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艺术家隋建国,隋建国工作室供图


“隋建国:写空”展览现场,33当代艺术中心,2021.08.16 - 2021.12.31,33当代艺术中心供图
我说“写空”
尹吉男

佩斯画廊 · 香港
左,《云中花园—手迹—岛屿1号》,2014-2020; 右:路易斯・内维尔森,“无题”,1985 ,“Chewing Gum V”展览现场图,2022年7月22日至9月8日,佩斯画廊,香港。摄影:Louise Lo“云雕塑” 访问策展人:尹吉男
(节选)
云:“云雕塑”記者
尹:尹吉男
本文原载于“云雕塑”,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旗下学术平台
云:您在前言中提到的“手中之空”、“负形”和“具象中的写实和写意”, 这些都是很新的说法。“写空”是否可以理解为艺术家将“负形”作为写意的一种材料、一个手法或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呢?另外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实体和空是同时存在的?
尹:如果没有一个实体你就不知道那个空间。比如说,我这样的话,你怎么知道空?你不知道。“空”是实体印证出来的, 并且告诉你这是“空”。“空”是什么样的?这是“空”的形状,控制这样的一个形。“空”是人眼看不见的。“空”和 “实”是有一个时间差。假如我没有(捏)这个形体的话,“空”在前;我捏了泥以后,“实”在之后就出现了。它是一个时间的(过程),是后来出现的一个实体在描述前面的“空”,有一个时差的关系。
云:“写”是一种艺术创作中的特质吗?是中国艺术中独有的东西?
尹:至于我说的为什么用“写空”这个概念。因为从整体上讲,不论是在中国的批评语境下,还是在西方的语境下,至少在西方的汉学领域中,中国画的研究者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个被称作“写实”的阶段,还有一个被称作“写意”的阶段,它一直用的“写”。“写”是什么东西?“写”是“书写”,它不是制造的。当代艺术中很多是制作出来的,比如版画是制作出来的,版画不是画出来的,最后的通过拓印完成的。那么雕塑也是一样,雕塑它最后还是要先制作成石膏,再翻制成玻璃钢、铸造成金属或者其他材料。这也是一个制作的过程,一个准工业化过程生产出来的东西,它不是“写”出来的。我跟隋建国讨论过关于自然而然的问题。“自然而然”中的“自然”,不是英文Nature的意思。我这里说的“自然”, 就是“我的自由状态”叫“自然”。“自然”就是“你想怎么样你就怎么样”,这叫“自然而然”,对不对?自然就是一种状态,是这样一个东西。所以他(隋建国)的这种捏的过程是有“写”的成分在里边。
云:古典艺术中的“书写”与当代的“写空”是一种什么关系?
尹:一般来说,我们怎样界定一个手法是现代的,还是古典的,通常很简单。所有古典艺术都是有书写成分,有肌肉记忆。不论你国画书法,都是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它是不一样的。那么为什么版画的存活比较晚呢,它早在晚唐时期就出现了。印刷术是准工业性的,它不包含纯自然的肌肉(记忆)。所以它叫“印刷”。过去给人画肖像叫“写真”,画花鸟画山叫“写意”,它们都是“写”。其实(隋老师工作中)这种随意性和自然而然的状态,就是过去古典的“书写”部分。但是它完成的东西,是古典从来没有完成的,因为过去从来没有“写空”这样的艺术,都是写实或者写意,都是具象的。
云:“写空”在隋老师身上是怎样发生的?
尹:早期隋老师作品“盲人肖像”,尽管他通过蒙上双眼进行创作,但还是在塑造,并不是写空。后来尽管他用拳头打、踹、甚至把泥巴从楼上扔到楼下,但还是在造型,并没有反造型。塑造就意味着是按照人的意志,按他的理想,并用自己的眼睛来造一个东西。所以“盲人系列”是塑造的过渡阶段。但是从他开始捏泥之后,就发生了一个最大的变化,因为他不是在塑造这个泥。在艺术家“捏泥”的过程中,他是看不见自己所捏的东西的。但是,他继续维持了一个手感,这是一种不可见的“捏”的过程, 这也是相当于一个盲人在捏。
隋建国2008年的作品“盲人肖像”及其创作过程
隋建国,“盲人肖像”,2018但艺术家可以感觉到肉和泥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个互动关系是有生命的、可以被感觉到,虽然艺术家不知道它的形状到底是什么。但是为什么艺术家会说“有100个瞬间”或说“有40个瞬间”,而且每个瞬间都不一样?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也就是每个瞬间之空是在被捏出来以后才看到的,才能展现出每个瞬间的“空”的不同形态。这就是我讲的—— “用一个实在表现一个非实在,就是‘空’”。如果没有这些实在,你就永远看不到“空”的样子。“空”是有形状的。

云:“空”的形状不好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

隋建国,《云中花园—手迹2号》,镀金属光敏树脂打印/铸铜,19.5 x 57 x 41.5 cm,2014-2018
隋建国,《云中花园—岛屿11号》,镀金属光敏树脂打印/铸铜,34.5 x 56 x 19.5 cm,2014-2018
隋建国,《云中花园—岛屿12号》,镀金属光敏树脂打印/铸铜,30 x 35 x 16 cm,2014-2018
关于艺术家

隋建国
1956年生于山东青岛,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一职多年。作为国际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雕塑艺术家之一,隋建国在自己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对创作观念、作品形式、媒介选择、处理方法、时空经验等多个方面都有所理解和认识。隋建国曾多次参加国际艺术群展,其中近期的有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第四届广州双年展、第九届巴腾贝格雕塑双年展、罗丹百年大展等,个展曾在旧金山亚洲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纽约中央公园、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纽约PACE画廊等重要艺术机构举行。2016年发起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并于同年联合中央美院雕塑系和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组成《现当代雕塑理论译丛》编委会,并于2016年至今每年在北京中央美院举行翻译新书发布与相关国际研讨会。
















欢迎致函了解艺术家作品收藏信息,
或关注佩斯微信获取更多现当代艺术资讯

pacegallery.com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当代艺术画廊,佩斯画廊自 1960 年创立以来,始终扮演着艺术界生力军的角色,代理了众多二十至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及艺术家基金会。在步入第七个十年之际,佩斯画廊将继续秉承其使命,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提供支持,并与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分享这些具有时代前瞻性的艺术创作。

New York 纽约
London 伦敦
Hong Kong 香港
Seoul 首尔
Geneva 日内瓦
Palo Alto 帕罗奥多
East Hampton 东汉普顿
Palm Beach 棕榈滩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