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Once in a life time,The Grand Canel remains alive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作者

卢奕杉


艺术管理专业大三在读,比起管理艺术更擅长吃炒粉干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这是个什么东西?"


我行至艺术家徐冰的作品,一位老者驻足于那张只留有水印的白纸前,他疑惑地看看白纸,又看看影像,带着杭州本土的口音喃喃。


我小声地回应这是艺术家徐冰用运河水在纸张上书写大运河的英文字母,展出的就是书写过后的水痕。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展厅里,观众正在观看作品影像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徐冰,《大运河》,2013


他问我:“那这个东西的意义是什么?”我随即意识到,在向观众叙述运河这篇宏伟的史诗时所面临的具体困境:在叙事语境下,美术馆的策展就像在这条贯通古今、变幻莫测又湍流不息的河流上建造一座收放自如的桥。


这座桥有历史的厚度,它承载了古老的记忆和传承的技艺;这座桥有深邃的视界,它连接南北,也贯通中西;这座桥需与人类发出同一种共鸣,他们的基底都是一种叫“人文”的东西。每个进入展厅的人,他们有不同的人文基础,对于展览也存有或不相同的期许,但运河展是少有的,能让不同的人群都感受到人文关怀的这样一个展览。


   运河展欢迎所有人徜徉于其中,你所具备的重力是它给予你的浮力。



一期一会,世当珍惜


我甚至算不上一名“合格”的观众,我在进入展厅之前并没有去了解“天时”“地利”“水德”“人和”的叙述顺序,只是按照就近原则,便一头扎进离门最近的展厅。一圈巡完了,方才看到这章的序,那些分散的支流好像汇聚到了干流——原来这章讲的是“水德”。水何以谈德?


唐朝皮日休答:千里赖通波。


当下的艺术家们用自己独特的创作语言来探讨这些问题。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郑路,《淋漓-知何处》


艺术家郑路试图凝固水流的动态,用“坚硬”的水形展示流水间那创世纪之手一般的连结,波光粼粼。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蔡雅玲,《声声不息》


而在同一个时空内,女性艺术家蔡雅玲正用固态的材料描绘流水的诗意,在女性艺术家细腻的表达下,化刚为柔的力量犹为隐秘而伟大。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邹操,《云山墨戏》,2015


邹操的《云山墨戏》表征了中国传统哲学“应运而生”的底色。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梁绍基,《残山水》,2009


梁绍基的《残山水》则寓意蚕丝如流水潺潺,老庄道法自然。


仅仅是展厅一隅,“水德”便已构建起四个维度。


我是在周三下午参观这个展览,不同于我印象中工作日该有的匆忙,展厅里人来人往。慕名而来打卡拍照的人,专程过来观展的学者,扛着专业设备的记者,在这个时空语境下自动达成了一种“不语”的默契,那种中国人才能意会的“德”的规范潜移默化地化型到了观众的身上。展厅里的氛围亦庄亦谐,这“松弛感”的背后,是强大的策展逻辑把握了弹性空间的边界,又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到观众体验中。也就是说,当你需要拍照,这个展览提供了气质幽雅的背景板,但如果在此之余,你也愿意倾听运河的故事,那么就随着这四个章节游移,它将娓娓道来……


若是要细细地将每个展品的创作背景了解过去,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但大多数人只会和其中的某几件作品结缘。在笔者观察看来,观众常常会留意那些有自己熟悉元素的,或者是非常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以观众的视角,能够产生共情的还是那些原本便具有情感基础的展品。浙江美术馆的几个展厅有非常大的不同,有些比较昏暗,有些十分亮堂,与其说烘托展览氛围,更像是配合了展品的气质。艺术本身是桥梁,连接着具象事物的人文内涵与人类情感,而展览是艺术与人类的桥梁。有些桥梁十分实在,所用的建材已历尽风华、洗尽铅华;有些桥梁会造得虚无空洞,茫茫不知所以然。


浙江美术馆这一次所造的桥,虚实相结合,“古今一相接”。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谭彬团队,《古今一相接》,2022

