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钧德的艺术年表(二)

边防战士 78×54.5cm 纸板油画 1977年

襄阳公园之晨 54.5×78cm 纸板油画 1977年
1970年
自部队文工团转业,被分配在上海第七纺织机械厂做工人约四年,其间与罗兆莲恋爱结婚,婚后女儿陈文诞生;四年后,儿子陈玺降生。转业后的他似“写生狂人”,对前途十分迷茫,将住房“大换小”,画了大量有关上海的速写和油画。其间结识了关良,经常出入关良的寓所,在线条、构图、想象力等方面得到关良的悉心指教。他创作的油画《沉思》(1970 年)、《古俑怀旧》(1972年)、《山景》(1973 年)等表现出扎实的造型能力,并对印象派、表现派和立体派绘画有深刻理解。
1974年
从上海第七纺织机械厂被抽调至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约半年,不久又调入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开始绘画教学生涯,先后教过“工农兵”学员,以及恢复高考后舞美系的历届学生。在此期间,对黄庭坚书法产生浓厚兴趣,临摹《松风阁》原碑拓片。创作的油画《村童》(1977年)、《复兴公园》(1977年)、《雪霁》(1977年)、《花房》(1978年)、《上海苏州河》(1978年)、《上海的早晨》(1978年)、《冬晨》(1978年)等,深得刘海粟赞赏。

有过普希金铜像的街 50×70cm 布面油画 1977年
1979年
与孔柏基等举办上海“十二人画展”,以《有过普希
金铜像的街》等12 幅作品备受关注。不久,上海《文汇月刊》发表朱金楼撰写的《油画艺坛上的一颗新星——陈钧德》;深秋,陈钧德被推荐去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在刘海粟的引荐下,拜访了张伯驹,获张伯驹赠画《梅花图》。《美术》第五期,朱扑撰文《探索创新必须从生活出发——评上海“十二人画展”中 < 有过普希金铜像的街 >》。
10月,油画《夏天的早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三十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览”。
往期精彩: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开馆时间:9:00 — 17:30;周一闭馆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