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
《México》(2016),加百列·里科,照片由加百列·里科工作室拍摄,图片由OMR艺廊提供

今秋,全球各地的19个艺术合作伙伴将共同参与第5届“Various Others”艺术节(2022年9月8日至10月9日),在慕尼黑不同艺廊、艺术家经营的空间与机构空间内呈现精彩佳作。这次展览由来自多个城市的合作单位联袂呈现,其中包括墨西哥城和第比利斯等,充分展示出全球当代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和深度。以下就是今年项目中的6个精彩亮点。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2021年,Anna Ehrenstein在柏林KOW艺廊的展览“The Albanian Conference: Home Is Where Hatred Is”,一同参展的还有DNA、Fadescha与Rabecca-Pokua Korang,照片由Ladislav Zajac拍摄,图片由艺术家及KOW艺廊提供

两间德国艺廊联合举办了本场双人展览,参展的这两位艺术家们具有独特的美学理念,但都共同关注着后殖民时代的权力格局。在以“The Albanian Conference: Home Is Where The Hatred Is”(2021)为题创作一系列的作品中,Anna Ehrenstein详细介绍了在阿尔巴尼亚(也是这位德国艺术家父母的故乡)举行的亚非作家会议(Afro-Asian Writers Conference)这20年来留下的遗产:视频屏幕散落于展览空间中,从各种健身器材上延伸出来。如立柱一般的织物从天花板上垂下,而白色墙壁上则喷绘涂鸦着一句格言 “HOME IS WHERE THE HATRED IS”,质疑在(名义上的)后殖民和后数字世界背景下会议所留下的遗产。出生于爱丁堡的Andrew Gilbert也讽刺地指出帝国主义的后续影响,如他的画作《Kabul Democracy Burger! 2022!》(2022)中,众所周知的快餐汉堡被加上伸展出来的血腥四肢,还有一面美国国旗从汉堡的芝麻面包顶部冒出来。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Kabul Democracy Burger!》(2022),Andrew Gilbert,照片由Constanza Meléndez拍摄,图片由艺术家及Sperling艺廊提供,版权归Constanza Meléndez所有。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then wear, does our mind go? Tbilisi》(2021),Won Cha,图片由艺术家及LC Queisser艺廊提供

巴黎艺术家Ndayé Kouagou的作品中充斥着粗体标语,他重新利用报纸或复古广告的视觉语言,提出关于地点和归属感的问题——WHEN AND WHERE TO FEEL COMFORTABLE?(何时何地能感到舒适?)费城艺术家Won Cha和伦敦艺术家Emmanuel Awuni的作品尽管创作形式与之截然不同,但也在本次展览中提出了类似的探索思路。Cha借鉴了madangguk,这是一种诞生于1960年代的韩国实验戏剧传统,充满了激进主义思潮,其中之一就是坚决反对美国的占领。在他的装置作品《then wear, does our mind go? Tbilisi》(2021)中,个人、家庭、政治和档案的线索相互交织。同时,Awuni创作的雕塑、绘画和装置,都是基于嘻哈音乐、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是英语与上海话结合的产物,也是19世纪中外商人使用的混杂语言)和方言等多元的声学传统模式。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左:《When and where to feel comfortable》(2021),Ndayé Kouagou,图片由艺术家及Nir Altman艺廊提供;右:《Spring》(2022),Emmanuel Awuni,图片由艺术家及Sundy艺廊提供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
2020年,特丽莎·巴加在米兰的展览“There's No "I" in Trisha”现场,照片由Agostino Osio拍摄,图片由艺术家及Pirelli HangarBicocca提供

