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树青(Ma Shuqing)于1976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后留学德国,深受Troeger教授及Jerry Zeniuk教授的薰陶并于1989年荣获慕尼黑美术学院自由绘画系的硕士学位。在1994年,他移居法国巴黎和普罗旺斯,直至九年后在2003年他再次回到北京,成立他位于798艺术区的工作室。由2015年至今,他为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特聘教授。现⽣活⼯作于北京及巴黎。马树青的作品曾多次于中外艺术展上展出,当中包括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科隆艺术博览会及北京艺术博览会等。他也在许多城市举办过个展和群展,包括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科布伦茨、首尔、香港、上海和北京等。曾获“1987 油画《牧牛图》参加第一届中国油画展(获优秀奖),1987”、“第六届全国美展 油画《嫁女》入选并评为优秀作品,1985”、“获德国 KUNST RAUM DAXER HEIMHAUSEN 奖学金,1992”。马树青的绘画行为造就了一个独立的以色彩和时间构建的二维视觉空间。从八十年代末留学德国开始,马树青便执着于抽象绘画的探索研究。他的绘画体现了自我和精神性渗透于绘画过程的真实还原,呈现出纯粹极简的色彩与视觉感官空间。科纳艺术中心(KCCA)开幕展 | 史鉴未来,马树青参展作品。
马树青(Ma Shuqing)
《无题》,2015-2019
丙烯木板
220 x 193 cm
“我的绘画与色彩有关,与数字有关,它们来自概念和抽象的逻辑思考,并非日常所见。”
“我觉得艺术作品最有价值的就是如何把过程呈现出来,而不是把结果呈现出来,这就是绘画的特点。比如摄影,肯定是看结果;而绘画,很多人都问你画的是什么?其实是在询问结果,跟绘画没关系。绘画绝不是为了一个结果去画,而是为了过程。这是绘画很有意思的地方,这个过程完全是私人的,所以它比摄影更私密、更个人化一些。而这个过程,只有一个人陪伴它,跟生命似的,而生命最有价值的也是过程。”马树青曾这样总结艺术创作的过程。

马树青(Ma Shuqing)
马树青认为,抽象艺术跟哲学密切相关,方法论是共通的,但方法是非常个人的。艺术家只有树立起个人的方法,作品才得以成立。“我尝试着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把时间和空间呈现出来,因为时间和空间是一个了不起的主题,是看不见的,我一定要让时间和空间看见。绘画是静止、平面的,而静止就是没有时间,平面则没有空间,我这次恰恰用最难的形式呈现相反的东西,有一些挑战,也挺有意思。”
马树青觉得,人是因为越来越理性才越来越成熟,艺术作品也是这样,“艺术作品为什么最后发展到了极简艺术,极简艺术其实就是观念艺术,哲学的一种思考,它已经非常理性了,这个时候作品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我也在做这样的努力,想让自己的思考,尤其对市场的思考,开始进入逻辑化,不再完全凭感觉。”


马树青(Ma Shuqing)
《无题2021K-1》,2021
丙烯综合媒介
57 x 57 x 5 cm
每次展览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马树青根据空间创作的。对他而言,并不习惯直接将作品拿来,然后根据作品的需要去改造空间,“我一般都是去具体空间看看,然后记录下来,想着这儿放一个什么样的作品合适,然后再筹备这样的作品,事实上,作品搬到空间可能跟之前想的又不一样,还要继续调整。整体上来说还是根据空间来把作品筹划出来。”

展览现场,“色·物·空间:马树青作品展”,KennaXu画廊(福田),2019-2020
“从一个空间可以看到另一个空间作品所传达出的美感,所以在置放作品时我们一直在根据整体空间反复做着一些更接近理想的调整,使作品的色彩、材料和空间产生着更密切的关系。展览展出的不同作品的视觉效果都是层层堆叠的,我觉得画家呈现的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一般来说过程总会被不断地覆盖淹没掉,让我们几乎很难看到,如何寻找到一个可能,将过程尽可能多的暴露给观者,成为我通过静止的绘画对流动中时间的一种追索。绘画一般都是二维式的正面观看,我不想打破绘画的这个限定,侧面仅提供给观者一种移动而非静止的观看机会。”
马树青(Ma Shuqing)
“我们的世界,无论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一切都存在于凹凸之间。绘画中凹凸成为了我作品中具体与虚拟的两个部分。”
—— 马树青
马树青(Ma Shuqing)艺术家创作时,用的是他特别定制的丙烯颜料——马树青研究这种材料已有数年:“因为我的作品有成型方面的要求,创作时也需要很长时间,它很厚,我做不到画一层等一层,于是便会选择在工作室里同时创作多件作品,上完一层色就开始创作另一件作品。也是在这种交错当中,我总能对作品产生新思考,传递新的可能性。”

