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者道之动”出自《道德经》第40章,原文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般理解为事物永远存在着对立的两种属性,而这两种属性,总是在向它的对立面转化过程中,循环往复。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道德经》阐释着自然、社会运行的总规律,通过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格言,引导读者走向与宇宙万物的和谐共生。
“反者道之动”展览现场,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2022
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以“反者道之动”为主题,为公众带来西班牙摄影艺术家山地经由摄影的方式呈现他对《道德经》的解读。在艺术家看来,这本神秘而深邃的道家思想的基础著作,字里行间中提示出一种信号,唤醒人类本真的直觉,而摄影恰好可以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
画心,山地(Santiago Barrio),图片来源:Santiago Barrio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如云如气,最柔弱的东西可以在天地间任意穿梭。清静无为的益处,无人能及。
山地(Santiago Barrio),1970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在二十余年的欧洲摄影生涯中,他拍摄过的人物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最顶尖的艺术创意人群。少年时期的武术培训经历让山地一直欣赏中华文化,道家思想更是极大地启发了他的艺术创作。2021年起,他开始针对著名典籍《道德经》进行创作,用八十一幅作品表达了《道德经》八十一个章节的经典内涵,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道德经》各章节具体含义的视觉作品集。
画心,山地(Santiago Barrio),图片来源:Santiago Barrio
第四十七章 不窥牖 见天道
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视窗,外部世界是道创造的,睁开眼睛可以看到;而我们的内在就是道本身,闭眼内观才能见到。
“ 在《道德经》的深处,有一股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芬芳,只有亲自去体验方能领悟。”艺术家山地认为,那种馨香会带来一种认知,不同于对着镜子,能看见自己的映像。面对《道德经》的时候,没有倒影,没有镜子,也没有那个站在镜子前的人。只能领悟到人类与其它一切事物不可分割的关系。
艺术家山地(右) 书法家徐康岩(左)
对于古代先贤的简约论述,山地的摄影创作通过日常生活物品的形式描绘出来。“就像过去常用悖论来试图给思维障碍打开缺口一样。我试图通过对雕塑和不同元素之间矛盾关系的再造,或者通过摄影领域内合理的联想来打破惯常的逻辑思维。”山地希望这些作品可以作为一架传递《道德经》智慧桥梁,也能唤醒个体生命的全新认知。
徐康岩书法作品,图片来源:徐康岩
李莎莎作为此次展览策划,还特邀书法家徐康岩(字蜕山)书写了《道德经》的部分章节、段落,通过摄影和书法的不同方式,展现蕴含在《道德经》各章节中的普世智慧。
“反者道之动”展览现场,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2022
关于塞万提斯图书馆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图书馆-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从属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和塞万提斯学院,旨在推动西班牙语教学、传播西班牙及其他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化。
展期:2022年9月15日(周四)起
展览地点:塞万提斯图书馆, 上海市安福路208号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