京,2019);“学而时习——尤勇个展”(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北京,2019); “超越语言——具象绘画在中国”(MEAM现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巴塞罗那,2019)等。他的作品也展出于中国美术馆、清华美院展览馆、江西省美术馆、岭南美术馆、漳州市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包头美术馆、鄂尔多斯亚洲艺术节等。





尤勇个展|现场和对谈 视频资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崇真艺客

北 京 | 香 港 | 曼 谷 | 首 尔

BEIJING | HONG KONG | BANGKOK | SEOUL

北京市顺义区金航东路3号院B5号楼,101316

B5, Yard No.3, Jinhang E. Rd.,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101316

info@tangcontemporary.com | www.tangcontemporary.co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