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暑期回家拍的县城街景
山西老家的月饼特别的瓷实,怎么形容这种瓷实呢?这么说吧,记忆中的月饼的保质期特别长,可以从中秋吃到元宵节,并且这些月饼都是没有防腐剂的,只是单纯靠着晋西北干燥的天气和巨大的油量就可以保存如此之久。这些月饼在中秋之后或蒸着吃,或者当干粮,据说还有炒着吃的——我也确实没见过,月饼本是零食,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却几乎可以当作主食。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节日有多盛大取决于母亲会做多少食物,一年中母亲花大量时间准备食物的节日便是春节和中秋,在零食匮乏的儿时记忆中,这种大量劳动用于准备大量食物的记忆后来趋于消散。以月饼为例,早期月饼的制作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中秋节到来前的两个月左右村子里就弥散着烤月饼的香味,每家每户搭建起临时的烤炉,各家有各家的手艺,材料是一样的材料,但是味道最终各有千秋,这些月饼各家各户之间相互流转,月饼堪称这一段时间内的主要食物。后来有了专门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为集中化了,每个村有每个村的味道,再后来村里也没什么年轻人了,县城里有了小型做月饼的大作坊,至此每个县又有每个县的风味。
再到如今,月饼成为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成为了一种仪式感的存在,月饼越做越精致,包装越来越好看,人们吃月饼的热情却越来越淡。等到中秋到来之际我和家里联系想要寄回去一些外地的月饼,我姐说父母上了年纪吃不了这些,高糖高油脂的要少吃,想想是这样我就罢手了。照往年家里都会寄来家乡味道的月饼,每次都吃不完,到今年索性就不给我寄了。前文所述的月饼成为了扎扎实实的乡愁,像是它本身一样瓷实,但是那样的月饼显然真的没有了,月饼也是全球化和本土化肉眼可见的融合,本土口味的多元融合,国际符号也加入进来,千奇百怪的月饼都有,有流行文化IP的,比如我见过钢铁侠和蜘蛛侠的月饼,还有国潮的月饼,比如敦煌和清华都出了自己的月饼,月饼越来越和乡味和记忆没什么关系了,月饼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丰富到就是好看的糕点都可以叫月饼。
想想今年的中秋以来到现在吃过的月饼应该没超过两个完整的,这个数量换作小时候应该是半天的数量,小时候的身体真是好,甜归甜,油归油,干掉两三个月饼依然没有不舒适的痕迹,现在吃了甜食都半夜烧心般胃酸。俗话说,身体是诚实的,在我看来,身体的某些习惯是属于记忆的,有些味道本身在时间的坚持下是带有包浆,它很真实但是在现实不可复原
在外出不便的时代,月饼更是一种乡愁。祝大家中秋快乐!
2022暑期回家拍的县城街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