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艺术共读”是余德耀美术馆全新推出的荐书栏目,特别邀请艺术界、出版界的伴读者为大家分享不同类型的图书,从展览画册、学术出版、展览延伸读物和跨学科书籍切入,倡导更为深度的阅读方式和多维体验,启迪灵感,希望成为大家的艺术能量补给站。


阅读奈良是一个纸上旅行指南,作为艺术共读的第一站,聚焦本次展览“奈良美智”,通过分享艺术家的出版物和展览相关书籍,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获得超然物外的浸润。


如果说了解奈良美智的必经之路是了解六十年代的音乐,那么了解六十年代音乐的必经之路便是了解鲍勃·迪伦。“民谣歌手”、“摇滚巨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反叛文化代言人”……诸多头衔的背后,是一名在时代的巨变中上下求索的音乐人一生的注脚。


本期“艺术共读”将与读者一起走进这位传奇音乐人的世界,通过《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典藏版)中的文字观察时代的激荡,见证艺术的碰撞。余德耀美术馆特别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顾悦教授、知名乐评人李皖(同时也是本书译者之一),共同带来这部鲍勃·迪伦的“百科全解”。在他们的讲述中,体悟文字的力量和艺术的交融。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他不是为了歌唱永恒,而是叙说我们周遭发生的事物,如同德尔斐的神谕在播报晚间新闻。”鲍勃·迪伦,不只是风靡全球的摇滚乐人,更是值得被反复阅读和讨论的诗人、文学家。透过《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这一经典作品,我们不仅能够串联起迪伦个人的成长史,更能由其创作勾连出时代的流变,窥见当下不同艺术创作领域共通的精神源头。
编者按




时代歌手:鲍勃·迪伦

既是美国的,也是世界的


作为传奇民谣歌者、摇滚先锋,鲍勃·迪伦风靡全球数十年,铸就音乐史上的经典。他的歌,也是过去半个世纪里最有力量的诗。2016年,他斩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如是写道:“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出新的诗歌意境。”


20世纪60年代起,鲍勃·迪伦便自觉用诗歌肩负起了时代命题。《大雨将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时代正在改变》(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在风中飘荡》(Blowin’ in the Wind)、《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他一次又一次用口琴和吉他向矫饰者和权贵投掷冷眼,为不幸者和边缘人敲响钟声,惊醒了生活和时代的迷梦。时至今日,他的歌词依然被不断引用,衍生出新的时代意涵,可以说,他始终站在时代之外见证着时代。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鲍勃·迪伦的专辑封面《时代正在改变》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在风中飘荡》本书译文


李皖:鲍勃·迪伦是一个大时代的歌手,或者叫大时代的诗人。他生逢大时代、描述大时代并歌唱大时代。所谓大时代,亦即过去的秩序发生剧变、新的价值观开始生成,旧的世界隐去、新的世界崛起,而60年代则是这种大时代的一个顶峰。正是在这样一个激荡的时代,迪伦发出了激荡的声音。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鲍勃·迪伦不仅影响了美国青年文化,还影响了全世界的文化潮流,此后每一次新锐潮流的涌起,都可在其中瞥见鲍勃·迪伦的影响。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迪伦,各个国家也有各个国家的迪伦,这些“迪伦”的身上有一个共性:生逢大时代,为时代而歌唱。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迪伦的诗歌来源是独特的,其所创造的形式是独特的,诗歌所抵达的广度和深度更是罕见。迪伦虽然写的是美国,但是他非常具有洞察力地写出了时代巨变当中的世情、人心和人性,及其背后的根源,新的价值重估和道义感召,例如《没关系,妈(我只不过是在流血) 》(It’s Alright, Ma 【I’m Only Bleeding】)就书写了当时周遭发生的各种现象、各种声音、各种意见、各种文化的变化。迪伦是一个艺术天才,他以独到的眼光和笔力将巨变时代的人心和世界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至名归的。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没关系,妈(我只不过是在流血)》歌词


顾悦:鲍勃·迪伦既是美国的,也是世界的。我认为迪伦在精神气质上同惠特曼(Walt Whitman)有极多相似之处,可以称之为“20世纪美国的惠特曼”。正如李皖老师提到的,迪伦是一个大时代的歌手,同时我们还会发现,他不是追随时代,而是永远站在时代前面。


二十岁出头的鲍勃·迪伦以先知的眼光写下《大雨将至》、《时代正在改变》,但当大家纷纷效仿时,他又很快从政治漩涡中抽身而出。他不愿意将自己定义为一名革命歌手,始终保持着对狂热政治氛围的警醒和游离,这正是鲍勃·迪伦伟大的一面。一名伟大的艺术家一定不是主题先行的,一定不是一个宣传工具,而是有自己独立的精神和人格,并且不断变动探索。


