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现场 从左至右:油罐艺术中心馆长乔志兵、一条艺术编辑王筱芸、 艺术家宋元元、小说作者班宇
油罐艺术中心于9月8日举办了艺术家宋元元和小说作者班宇的对谈活动,主题名为“给我一点寂静”。两位来自不同艺术领域内的创作者,建构了一次关于东北在地文化和艺术创作本身的共同话题。以下内容为本次对谈文字实录,由油罐艺术中心编辑整理。
Q1:绘画和小说看似是不相近的艺术形式,在两位的创作中是否有些表达的共性?
宋元元
我觉得是有共性的。班宇的写作是一种现实主义式的,跟现实有很深关系的,我作为沈阳人看他的小说,他用的动词和形容词,包括地点名词以及所使用的方言,我都会有很强烈的感触,他的文学会带给我很多图像和想象画面。我现在的作品也挺关注现实的,现实是我的感受来源。
班宇
是的,我觉得当然是有的。元元的画作,会有一种目击感,就是与此刻的东北生活发生的关系,近在咫尺、应接不暇。他所绘的那些元素符号,有一些近似暴力的、看起来夸张、躁动情绪上的东西。我觉得这都来自于此刻沈阳,或城市给我们带来的一种共同撞击感受。就好比我们同时知道一个故事,你用绘画来表现,我用小说来表现;或我们同时想要表达一种不确切的情感,但我们描述的情感可能是相近的。各自的方式不同,但背后殊途同归的路径是耐人寻味的。
共性也在于我和元元的日常聊天中,我们似乎能总结出来一种共通的精神。我完全不知道一幅画作是如何产生的,我没概念。如果要更理解宋元元的画作,可能我是一个画家的话,我会有更清晰的感知,但我是一个小说作者,我提供的是一个关于外部的、个人的视角。这也是我所写的那篇前言的立足点,不完全是作者的精神代言,但是提供了一个独立于作者之外的明示。

Q2:两位都是从出生到现在一直生活在沈阳的文艺创作者,你们觉得东北的生活和文化经验,是怎么进入到你们创作中的?
宋元元
我之前的创作和沈阳关系不大,和之前的工作有关。但后来在沈阳生活得越久,我对沈阳的感受,对中国现实本身有很强烈的感觉。
所以我现在的新作和这有很深的关联。来自国内日常生活的事物,和沈阳的朋友聊天,包括生活风景都很重要。比如东北人的搞笑,它其实是来自一种自嘲。南方会少些这种喜剧文化。以及东北人的热情,这种热情和身体上的亲密有关,但热情的展开方式也许是不舒服的方式。比如你从广州或上海来,咱们见面第一天一起去洗澡,南方人会觉得太直接了,但在东北的工厂中,工人之间就是这样,他们下班前必须洗干净后才回家,因为他们的生活空间里没有洗澡的地方,东北人这种真坦诚相见,和地域文化非常相关。
班宇
我的小说有一部分是在描述上世纪90年代、千禧年左右的东北,在我的小说里所谓东北的地域性是被封闭的,或者说我想让它封禁在一个时空内。我写的时候知道它是一个过去式,虽然我可能用的是今天的话语和叙述逻辑,但故事背景仍是发生在二、三十年前。你需要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线索。这是我们解释自己的生活和作品时,面对自己内心最佳的途径。
宋元元
我觉得音乐和沈阳的关联很大。有很多沈阳的朋友喜欢音乐,音乐的线索在我的作品里很重要。我们最早是在沈阳接触朋克音乐的,以前听音乐的经历对绘画影响特别大。
班宇
对,所以我的小说里边,会有些爵士乐浪漫的东西,摇滚乐也是很重要的经历。我们大概经历了沈阳地下音乐时期,比如我曾经接触过的一个乐手,有段时间他在肯德基打工,所以当他上台的时候,他就穿着肯德基还是麦当劳的制服,在上面演出。我十几岁的时候看到觉得特别震撼,好像除去他的音乐之外,也有反映自身生活的那一部分。此外在90年代、2000年左右的时候,的确有一批很出色的乐队在沈阳,对我们影响很大。
宋元元
沈阳的文艺气质在慢慢消失。所以我特别喜欢2000年左右的沈阳,很美好,那个时候身为一个沈阳人,我是很骄傲的,我骄傲的是沈阳有很多出色的乐团、地下戏剧团体,还有搞电影放映的团体。

