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以带有强烈表演性、音乐性及戏剧性色彩的整体性艺术实践为人熟知。今年9月30日,香格纳北京将荣幸推出张鼎在画廊的第七回个展《美好生活每一天》,而早在2009年及2014年,艺术家便在香格纳北京呈现了两次令人印象深刻的个展项目《定律》和《一场演出》。值张鼎新展即将举办之际,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两个对他后续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北京个展,当中涉及的众多关键词亦成为艺术家日后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2009年,张鼎在香格纳北京带来了他的第一次北京个展《定律》。张鼎的早期作品多以微观的视角,关注现实生存环境下人的命运,然而《定律》对他而言,则成为了转向大型机械装置作品创作的关键节点。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张鼎个展:定律,香格纳北京,2009

“定律”通常被用以描述特定情况、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常被视为某种准则。然其描述与判断却受制于特定性的规定,由此会因尺度的变化、边界的破坏而失效。借此概念,张鼎试图表达控制与失控的关系和矛盾平衡。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张鼎 | 雕塑 系列 | 2009 | 发泡剂,原木桌,油桶,松香,沥青


此次展览的作品都具有较大的体量,它们各自独立,但在一起又能构成彼此相关的作品系列。其中,由树木围成的高墙占据了展厅的前半部分。植物墙的包围赋予展览神秘感,分布于墙下的泡沫雕塑,因某种默契而欢聚一堂。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张鼎 | 定律 1 | 2009 | 木材、沥青、灯泡约720只、玻璃瓶、水、电箱、电线、开关等


高墙前方的木质灯光装置《定律 1》长7米、高5米。前半部分是陡峭的扶梯;中间是两段有坡度的平台,两段斜坡中间对称地延展出近3米长的两翼;末端是一个缀满700多只灯泡的半球体,上方悬吊一只生理盐水瓶。光热会产生无穷的能量,引人向往。而获取能量的唯一方式,只有克服登高恐惧,攀上装置,在似有若无的保护中惴惴前行。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张鼎 | 定律 2 | 2009 | 木料,金属,传送带,电机,电磁铁,锤子,灯泡


另一件长8米的机械传送装置《定律 2》,其上安插的上百个灯泡依序进退,等待它们的却是两端无情的铁锤。它们与那高高在上的灯泡们遥相呼应,并以自我牺牲平复躁动与贪婪。在此,破坏是达到平衡的方式。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2014年,张鼎在香格纳北京再次呈现个展《一场演出》。这一次他将香格纳北京空间改造成一个表演现场,邀请4个乐队表演13首摇滚曲目,重新演绎摇滚乐史上的一场伟大演出。在演出现场,所有因素混合而产生的化学作⽤扭合成为情绪氛围的雕塑。


《一场演出》首次突破美术馆展览形式,通过现场演出的形式呈现了一场展览。也是从这次个展之后,张鼎正式开启了一系列整体性艺术项目,如2015年起陆续登录伦敦ICA剧院、上海Chi K11美术馆、新加坡吉门营房艺术区的《龙争虎斗》项目,并在2016年成立艺术厂牌“控制俱乐部”,尝试开放艺术家自我的工作方式创造更多可能。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张鼎个展:一场演出,香格纳北京,2014

“……那种集体体温,你说会比莫奈奋思之下画出来的象征睡莲的那些笔触,更差些历史性?我最近的展览一直在探讨当代艺术展览与参观者的营造出来集体体温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观众现场的集体体温,决定着展览的热度,是后者烘托着一场展览。

——张鼎

节选自2014年艺术家与陆兴华的对话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张鼎个展:一场演出,香格纳北京,2014


展览现场四周的墙壁上覆盖着张鼎为演出制作的“吸音体”——在吸音矿棉表面用喷枪烧出图案。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张鼎 | 吸音体-1 | 2014 | 矿棉, 铝板, 油漆


金色吸音体使狂噪愤怒的声音在水泥白色空间中表现更完美,矫饰着狂噪的演出现场。腐烂的金色,灼伤的肌理,使现场成为一场巴洛克废墟式的狂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张鼎 | 轨迹 - 黑色守护者 | 2014 | 3mm 不锈钢板,工业光泽烤漆


张鼎为舞台设置了由不锈钢板与工业光泽烤漆制作而成的装置作品《轨迹 - 黑色守护者》和《轨迹 - 黑色轨迹》。他将金星轨迹作为这一系列创作的开始:以地球为视点,金星绕太阳运转的轨迹每八年重复一次。这个最古老而完美的图形,最类似人体的多边形,隐含黄金分割率——这一重要形式美法则。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广告
#摄像头
#观察者
#重金属
#仪式
#情绪
#空间
#?

2022年9月30日
张鼎在香格纳北京的第三次个展
《美好生活每一天》
即将开启
敬请期待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张鼎(1980年生,生活工作于上海)是在当代艺术界最为活跃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他常使用雕塑、装置及影像等媒介进行创作,也常举办大规模的、积极邀请其他艺术家及观众参与的视觉-音乐现场项目。


张鼎的大型机械装置作品具有强烈整体性:主题、形式元素与诸多作品部分的紧密联系让他的展览看起来不是众多互相独立作品的横向陈列,而是一件结构缜密、纵向构筑的巨大作品。他曾通过惊人的、有某种新粗暴主义意味的空间装置将美术馆空间转变为华丽而荒诞的囹圄;在互不相干、相距甚远的展览空间之间搭建观念性桥梁;邀请众多风格迥异的乐队、声音艺术家在舞台上同时进行演出,扭曲并压缩声音、影像、空间——在张鼎的展览现场发生的,往往不是创作成果展示,而是艺术创作过程。


2015 年获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2017 年获保时捷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奖。近年展览包括: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22);共同的现场:UCCA 15周年理事收藏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2);张鼎:控制俱乐部,复星艺术中心,上海(2020);张鼎:高速形式,OCAT 上海馆,上海 (2019);张鼎:安全屋,掩体空间、怀俄明计划、金杜艺术中心,北京(2018);张鼎:漩涡,香格纳上海(2017);中国夏天,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奥斯陆,挪威(2016);张鼎:风卷残云,外滩美术馆,上海(2016);龙争虎斗2,Chi K11 美术馆,上海(2016);⻰争虎⽃,ICA 伦敦,英国(2015);张鼎:一场演出,香格纳北京(2014);第12 届里昂双年展,法国(2013)等。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艺术家|张鼎:从《定律》和《一场演出》说起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