迪伦也不愿被标签所局限,不断尝试创作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音乐。最初被视为民谣歌手的鲍勃·迪伦很快便拿起电吉他,“背叛”民谣走向摇滚,不久后又转向乡村音乐,不断转换音乐类型,保持自我的探索。可以说,鲍勃·迪伦永远走在自己的前面,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鲍勃·迪伦如何构建自己的诗歌大厦


鲍勃·迪伦的词作,是折射社会现实的犀利棱镜,也是进入老美国的秘密与沉默之路口。他的词作往往藏有很多跳跃的线索,信手拈来地化用各种文学经典、俚语典故甚至是时下新闻,更有隐喻留待读者解读。因此,阅读鲍勃·迪伦,还需要厘清其背后的词曲源流、时世背景。


鲍勃·迪伦的诗歌主题、内容庞杂,既有对个体生命体验的直白描摹,也有对社会的批判和质询。他站在源远流长的西方文学传统和民歌传统之上,书写一切生命体验,创造自己独特的诗性表达。


顾悦:从互文性的角度或者从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提到的“影响的焦虑”的角度来看,鲍勃·迪伦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是从几千年西方文学中生长出来的,并且他的创作深深地扎根传统中。在最新出版的《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典藏版)中,增补了许多迪伦歌与词相关的新故旧典、逸闻史话、文献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迪伦的创作。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典藏版)中对诗歌的大量注释


迪伦所继承的文学养分非常丰富。首先,他继承的是荷马(Homer)用歌曲讲故事的文学传统,在诺奖致辞中,迪伦也特地提到了《奥德赛》(Odyssey)这一史诗传统,这是迪伦创作中挥之不去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歌者都用歌讲故事,但鲍勃·迪伦的创作中,即使歌词很短,他依然习惯性地用歌曲讲述故事。这是自荷马、奥维德(Ovid)、维吉尔(Vergil)、但丁(Dante Alighieri)所延续下来的文学传统。迪伦的后期作品中也大量化用了维吉尔和奥维德的作品,可以说他从一个隐性的互文走向了显性的互文。迪伦的另外一个文学源流则是拜伦(George Byron)、雪莱(Percy Shelley)这类浪漫派的传统。


迪伦还在诺奖致辞中大量提到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后者正是迪伦所继承的美国传统之源。“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也对迪伦的创作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凯鲁亚克(Jack Kerouac)和金斯堡(Allen Ginsberg)。金斯堡和迪伦之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两个人互相提携、互相扶持,同时又有一种很微妙的情感连接,共同追寻着凯鲁亚克的脚步。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鲍勃·迪伦(左)与金斯堡(右)
© 2005-2016 Allen Ginsberg Project
图片来源:https://allenginsberg.org/2019/06/bob-dylan-on-allen-ginsberg-songwriting/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迪伦的作品不是处于一个真空之中,而是存在于西方文学的网络中,是从西方文学的互文性中生长出来的,其内涵极为丰富。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李皖:艾略特(T. S. Elliot)曾说:“不成熟的诗人模仿,成熟的诗人偷窃;差的诗人糟蹋他们获得的东西,好的诗人则把它变得更好,或至少不一样。”鲍勃·迪伦在《时代正在改变》的说明文字中曾写道:“我就是思想的窃贼,哦不,我但愿是灵魂的小偷,在建造并且重建。”正如顾悦老师所梳理的,文学和诗歌都是有来历的,人类的文学大厦、诗歌大厦是千百年间建立起来的,迪伦同样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迪伦的创作中独特的资源来自于民歌。从迪伦的早年经历可以发现,迪伦真正成为迪伦的关键在于那些庞杂的老美国歌曲。他在老美国的民歌之海中寻找民间最经典的、最有创造力的、最有启发力的东西,而后去学习它,以它们为砖石,构建起自己的大厦。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我想到一段话,大意是说:人的任何处境、任何状态、任何心情、任何情绪,总有一首迪伦歌曲能够替你表达。我们能够从迪伦的作品中看到大千世界的纷繁万物。迪伦的诗歌最终构成了一部诗史。这部诗史描绘了60年代至今的整个世界的变化与动荡,而迪伦自然地、自觉地书写眼前的变化,并最终形成了一个知识格局,他从一个激荡人心的角色到一个安静的角色,再到一个遁入宗教的角色,最后变成一个不断反省自己的中年和老年的角色,由此写出一段时代历史和心灵历史,这正是迪伦作品最有价值的地方。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艺术创作的互文性:鲍勃·迪伦所引领的青年文化潮流


从60年代的青年偶像,到新世纪国内外音乐人的创作楷模,鲍勃·迪伦在不断精进自己创作的同时,也影响了全球各地的艺术家和创作者。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的创作就深受鲍勃·迪伦的影响,在其自传《始于空无一物的世界》中,他曾提到自己阅读《鲍勃·迪伦诗歌集》的体验十分有趣。在其创作中,他也常常结合视觉图像与文字,还曾出版绘画与诗文相结合的诗集。


