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M展览 | 井士剑:这是个可靠又不确切的时代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1
事物总是以线性的发展而呈现,但我认为断裂才是这种线性的根源性延续。确切的讲,不是编年史的顺序。我一直关注绘画,以绘画作为我最基本的的艺术创作方式。它通过我作为最原初的感知与体验,生发出我对视觉的感官回应,并以肢体语言进行描述,相对今天的AI时代,这种描述匆忙而缓慢。但恰恰是这种不确定性的、非程序化的语言,正在等候人工智能的一种未来指明,它们都在探寻人与世界的缘起与未来。世界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吗?世界所有的相爱与共同是什么?绘画又不可替代的可能性是什么?地域性的概念是否已经扩展到外星空?这样一个已经变成非常接近的现实,意味着什么?人类自身意义存在吗?这些问题本身是人类的绘画如何更加感知自身的使命与微观洞察。
我们都无法逃逃逸时代带给予我们的空间和时间的特定背景,如果我们的绘画只停留在表象的人类自我的宏大自赞与概念性,是一种毫无批判精神的绘画,或以一种艺术本体的形式去讨论绘画,人的本体性的缺失就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从当今世界科技与其他学科发展比较,就容易得出耐人寻味的观点。另一方面我们无法不关切世界“漏点”,这才是人类前行的必须,理想与实用并不是使命,使命是使不可能成为一种可能。一个视觉艺术的研究者,以什么样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并使之形成一幅不同的视觉图像,这才是我的追求,因为它延续过去的已知中,又有了新的洞视。在这个时代,我们可能重新和判断以往的定义,社会结构的价值,如何尊重和寻找出自身价值的意义?这个是重要的吗?存在着重要与不重要的界限与尺度吗?某些果真不重要吗?在绘画视觉里的印证,其实是对时代问题的最直接审视和直观呈现。
《两个女孩》,30cmx40cm,布面油画,2022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基于一种“自我可靠”的信仰,我要说的是,在之前的所有可靠性并不是今天的“可靠”所指,这种可靠性的质疑在柏拉图的时代,就已经得到了怀疑。如同世界的真实性,是依据每个人对世界的态度与文化所决定。在人类经历了2020这个非常纪年,世界的诸多“可靠”,变得越来越不可靠了,这种不确定性、不可靠性恰恰是对过去的一种重新审视。但是在人类的另一个方面,越来越确定了,可靠了。你今天站在工作室里或在路中行驶,定位系统便非常明确指明你的位置。科技手段是人类技艺想象的某些完美践行,绘画能脱离这样一个重新定义一切的时代吗?但是,这种可靠性依然存在着一种时间与空间上的质疑,人的思想是可以被定位的吗?我在绘画的某些问题上,希望体现这种不确定性与可靠和不可靠的存在与发生,它们彼此相连、相依为命、肝胆相照又能独立自鸣。在这种情景下,世界万物确立着自身的时间与空间。其实绘画本身携带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比如说缝合传统和当下所造成的“断裂”,去缝合种族与宗教之间的“伤痕”,缝合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但是体现在画面上,其实就是缝合传统和当代、当代和未来之间的关系。这种缝合我们必须使用一个技术手段去完成,就是一种“开合”。所以在我的作品当中两个看似一样的事物特别多,那么它们不断地交织在一起,当然这种交织不是自然主义的自然融合,也不像立体派以集合化的来进行一种重构,它是以物与物之间所呼唤的历史性为基础、以波普艺术和当代艺术整合而成的大众艺术为参照,注重个体个性的一种自我表达。这种缝合的对象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你在我作品的画面中可以看到很多蔬菜水果,或者一个生活中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们共同融合了一个有序的却又是不太真实的、存在于我们内心的一个场景。而这就是艺术的使命,并不是简单的去模仿对象资源,重要的是接近这种事物之间的存在的可能性的相互关系。《镜湖》,100cmx80cm,布面油画,2020艺术如同整个世界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具有同样的困境。绘画尤其如此,它起源久远,仍深植于今天的人类记忆中。绘画的传统与当代,经典与观念,个性与共性它们共同形成了文化的绞力与搏击。
