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画院2022级研修班座谈会现场
北京画院2022级研修班迎新座谈会师生合影
北京画院2022级研修班迎新座谈会现场,导师发言
中秋节前,北京画院2022级研修班迎新座谈活动于9月8日在北京画院举行。今年有83位学员进入北京画院学习,深入探索艺术之路。
北京画院王培东先生,北京画院副院长莫晓松、教委会副主任方政和、导师白羽平、李江峰、李雪松、孙震生、徐卫国、范琛等8位导师与20余位北京地区的研修生代表,共同相聚于北京画院,畅谈研修班新学年的学习与展望。座谈会由北京画院宣教部副主任佟欣鑫主持。
北京画院副院长莫晓松发言
北京画院副院长莫晓松首先发言,他从个人经历谈起,回溯自己在画院的进修历程,以此鼓励学员在画院未来的学习中,能够跟随导师学会感悟自然,用自身的体会通过艺术手法和艺术思维转化为有创造力的绘画。莫晓松导师还强调,北京画院具有深厚的艺术传统,希望学员们不要受艺术框架的束缚,要用于发现、创新,利用北京多元的艺术资源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更应在学习期间多与导师、同学多沟通交流,从而完善自身的艺术能力。
北京画院教委会副主任方政和发言
北京画院教委会副主任方政和讲到,在打造钢铁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淬火”这一历程,只有经历淬火之后的钢铁才能更加坚韧,艺术的成长如钢铁的锻造,“进修”就是艺术学习中的“淬火”。此外,他还谈到,北京画院60多年来形成了中正、雅致、内敛的风格,画院画家们也都同样持有此格。同时,北京画院有丰富的收藏,美术馆也持续有优质展览,学员的课堂,不仅停留在老师的工作室教学中,还体现在美术馆丰富的资源中,多元化的教学为学员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北京画院画家、导师白羽平发言
导师白羽平从油画教学的角度谈起,他认为在油画教学中,学员们大多是有基础功底的,不同于在校学生,研修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丰富的阅历和学习经历,所以在北京画院油画工作室的进修中,最重要的不是打基础,而是创造画面。他向学员们提出殷切的希望并鼓励学员们能在未来一年的学习中大胆创新,可以使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材料来创造画面、用具有创造力的艺术语言来探寻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个人艺术面貌。
北京画院画家、导师李江峰发言
导师李江峰也谈及了艺术再教育的话题,她认为北京画院的教学跟美术学院的教学不同,北京画院传承了“师父带徒弟”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更像家人,教学和艺术的交流实时互动;工作室多年的教学方式也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帮老”的温馨大家庭,其中包含了浓浓的师生情外,还充斥着老学员与新学员的互帮互助的积极学习氛围,这也是北京画院特有的传承。
北京画院画家、导师孙震生发言
导师孙震生在发言中谈及了北京画院教书育人的责任,他希望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感受美、捕捉美、表现美的能力,并能够在毕业之后独立创作。北京画院的画家们,不仅是优秀的画家,也都是好的老师,导师们都将会不遗余力教书育人。
北京画院画家、导师李雪松发言
导师李雪松谈到,北京画院具有丰富的艺术收藏和深厚的艺术积淀,同时,北京画院的导师们也都是坚持创作在一线的画家,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创作指导经验,希望学员们在新学年间多多创作、补充艺术营养,期待学员们未来的艺术之路能更上一层楼。
北京画院画家、导师范琛发言
导师范琛则认为北京画院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授技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员建立新的艺术方法论,规划和修正今后的艺术人生路线图,帮助学员思考今后适合自己的艺术路径和方向,为学员建立好清晰的艺术判断力。
北京画院画家、导师徐卫国发言
导师徐卫国谈到,学员来到北京画院学习不应该只是学习和画画,在未来学成之后,也应成为传承北京画院文化载体的一份子。期待学员能够在审美观念上、鉴赏水平上和艺术实践上都有所收获。
北京画院王培东先生总结发言
作为艺术前辈,王培东先生总结发言,他非常高兴能看到欣欣向荣的新一届学生,并期待新老学员能够在北京画院画出新面貌,取得更大成绩。
北京画院宣教部副主任佟欣鑫主持座谈会
导师发言之后,多位学员代表也从自身出发,谈及来到北京画院学习的感受,老学员们也分享了跟随各位导师学习的经验并多次表达了对导师的感谢之情。
自1957年北京画院成立至今,北京画院始终坚持三大任务:创作、研究、教学。历经几代人薪火相传,北京画院在艺术人才培养上传承半个多世纪,教学体系日益完善,教学队伍成熟丰富。建院60多年来,依托雄厚的画家群体、深厚的学术资源,以工作室项目制的教学模式,相继举办不同规模的进修班、研修班和高研班,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中国画、油画专业人才。
齐白石曾以“不教一日闲过”来自勉,也期待每一位学员都能坚持艺术的初心,继续以勤奋的艺术态度在新学年砥砺前行。
北京画院2022级研修班迎新座谈会现场
学员发言现场
编辑 | 高 磊
图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