阅读鲍勃·迪伦,不仅可以享受歌的通俗与诗的隽永,还能在繁杂的互文性中窥见东西方文学、艺术的交汇与辉映。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李皖:奈良美智与迪伦的共通之处在于,他们都以一种奇特的、不愉悦的姿态面对世界、审视世界,但二者差异也很大。在我看来,迪伦面对世界的方式是非常端正的。很多人认为迪伦面对世界的态度可能是激烈的、带有反抗性的,但我倒觉得迪伦一直有一种端正之姿,他其实并不怪异。迪伦的所有作品都表现了某种端庄,即使在最激烈的时刻,他依然能保持平静的、直取真实核心的思考,而非异样的、夸张的姿态,但奈良美智创作的人物在个性上更强烈、更扭曲。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奈良美智,《纵火狂》,1999

纸上丙烯、彩铅

© YOSHITOMO NARA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奈良美智,《跟随所造之路》,1990
布面丙烯
© YOSHITOMO NARA


当然,如果在这些绘画旁边配上迪伦的诗歌,一定非常有意思。“总有一首迪伦的歌适合你。”在任何处境中,在任何表情下,都会有一首适合表达此情此景的迪伦的歌词,它会形成一种互文的效果,给予我们更多启发。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奈良美智,《在叮当作响的清晨我会追随你同去》,2007
陶瓷
人物周围的文字“In the jingle jingle morning I’ll come followin’ you”出自鲍勃·迪伦的歌曲《手鼓先生》(Mr. Tambourine Man
© 2021-2022 The Yoshitomo Nara Foundation

顾悦:迪伦是60年代精神的旗手,甚至有的人认为是他开创了整个60年代的精神气质,而奈良美智的作品就带有很强的60年代的精神传承。60年代最本质的精神是什么?数量巨大的“婴儿潮”一代到了青春期,他们所代表的青少年文化占据了文化的主流,而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叛逆。60年代是一个愤怒的、喧嚣的、反叛的年代,而奈良美智的作品便有许多故意幼稚化的呈现,并且带有强烈的愤怒和反叛意味。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最后一根火柴》,1996

棉上丙烯裱于布面

收藏于青森县立美术馆,© YOSHITOMO NARA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不行就是不行》,2014

布面丙烯

私人收藏,© YOSHITOMO NARA


虽然迪伦自己不愿意被反叛的标签所束缚,而且他一直以来都拒绝担任“左派旗手”,甚至一度转向保守主义,但是,他客观上所引领的时代潮流和气质可以说是奈良美智作品中一个重要的精神来源。一个是东方的视觉,一个是西方的音乐,当我们把这两种看起来非常遥远的艺术放在一起,反而能看到不同艺术创作的互文性。


奈良美智与鲍勃·迪伦,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却有着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束缚。艺术家总是跳脱现有的框架,在持续的变动中探索自我,并超越自我。在时代的洪流中,这样的精神弥足珍贵,足以令后来者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心灵的养料,在峥嵘与遽变中时刻内省。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关于伴读者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顾悦,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得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在A&HCI和CSSCI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同时从事诗歌、小说和音乐创作,作品在国内外多种杂志发表,也曾发表民谣音乐专辑《依然》,翻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小说,并将《海子诗集》等作品英译在美出版。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李皖,资深媒体人、知名乐评人、专栏作家、译者、诗人。


著有《回到歌唱》《听者有心》《民谣流域》《倾听就是歌唱》《我听到了幸福》《五年顺流而下》《多少次散场,忘记了忧伤——六十年三地歌》《暗处低吟》《亮处说话》《娱死记》《锦瑟无端》,译有《人间、地狱和天堂之歌》《鲍勃·迪伦诗歌集》《鲍勃·迪伦在纽约》《爵士乐史》《爵士乐标准曲》等著作。1994年迄今在《读书》杂志开有“听者有心”专栏。曾任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多届评审团主席。另编纂有万里茶道著作《重走中俄万里茶道》《俄罗斯的中国茶时代》《万里茶道汉口画册》。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书目简介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典藏版)

著者:【美】鲍勃·迪伦

译者:奚密 陈黎 张芬龄 胡桑 胡续冬 包慧怡 马世芳 李皖 冷霜 西川 周公度 曹疏影 厄土 陈震 罗池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新民说

出版时间:2022-4

页数:2364

精彩抢先看: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当前展览

Current Exhibition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余德耀美术馆官方线上商店营业中~


艺术共读·阅读奈良|从鲍勃·迪伦到奈良美智,看东西艺术的互文,激荡时代的流变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