美国艺术家特丽莎·巴加创作的视频作品There's No "I" in Trisha(2005-2007/2020)以电视节目形式呈现,艺术家本人是该节目的编剧、导演和主演——当时她还是一个19岁的艺术学生。这部恶搞的情景喜剧揭示了性别刻板印象,探索并模仿了许多同类电视节目对家庭空间的比喻。在beacon艺廊的这次展览中,空间被改造成了一个堆满拼布被子和家庭录像带的客厅,以迎接观众进入一个好像情景喜剧的空间。在这个充盈着大众传播技巧的丰碑上,巴加取材于生活的戏剧在银幕上徐徐展开。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
《An object is define from another object II》(2019),加百列·里科,照片由Diego G. Argüelles拍摄,图片由OMR艺廊提供

墨西哥艺术家加百列·里科的个展精选了一系列雕塑和墙上作品,而结集平凡的材料这项举动的本身象征着艺术家以过程为本的创作理念。粗糙的天然材料与复古的未来主义风格霓虹灯经由人类创作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想起计算的逻辑。例如,在《Because Nothing is More Pleasant to the Eye Than Green Grass Kept Finely Short (99cm)》(2022)中,一系列各不相同的刀被排列成一个圆圈,刀尖都冲向一个带电的负空间。《Cantidades salvajes (Afección)》(2021)同样展示出里科作品的数学逻辑,他将霓虹灯管扭曲成一个代数方程,其变量呈现为发光的蓝色骨头形状。这些作品表面上充满趣味,但却默默质疑了人类给自然世界强加秩序的做法和影响。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o] - Freedom of manoeuvre-》(2020),加百列·里科,照片由Diego G. Argüelles拍摄,图片由OMR艺廊提供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
《Kali》(2022),于尔根·赫曼·迈尔,图片由艺术家及Christine Mayer艺廊提供

20世纪跨媒体实验的两位传奇人物——生于1927年的电影制作人肯尼思·安格和生于1955年的画家于尔根·赫曼·迈尔在这次展览中相遇,通过一系列离奇的巧合将他们原本不相干的作品联系在一起(巧合之一就是迈尔是天蝎座,这与是安格最著名的电影《天蝎星升起》【Scorpio Rising】名称刚好契合) 。就像神秘学的联系那样,安格和迈尔从对神秘学者阿莱斯特·克劳利(Aleister Crowley)的共同兴趣出发,在他们的每个作品中冥想对死亡的迷恋,这也在本次展览中有所体现。不过,其中并非没有蕴含希望:印度教的创造性毁灭女神迦梨(Kali)也出现在德国画家迈尔的作品中,指向重生和更新的意味。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
《Spanish Pink》(2003),Kikuo Saito,图片由James Fuentes艺廊提供

慕尼黑的Rüdiger Schöttle艺廊和纽约的James Fuentes艺廊为常常被人忽视的日本抽象画家Kikuo Saito(1939-2016)举办个展。这位出生于东京的艺术家17岁开始绘画,10年后移居纽约开启了一场冒险之旅,这让他接触到了La MaMa实验剧场俱乐部(La MaMa Experimental Theatre Club),并成为海伦·佛兰肯瑟勒(Helen Frankenthaler)和拉里·彭斯(Larry Poons)等人的助理。Kikuo Saito发展出一种带有幽灵般字母图案的绘画风格,其丰富的色调与抒情抽象和色域运动相联系。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并与他经常上演的实验剧目作品产生对话。本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的遗作,包括充满字母和铁锈色的绘画《Spanish Pink》(2003),巩固了这位被低估的艺术天才留下的宝贵遗产,并将他的作品介绍给新的观众。

本文作者Adina Glickstein是一位驻柏林的作家和编辑。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巴塞尔艺术展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阅读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
#环球艺术生态

柏林,从狂野东方到广阔世界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

胆小也可入!艺术家Liv Schulman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恐怖故事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
从深海到外太空,Josèfa Ntjam的思维如枝条般延伸

站稳!慕尼黑的艺术引力波来了 崇真艺客




更多巴塞尔艺术展社交媒体

微信&微博:巴塞尔艺术展
Facebook: Art Basel
Instagram: Art Basel
Twitter: Art Basel
Youtube: Art Basel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