*图像源自艺术家团队


运河作为大地的史诗,它有具体的历史沉淀,也需要诗性的表达。


在“天时”这一篇章,观众很容易可以感知到,同一隅空间里,一面是庞大、恢弘又抽象的水印木刻作品《生成与弥散》,另一面却是北京大学可视与可视分析实验室制作的《大运河流域文人迁居地图》。这不仅仅是理性与感性的重唱,这是浙江美术馆的策展正试图从展览叙述“言之有物”的窠臼中挣脱,摸索“展之有物”的路径与范式。


一个展览,将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传达到观众实际上具有多少效率,这在当下是一个被模糊、被忽视的问题,因为人类的情感是没有办法量化的,人类的共情是不可言的。当下只能通过去观察来来往往的观众游移的方向,去捕捉他们眼里细微的闪烁,去坐在多媒体屏幕前,数一数影像播放的时间内有多少人驻足,有多少人坐下,又有多少人起身离开……


如你我与他者,行色匆匆,一期一会,会者定离,世当珍惜。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作品1:陈琦,《2012生成与弥散》,水印木刻,2018年,创作技术用数字技术完成

作品2:方利民团队,水印版画长卷



一朝一夕,运河依旧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章燕紫,《炁》,2016


《创造展览》中提到:只有在智性和情感获得满足时,观众才会学到东西。如果根本无心观赏,他们不会对这个展览留下任何印象。要破除这个障碍,就关乎展题是否切中他们的生活了。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张晓栋,《千里江山图》,龙鳞装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白崇民,《千里赴约》,2011-2012


老者无法理解《大运河》,这不是有关于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之辩的命题,无关乎表现形式、艺术流派等任何标签,这只是由于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原因:形形色色的人有各自独特的生活。所以当这个展览,它的目标是去满足尽可能多的人的智性与情感,它需要构建起一个包容、多元的展品层次,无可避免的,并不是每一个观众都会理解每一条支线。


这也是笔者眼里这次展览最大的魅力,它搭建了艺术的桥梁,但它也给予了观众不经过的自由。作为大地史诗的运河,它开拓了生活的渠道,但从未强制人类在这个渠道生活。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陈向迅,《正是江南好风景》,2013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陈海燕 曹晓阳 佟颷 张晓峰,《天工开物》,2017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张捷,《刻舟求记》


也正是因为有这种自觉,运河的才真正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对于并非生活在运河流域的我来说,运河情结仍然是抽象的。


今年是我在杭州生活的第三年而已,在这之前,我的生活是随着一条细细窄窄的小溪流穿流而下的,运河于我,是教科书上庞大的工程。就像一条小溪流突然汇进了这么宽广的运河,职责从淌水、野泳、洗衣变成了运送大大小小的船只,为他们提供浮力;曾经只需灌溉一隅田地,如今却与众多溪流一起孕育一方天地。运河,从来都不仅仅意味着更宽广的风光。


一朝一夕间,从元始开凿,明清维运,到近现代铁路通车,南水北调,不论运河地位如何起落沉浮,其中的故事源远流长。


我曾是远方的人,一期一会的,是那些鲜活、生动、馥郁的故事,足以打动我心。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山水·运河》


位于一号展厅由高世强团队创作的《山水·运河》便囊括了不同镜头里运河的风土与人情。很奇妙,即使是影像,也存继了传统中国画里“长卷”的意味。


其实潮起云涌,时代变迁,运河怎么会依旧呢?


依旧的不过是这股“气”。


一种中国人古往今来为了生存而努力的生气;一种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借助大自然运力的运气;一种不惧困难,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士气;一种超然物外,来去之间,声生不息的骨气


从前的河工,今天的筑梦人。




*除特别标注外,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提供




供稿:卢奕杉

排版:卢奕杉

责编:综合信息部



参观预约入口

【众·观】第12期 一期一会,运河依旧 崇真艺客



参观注意事项



1.因每日预约名额有限,请前来参观的观众朋友们务必提前线上预约
2.已预约的请按预约时间准时参观,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前来的请及时取消预约
3.所有进馆人员均需扫描浙江美术馆专属二维码,并全程佩戴口罩、配合检查行程码、测温。
4.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者,健康码为黄色、红色者均不能入馆
5.进馆车辆无需提前报备车牌号码。预约系统里的“登记车牌号”功能疫情期间已暂停使用。
6.温馨提示:上午人流量相对较少,可选择错峰参观


浙江美术馆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138号

电话:0571-87078700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周一休馆(遇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