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入与麓湖居民交谈后,我们产生了更多的联结,这些无数的瞬间,我从拍摄者变成了他们的朋友。
孙一冰的影像在疫情前以纪实为主,2020后,种种变动使他开始探寻新的拍摄方式——穿梭于北京的“野公园”,寻访全国各角落的舞厅,在1000米内捕捉城市细节……他周游于世界各地,享受在其中撞见、遭遇的各个神秘又平凡的个体。而这一次,孙一冰将自身投入进与麓湖居民的深入接触中,在这里人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被摄主体范围也更加宽广,作品重点从视觉转变为意识和信息,成为另一种新纪实的力量。

高温、停电、疫情、封控、地震……孙一冰来成都的两个月仿佛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好在他一直很有信心,手里的相机也从未停止工作。但在更多的时间,他穿梭于麓湖各处与不同的人对话、交流,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世事无常,这样能见面的时刻显得格外珍贵。他说与人相处的过程也许比拍摄本身更重要,这是他的摄影哲学。
去Timber家作客,吃了地道的cassava(一种由木薯制成的非洲传统食物)。Jade和孙一冰聊起神秘学与易经,他们手舞足蹈地比划,话题涉足各类奇闻逸事,无法经由科学解释的浩瀚宇宙通过另一种方式得以展现。临走前他给记滨拍了一张照,他们都很满意,像神圣的修道士,睿智又锋利。


以及Jade,垂直的,后空翻

和Timber的第二次会面


关于丫丫,看到了她工作时严肃与生活中爽朗的无缝切换。孙一冰非常好奇她身上的“矛盾特质”——职业律师,却染一头白发,学滑板玩游戏样样不落,并且爱喝白酒。如此特质如何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个个体身上,孙一冰想用拍摄的方式去观察和理解,但拍着拍着就⬇️




“吸气,转身向下,呼气,放松……”,节奏的起伏将空间拉深拉远,舞蹈以身体为媒介将意识融贯于其中,动作舒展自由而暗含力量。这是现代舞的独特风格,是孙一冰镜头下的李玮艺。在他的拍摄中,这是相当独特的。他调侃尽管自己对跳舞毫无了解却也在舞蹈室里沉迷。我好奇他会以何种角度切入,又以何种方式呈现。




-和动物们-
在咖啡馆等Timber时遇见的幸运小猫,店家几天前在路边捡到收养了它,很粘人;经过一个上午的相处终于不再躲避我们的奥利奥(丫丫的猫);李玮艺的鹦鹉小橘,教了它说“你好“,也不知学会没有;麓山墙上的飞蛾,孙一冰对着它拍了好久,当然,还有未见面的小乖。与动物们的相遇也足已串联成一条柔软的拍摄线。





番外篇
顶着烈日去麓湖中心的小岛拍打捞水草的船只,那天有39度

参加儿童议事会和小朋友们打成一片

在麓山拍完后坐在路边饺子店休息,满头大汗

以及他的看家工具包

选片工作开始了......

孙一冰是地道的北京人,听他讲话便能立马识别,身上也带着北方人的利落粗犷。他说自己以前经常来成都参加展览,但从未如此长时间地停留,这次体验既是一个全新的机会,也兼具挑战。看得出来,他很享受其中,有拍摄日程时好像关闭了除眼睛以外其他所有的身体感知系统,专注于当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和许多居民成为了朋友,他笑称自己拍着拍着变成了麓湖的居民,拍着拍着就变成了镜头里的这帮人。



自2011年项目正式启动,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根植于本地社区与城市,麓湖·A4美术馆不仅提供高效与专业的学术支持还将带来驻留同期丰富的启动体验与对话,为参与者带来广阔多元、深度的创作空间与可能性。
从2019年起麓湖·A4美术馆迎来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的落成以及周边更多公共空间与户外区域的使用,拓展基于艺术中心而展开的艺术家展览,公共艺术项目、文化活动、区域互动与共生的现场,建立与周边社区、业态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连接不同人群与机构,形成以公众沟通与交流为目标,城市新兴区域文化形态与结构为背景,以实验性与专业性为工作方法的文化艺术项目。
目前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主要分为四个不同部分,分别是邀请制驻留,城市间双向交换驻留,国际国内公开招募申请以及公共艺术项目专项驻留。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5月至次年1月可同时接待10-11 位艺术家开展工作。
内容编辑 刘昱君
内容排版 张诗海
内容校对 江雨杉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