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凹/凸」是嘉德BLUE自2022年5月开始推出的青年原创版画专题。自开设以来已陆续推荐超过50位艺术家的上百余件作品。发现未来、推动艺术是我们一以贯之的目标与方向,并持续为大众推出精彩的原创版画,一切美好,尽在嘉德APP「嘉德BLUE」。
01/
单镓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士
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硕士
现居北京

单镓 | V&OK
年代:2010年
材质:丝网
尺寸:画心尺寸24x30cm,纸张尺寸24x30cm
版数:20/28 14/28
我大学时专业是中国画,很痴迷描摹古画上那些纹饰繁复的衣袂,沥粉堆金的发簪,悱恻缠绵的飘带,为古中国矫饰却明媚,荼蘼也坦荡的富贵深深折服。毕业的时候我应聘修缮北京大观园游廊彩绘的画工,因为学历过高被拒,加之我以为现世是如此地与这可供浓墨重彩笔落金朱的华丽古意背道而驰,就没有更多地做下去。一直到后来经营丝网工作室,因为有巨量品质极高的小尺幅法国画纸,又近年尾,便随手做了这对门神,本意也就是节下探亲访友聊博一笑。为此在古风的基础上又故意做得夸张加了好些时髦点缀,成了中西古今糅杂的样子。
02/
周鼎
1983年生于河南郑州
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院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周鼎 | 苔之二
年代:2015年
材质:铜版
尺寸:画心尺寸49.5x50cm,纸张尺寸75x56cm
版数:2/15
我试图通过一种行为痕迹的方式来表达内在的精神,这种行为痕迹的方式就像一种情感的宣泄过程,留下的痕迹就是心灵活动的迹象。我通常在自己精神放松的时候作画,让潜意识来主导自己的手,将意识无限收缩,内心无限放大,一种新的意象就会出现。
03/
纪人萍
山东临沂人
2005-2009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工作室
2012-2015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教育研究工作室

纪人萍 | 万物有灵之五·呦呦
年代:2016年
材质:水印木刻
尺寸:画心尺寸39.5x60cm,纸张尺寸48x68cm
版数:2/20
山川日月、草木鸟兽,老而成精,自然神灵与精怪在人的意识中并不是遥远和静止的存在,那些从上古神话、民间信仰中流传下来的故事,文人墨客的撰著,田间地头的传诵,在天地间已经化生出一个完整的绚烂的空间体系,在那里一切都更生动、更微妙、更多元。它们一直尝试以通感的思维方式与感受力,重新理解和诠释着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04/
杜超
1981年出生于天津
200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

杜超 | 消失的空间-百鸟图
年代:2017年
材质:丝网
尺寸:画心尺寸57x79cm,纸张尺寸63x85cm
版数:AP
一间房屋,是一个人居住的空间。当他被拆除之后,留下的是一片消失的空间。就像鸟儿寄居在山石洞穴、树干枝头当中,被现代文明毁坏的家园一样。画面以山石比喻鸟儿居住的家园,各种线条颜色的鸟,暗示即将消失、还未消失、已经消失鸟的种类。呼吁大家建立环保意识,保护身边的物种就像保护自己的空间一样。否则失去的是对生活的寄托和美好的回忆。
05/
朱然然
1994 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本科
现生活工作于重庆

朱然然 | 看起来很美
年代:2017年
材质:铜版
尺寸:画心尺寸56x43cm,纸张尺寸72x43cm
版数:28/30
五个闰土和他们的狼狗,棕榈树和突然坠落在地的成熟的果实。从平坦的土地上钻出来的仙人掌类植物。这是在旅行南方后跟随我的奇幻梦境。
06/
王昌淦
1985年生于广东潮州
200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200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并获学士学位
201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石版画专业并获硕士学位

王昌淦 | 历史之镜之四·鸿毛与航母
年代:2014年
材质:石版
尺寸:画心36x36cm,纸张50x56cm
版数:20/25
王昌淦运用一种制造静态感的石版画技法来呈现快速消费的信息内容。他所选择的题材均为时事内容:钓鱼岛、转基因、马航失联客机等。但他以静止和凝固的手法处理这些题材,使得事件像是静物般冻结在画面当中。石版画独特的肌理效果让这些本来尖锐的事件顿时披上了温柔的外衣。细腻丰富的灰层次提炼出一个无比大的自由空间,像是黑洞,把一件件充满争议的事件吸入并消解。王昌淦把时事内容的速度感抹去,让它们像是尘埃般慢慢沉寂下来,从而给画面带来“历史感”,让画面内容成为真正的“历史之镜”。
——邱志杰(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 策展人)
07/
李军
1985年出生于安徽
2019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
现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讲师

李军 | 美丽新世界01
年代:2013年
材质:石版
尺寸:画心尺寸60x37.5cm;纸张尺寸70x54.5cm
版数:7/10
我将有生命的植物变成无生命的石头,用反差与置换的手法表达这样一种现象:任何鲜活的生命都可能在一种机械化的生存方式中变得冰冷、脆弱且难以接近。这种表达手法从人像开始,进入到对自然界的改造,无意识的植物似乎更能反映一种无奈和无辜。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