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RTIST /
本期艺术家
徐冠宇

外籍人口
艺术微喷,102x127cm,2021
回家路上
装置,尺寸可变,2020

“改造未来——第八届多伦青年美术大展”现场,摄影:章丛欣
在近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异国游子的回乡之路变得更加困难。而对于许多移民来说,“家”或许永远不可能是私密与安全的。基于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经历,徐冠宇创作了《外籍人口》和《回家路上》两件相互关联的作品。他以摄影和装置的形式记录着外来人士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反思当今世界的公民身份与移民问题。
在创作《外籍人口》的过程中,徐冠宇拜访了在美国持有不同类型身份签证的参与者,并为他们的房间与私人物品拍照。而后,他将这些图像以及参与者个人提供的照片打印出来,放置回取景的空间内,再用相机将这一临时空间记录下来。最终,我们将看到旅行时的见闻、与朋友的合影、随手记录的生活照片等诸多图像被并置在外籍人口的房间里,仿佛时空交错,诉说着他们丰富的人生故事。

徐冠宇《外籍人口LP-08292016-04112021》,图片源自艺术家
徐冠宇花了一定时间与参与者们交流,并搜寻、挑选他们的私人图像。很多人与他分享了生命中的重要瞬间,但他深知,每张图像最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失败的,因为它们无法真的代表一个复杂的个体。然而有时,这些独特的个体却被压缩为一个个签证申请编码、一份份白纸黑字的申请文件。在特朗普不断变化的移民政策下,外来人口的处境是艰难的,他们不是公民,“家”也只能算得上临时居所。他们没有太多选择——或是主动同化自身以融入大环境,或是将自己“软禁”在房间里关注着移民政策与外交关系的转变。在权力机构的系统性压迫下,他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徐冠宇《外籍人口RR-08212010-05012021》,图片源自艺术家
拍摄过程中,临时的布景、参与者租住的房屋和临时人口的身份,无一不透露着一种暂时性与紧迫性。艺术家本人作为外来人进入到参与者的私密空间,一如外乡人来到新环境里生活、工作。在这一作品中,外籍人口在美国的生存状态被转化为艺术装置。徐冠宇希望观看者能够跳出固定视角,探讨移民者的身份问题,反思权力与刻板印象。他以这件介于摄影、装置和表演之间的作品发出提问——在这个互相联系的世界,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公民身份的合法性和独立个体的合法性?

徐冠宇《外籍人口JZ-08132017-10032020》,图片源自艺术家
而《回家路上》是一系列装有日常物品的运输纸箱,纸箱外侧的图像来自徐冠宇的另一项目《暂时存在的家》。这些纸箱分别按照客厅、厨房、卧室、厕所等装载了属于各自房间的物品:衣架、玩具、书籍、文具、厨具等等,它们大多具有一些个人感情意义,但也并非不可替代、不可遗忘。这些纸箱从芝加哥被运往中国的展览空间,邮寄过程本身也属于作品的一个环节。这也使得《回家路上》充满了不可控性,因为每个箱子的运输过程与最终样貌都脱离了作者的掌控。

徐冠宇《回家路上》局部,“改造未来——第八届多伦青年美术大展”现场,摄影:章丛欣
这一作品包含的不稳定性与脆弱性亦是艺术家本人的写照,他的成长背景与人生经历使得他常在生活中感到不安,而这份不安感也会因面临新的环境、新的问题而加重。同时,它也关乎众多外籍人口生活状态。纸箱最终被运回国内,但对于疫情下异乡人而言,回国的机票昂贵而难求,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徐冠宇希望借《回家路上》探讨疫情期间在美华人难以回国的情况,并以一种“反特洛伊木马”的形式将《暂时存在的家》在运输途中对公众展出。

徐冠宇《回家路上》局部,“改造未来——第八届多伦青年美术大展”现场,摄影:章丛欣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频繁的国际人口流动带来了移民问题。徐冠宇以《外籍人口》与《回家路上》反思当今美国复杂的移民问题下外籍人士的生存状态。同时,他也希望通过摄影提醒我们,我们每天接触的图像是被有意创造出来的,人的身份也往往是被构成、被定义的。如今的公民身份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独立个体的合法性?这或许有待每个人去反思。
徐冠宇1993年生于中国北京,现居芝加哥。他目前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担任讲师。徐冠宇曾获得包括2020耶尔国际时尚及摄影节大奖、2020影像上海曝光奖、2019费城摄影中心年度比赛冠军和2019柯达胶片奖在内的多个奖项。徐冠宇的作品曾于纽约光圈社、纽约国际摄影中心、芝加哥当代美术馆、新奥尔良美术馆、休斯顿美术馆、温特图尔摄影博物馆、卫斯理大学等多个机构展出。
徐冠宇以他的创作实践审视摄影机制的权力生产,探问个人自由同政治和社会的关系,他的作品是对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载体的西方视觉文化和内化在个人成长经验之中传统家庭环境的复杂回应。徐冠宇的创作常在不同媒介之间来回迁移,摄影、新媒体和装置都是他所涉猎的领域,这也同艺术家的身份意识和往来于中美两国的流动性经验密不可分。
徐冠宇的摄影体现了对他复杂的个人历史和身份的探索,他在中国出生并长大,2014年移居美国。作品弥合了个人和政治之间的鸿沟,结合了他对美国的交叉体验与他对中国的保守家族体验,突出了两国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图片、文本、音频致谢艺术家
图文编辑 | 邵思原(实习生)
校对 | 程韵雯
微信编辑 | 贾文琴
栏目编辑 | 贾文琴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微信号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版权信息。敬谢!
📍
新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MUSEUM
INFORMATION
观展须提前预约,来现场的观众须出示
1. 当日有效的“预约码”
2. 完成“场所码”扫描
3. 出示绿色“随申码”及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入馆前须接受体温测量并扫描场所码,参观过程中皆需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请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扫描 乐游上海“一码畅游”
进行预约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由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于2003年创建,是一个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和服务的非营利文化艺术机构,是一个当代艺术国际化交流的平台。它以 " 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 " 为办馆理念,具有展览、研究、教育、收藏、交流五大功能。




微信视频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

小红书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