《无题2020S-6》 ,2019-2020
丙烯综合媒介
59 x 59 x 5 cm
“我觉得,只对一件作品观察琢磨的话,有时候容易陷入到死胡同,太认真反而看不到。对于抽象绘画来说,很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展示绘画过程,这其中有很多意外的部分,也帮助创作者打破一些既定的想法,所以画画是不断去除的过程。我觉得今天的绘画和过去的绘画还不太一样,面对一件绘画作品目光注视的时间越短,恰恰越能接近它,因为这是一种纯粹的视觉碰撞,而非经验的教育。”
马树青长期艺术实践中最关心的问题所在:“我尽量在创作中保持偶发性的感觉,并努力让颜色成为不承载太多意义的“东西”,当人们将红色与热情联在一起时,我恰恰想尽量去消除这些人为赋予的意义,色彩之间丰富的颜色关系会帮助我去除意义,让色彩还原为中性的“物”。而关于物,我的理解是我的这些作品实际上还是平面绘画,但当颜料越堆越厚,它就成为了一个‘物体’,这是我工作很困难的地方——事实上我不想让它成为物体,从而改变了对绘画的二维观看方式,所以最后我总是试着将表层处理到平坦,从不断的堆砌回到平面,让三维式的作品维持在一种平面化的展示状态。
马树青展出的所有作品在风格形式上都是偏于极简的——没有图像、没有说明,留下的只是最基本的,形式化之后的材料与色彩在这个精美的白色空间中,而这也是艺术家认为抽象艺术非常重要的部分,帮助引导人们去发现、去想象创作的过程:“我觉得抽象艺术最高境界是秩序与理性,甚至是数学式的,而在创作层面最享受的部分则又是来自感性引发的一次次试验,艺术创作需要关注两个层面,一是方法论、二是方法。方法论是公共的,比如对时间、空间、材料等问题的思考,它是宏观的,是所有艺术家都要面对的基本主题,但方法却必须是艺术家独自一个人的,方法决定了艺术家的真正风格,所有抄袭的作品,都是因为方法的袭用。”
展览现场,“色·物·空间:马树青作品展”,KennaXu画廊(福田),2019-2020
展览现场,“渡”—非具象研究展|马树青,金杜艺术中心,北京,2022

展览现场,《3+1》马树青作品展,誌屋,北京,2022

展览现场,《渐变》马树青作品展,T6画廊,北京,2020

展览现场,马树青个展《叠加与重复》,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8
马树青的重要个展包括,《马树青作品展》,Galerie Frank Schlag,德国埃森,2022;《3+1》,马树青作品展,誌屋北京,2022;《平面之上》马树青作品展,蓝岸画廊,深圳,2021; 马树青个人艺术项目 《Painting Objectified 》,上海Art021上海展览馆,上海,2020;《渐变》马树青作品展,T6画廊,北京,2020;马树青《色.物.空间》,KENNA XU画廊,深圳,2019; 马树青个展《三原色绘画研习》,ZAP798艺术区,北京,2018;马树青个展《着悦》驻留工作室,德国杜塞尔多夫,2018; 马树青个展《叠加与重复》,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8;马树青个展《PAINTING ON&IN》,狮语画廊,香港,2018;《马树青个展》,银川美术馆,宁夏2017;马树青个展 《粉.尘》,台湾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6;马树青个展《形象研习》,璘宝轩画廊,上海,2015;马树青个展《劳作》,Cheng艺术空间,北京,2015;马树青个展《如何画出一幅性感的画》,中间美术馆,北京,2015;马树青个展《触碰》,奥沙画廊,香港,2014;马树青作品展《进行时》,元典美术馆,北京,2014;马树青作品展《自絮》,水木當代艺术空间,北京,2011;马树青个展《空间—绘画》,SHIFANG ART 画廊,德国杜塞尔多,2011;KOGO ART个展,杭州空谷艺术空间,杭州,2011 ;马树青个展,北京德国领事馆,北京,2010;Klaus Lea 画廊画展,德国慕尼黑,1993。关于KennaXu画廊 / About KennaXu GalleryKennaXu画廊立足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国际视野、个案研究、实验未来”,学术性、实验性的艺术机构。致力于为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爱好者服务的国际性艺术交流平台。KennaXu Gallery is based in Shenzhen, the Great Bay Area of China. It positions itself as an academic and experimental art institution with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by establishing the case study to perform an experimental future. We are dedicated to being an art exchange platform to serve artists, collectors and art lo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