Q3:宋元元的绘画中很多黑色浓烟的场景,和当时的工业景观有什么关系吗?
宋元元
我觉得冬天的感受特别强,小时候记忆中的烟囱是真的滚滚冒浓烟,锅炉烧出来的烟是黑的,在天空中形成一个特别立体的烟,但是冬天下完雪之后,地上是白的,黑与白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当烟把太阳挡住形成逆光的时候,它是一片丰富的烟,所以我画的是这种烟。尤其是在东北有一种风俗,面对烟要挂一面镜子,所以家家户户几乎都挂镜子,当你在室外走的时候,楼里面不同家庭的镜子,经过阳光反射照向你,感觉特别像一个闪着发光鳞片的巨兽。
Q4:你的绘画中有一些暴力或混乱的元素,这跟你的生活经验有关吗?
宋元元
有时候生活让人来气,充满冲突张力。比如开发了一个楼盘,天天在那打广告,原先城市能看见的风景是很美的,但这一切都被广告给遮蔽了,告诉你这地方的学区房有多便宜。我对城市的状态有点恍惚,感觉有点像这城市喝多了。你所见到的东西,都是被刻上符号的景观,一个个景观构建了你的生活。
有时候城市充满了许多谎言,都说假话,你看着我也不太真。包括一些所谓的高端圈层,比如有个新展览开幕在深圳,去了得穿西装,如果不穿西装,你是艺术家都不让你进。那么我觉得这就有点超出想象,成了一种真人模仿秀。模仿到后来自己都以为真成了想要模仿的那一种人。
我认为艺术家还是要了解所处的现实,然后去面对真实的生活。
我作品中的黑色球体有一种目击感,目击感就是它在几个不同层次的生活中,同时出现,然后这几个城市相互映射,你也分不清是真是假。很多暴力冲突的元素融入进来,它们搅成一团,守护着一股生活中强大的黑洞,具有吞噬能力,它一点点蚕食着剩余的空间。

班宇
比如线索的一系列作品,我觉得看他的画作,会直接映射到这是一个内心的废墟,我们要从中找到自己失落的那些部件,这个感受特别强烈。我觉得在某种程度和某个时刻里,我的那些作品仿佛也这样,仿佛是呈现灰烬的一种剖面和状态。
宋元元
我觉得会有一些新体现在创作上。到北京上海感受新的体验,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沈阳工作室,和家人在一起,我给他们做饭炒菜,我觉得那种最普通的生活非常好,焦虑会来自于我在工作室的创作,出去别的城市是一种临时的放松,放松完回到沈阳继续创作。我特别喜欢“切换”这种状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我挺享受这种感觉,虽然有点复杂有点累。
班宇
我的感受可能是,创作不论是绘画还是文学,有的时候像是一个魔咒,对我来说,我平时可能是在一个30来平米的工作室,在里面看书和写作,当然不是每天都写但会保持沉浸在一种状态。我最怕的事情就是被打断。我内心对临时出差其实特别抵触。假如下周要出差的话,我可能这后半周就过不好,心里就在想这个事。
Q7:回到这次对谈的主题,叫“给我一点寂静”,寂静是来自于哪里?
宋元元
它来自我之前看到班宇的一篇故事《渠潮》,于是我就跟班宇说:要不咱们聊天就起这个名字。这个故事来源挺有意思,说的是有两个像发小一样的朋友,男孩的爸爸失踪了,女孩就跟他说我带你去见我老舅。老舅以前腰不好,去一个气功班治病,师父给他发完功腰就好了。不仅腰好了这“功”还没走,所以他能看事儿,凭灵力能看到你想看到的东西。老舅能看到你爸在哪,然后他们俩去了,老舅特别酷就说:你俩先到外边等我一会,给我一点寂静。
我觉得这个寂静挺像一种状态,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也需要一点寂静。它这不太像正常人说的话,正常人会说老兄你什么寂静。
班宇
当时在小说中写这样一句话的想法,其实特别简单。我想让人物说的话,不是我们平时聊家常的一句话。让这个人物突然有一种神秘、仪式的东西从他身体里涌现出来。我想它应该是一个稍微文文绉绉的词语。显示这个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他真实生活有一种格格不入的状态。一种属于神秘力量和人的灵感来源的寂静。
宋元元:线索
展期:2022.9.3-2022.10.30
地址:乔空间(龙腾大道2555-5号)
宋元元1981年出生于沈阳。200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现居住工作于沈阳。他的绘画以影像、照片和各式图像作为其灵感的参照来源,作品中现实与幻影交织重组,互斥的两者使得画面产生极具冲突感的魅力。他的艺术语言源自那些充斥周遭的日常风景,有些仅是极端平庸通俗的环境,又或空洞地记载人们活动后遗留的残余痕迹。宋元元的绘画抛弃了叙事性,近期创作中对空间感的营造也日渐消解,他试图使用现代诗歌的碎片式的叙事方式,通过有意识的生硬的物的拼贴置换来表达一种情绪,将诗歌用文字传达情绪的方式转化为图像的排列,并探讨其中匿名携带的美感暴力。
近期个、群展览包括:“逍遥游”,站台中国,北京,中国(2022);“靡菲斯特的舞步”,沪申画廊,上海,中国(2021);“代表作”,乔空间,上海,中国(2021);“农场”,C濻濼K11艺术空间,沈阳,中国(2020);“叛逆者诗歌",Vanguard画廊,上海,中国(2019);“配角登场”,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2016)。
班宇,1986年出生,沈阳人。小说家。作品刊录于《收获》《当代》《上海文学》《作家》《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刊。代表作有《冬泳》《逍遥游》等小说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