《L风景中的虚像》,290cmx705cm,布面油画,2021-2022绘画者视绘画为安身立命之所,孤独与情感的写照、思索与劳作的寄托。无休止地寻觅于社会的日常生活和远在光年之外的发问。他们倘徉于历史、今天、未来的时空之中的穿越与归返。何为世界?何为绘画?绘画如同大自然之谜境,人的使命与本然之迷恋在这种种已知与未解中,试图不断挑战自身的疑惑与困境,才能赋予自发内心深处的图画视象,以此来遥对大千世界与浩瀚的宇宙。谜·湖是寄托一种湖镜万千的光与大地本源的照亮,作品正是一种人最初始的感观与心灵的相约,是手的技艺不断触摸与世界肝胆相照的映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与不可预见的技术时代已经开启这个新纪元,它断裂着历史并链接着未来。绘画以其独特的方式缝合与修复这个断裂,并一直伴随人类史上每一次关键的链接。绘画更需弘扬人类勇于挑战精神的最好证明,就是回到绘画本身。此时,让我们回到感观与心灵,以视觉的方式直接面对作品本身。任何一种感觉都显现出每一个人自我价值的意义,感受作品如是说,这就是绘画吗?(本文基于《艺术当代》对井士剑的访谈略作修改,编辑时隐去提问部分,保留受访者的回应。原文发表于《艺术当代》2021年第3期。)“井士剑:次9”将于2022年9月24日隆重开幕,欢迎参观。井士剑,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致力于当代艺术研究与创作。关注全球语境下的当代艺术研究和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结构和词语与语法。以一系列个展勾勒出艺术创作持续不断的艺脉。并以世界变幻的近几十年间自身经历和艺术创作揭示出历史、社会、未来的艺术断裂与碎片的多元文化的视觉景观。从1996年上海美术馆《艺术的对话》与瑞士艺术家的双个展,到《艺术地理》《漫步江湖》《江湖泛舟》三个展览,持续以视觉艺术,再现出人与自然的境遇,以及术原发性问题。《宇宙的蜗牛和戏谑的风景》《寓言》《谜·湖》《1/2》等个展,则关注艺术创作的逻辑、意志、混合语法等要素,对绘画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视觉回应与艺术实践。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与自省的艺术本然精神。涉猎绘画、装置、雕塑等多元艺术创作。倡导“绘画是一切艺术媒介的方法论”。作为“多维表现绘画”的创始人、“新西湖绘画”的发起人,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与公共活动,强调世界范围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文化的重要价值意义。“次9”是在大数据时代,以艺术的“无限”概念,展现艺术家所具有坚毅的艺术作品意志。
🔥 当前热展 🔥
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在此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满意度调查。您的建议和意见都将成为我们不断改进的动力。整份问卷的填写大约需要2分钟。欢迎扫码积极参与,谢谢!
感谢您的配合
1、参观需预约。宝龙美术馆实行实名预约制进馆,请在购票后,提前预约参观场次并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预约通道,也可以现场扫码预约,入馆前出示“预约成功”页面:2、参观当天扫场所码或通过数字哨兵核验(出示本人电子“随申码”或身份证原件核验),符合当日随申码绿码(72小时内核酸阴性),遵循“预约-扫场所码/数字哨兵核验-购票-限流-全程佩戴口罩”的安全规定,有序进馆。如有发热(≥37.3℃)、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将谢绝参观;3、美术馆每日参观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参观时请您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同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避免聚集,积极配合馆内疫情防控工作。当馆内人员密度较大时,馆方将进行限流疏导;4、对于无智能手机的观众(包括老年人和儿童),将采取登记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或同行家庭成员出示“亲属随申码”等措施,进行人工服务引导;5、宝龙美术馆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入场,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入场)Tuesday-Sunday 10:00-18:00Shop Opening Hour as above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