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45543_640.jpg#)
关于展览
这是一个意在对OCAT双年展的前身作一简要回顾的小展览,同时也作为OCAT B10新馆的预热展,以迎接年底新馆正式开馆。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从最初的“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到“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和“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再到“深圳雕塑双年展”,直至OCAT双年展,无论是“第一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1998)、“平衡的生存:生态城市的未来方案”(1999)、“开放的经验:公共艺术与文化社区”(2000)、“被移植的现场”(2001),还是“第五系统:后规划时代的公共艺术”(2003)、“透视的景观”(2007),抑或是“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2012)、“我们从未参与”(2014)、“飞去来器”(2021),这一系列展览不仅见证了由华侨城集团支持,最初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逐步发展成为由OCAT 深圳馆主办的“OCAT双年展”这个重要品牌项目的探索历程,见证了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AT)诞生与成长的过程,也积极地参与了深圳本土艺术生态的建设与发展。此次展览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回顾展或文献展,我们以“参与的雕塑”的视角,从过往的每届展览中选择了1—2件作品,仅只作为一个小小的提示,意在表明这一系列展览及其所探讨的议题对于公共文化建设及雕塑语言探索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透过这个小展览,我们可以看出雕塑的语言不断在扩展和变化,甚至已经辐射至装置、表演和影像等领域。所谓“雕塑的参与”或“参与的雕塑”,也不再只是限于如何重构作品与观者的关系,而是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或艺术行动渗透到更为鲜活而生动的社会场域当中。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不是雕塑已经无关紧要,雕塑变成了一个专名,我们已无法给予它一个确切的定义。而这也是“OCAT双年展”取代“深圳雕塑双年展”的原因所在。因此,此次展览既是小小的道别,也是全新的展望——我们相信,伴随OCAT B10新馆的对外开放,“OCAT双年展”亦必会创造新的可能性。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45996_640.jpg#)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46262_640.jpg#)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46465_640.jpg#)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46715_640.jpg#)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46965_640.png#)
展览现场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47496_640.jpg#)
展览地图
01
展望
关于作品
《假山石5#》,展望,不锈钢、亚克力底座,雕塑:146×63 ×48cm,底座:3 × 560 × 102cm,1997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48340_640.jpg#)
《假山石》系列曾参展“第一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1998年11月21日—1999年11月21日)
艺术家对材料的使用要求必须具有不可替代的内在思想逻辑。其“假山石”艺术计划始于1995年,以中国传统石文化为灵感来源和参照对象,以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太湖石为原型,手工打造出不锈钢假山石,这些镜面不锈钢打造的假山石呈现出与环境互动和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古代假山石是为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而不锈钢假山石也承袭和发展了“虚幻自然”的传统。艺术家认为,“假山石”作品是一个转折点,如同沙漏的中心,它的前一半是传统,后一半是现代和后现代,乃至未来的可能性。1998年,《假山石》应邀参加了由何香凝美术馆和深圳雕塑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深圳雕塑艺术年度展”,在公共空间中展出。本次展览再次呈现这件代表性作品。
关于艺术家:
展望,1962年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展望被公认为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其艺术形式涉及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和录像,《假山石》系列是其观念雕塑的代表作。展望的创作植根于自身成长所处的文化背景和对中国传统的理解,同时也试图以个人视角诠释传统文化在当下的面貌,通过独具的创意重新演绎历史、传统、精神性和大自然,并诗意地传达人的状态与感受,透过作品交叠地论及城市化、人造仿真与工业化等题旨,而作品材质的选择又能导引出创作内涵。展望在中国美术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今日美术馆、龙美术馆举办过大型个展。曾参加上海、威尼斯、新加坡、夏威夷等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和三年展。其作品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及伦敦大英博物馆,旧金山Deyoung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02
姜杰
关于作品
《梦蝶》,姜杰,铜,200×80×300cm,1996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49121_640.jpg#)
《梦蝶》曾参展“第一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1998年11月21日—1999年11月21日)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轻松惬意,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艺术家借用了一个典故表述自己对生命状态的理解,庄周或是蝴蝶都只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1998年,《梦蝶》应邀参加了由何香凝美术馆和深圳雕塑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深圳雕塑艺术年度展”,在公共空间中展出。本次展览再次呈现的是《梦蝶》的另一个版本。
关于艺术家:
姜杰,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个展包括“大于一吨半”(2014、2015),“向前进向前进”(2012)、“粉色乌托邦”(2010)、“姜杰个展”(2003、1998)、“临界点”(1994);群展包括“记忆术”(2021)、“China 8”(2015)、“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第二届CAFA双年展”(2014)、“ 视象: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造型艺术展”(2012)等。
03
向京
关于作品
《尽头》,向京,玻璃钢着色,玻璃钢着色雕塑、墙、球面镜、凸面镜,雕塑每件171×68×55 cm,2000 - 2022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49824_640.jpg#)
《窥》曾参展“平衡的生存:生态城市的未来方案——第二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1999年10月16日—2000年10月16日)
《尽头》属于艺术家创作的“镜像”系列,也是这个系列中含义最具开放性的一件作品。“镜像”这个主题起源于艺术家对镜子中的事物与真实事物之间关系的兴趣:一方面,镜子折射出的事物形态并不是真实事物本身;另一方面,人们观察镜中事物的视角也包含着自我关照。无论是观看自身,还是观看他人,以及观看“观看”,这件作品敞开了观看的主体,拥有不同的观看情境。1999年,艺术家向京的作品《窥》应邀参加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第二届深圳雕塑艺术年度展”,本次展览重构式呈现了与《窥》作品观念一致的作品《尽头》。
关于艺术家:
向京,1968年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04
隋建国
关于作品
《中国制造》,隋建国,模型,1999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50690_640.png#)
《中国制造》曾参展“平衡的生存:生态城市的未来方案——第二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1999年10月16日—2000年10月16日)
《中国制造》是艺术家早期的代表性作品。1999年,艺术家在广东东莞的一家玩具制造厂,发现所有的机器都很老旧,老板说是从中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整机搬运过来的,也许它们曾经在韩国和日本也担任过生产重任。亚洲四小龙都是从“XX制造”开始经济起飞。艺术家认识到,这些小小的恐龙玩具,近百年来长相没变,但是腹部的“XX制造”却在不停地更换,可见这些塑胶玩具身体里面暗藏着巨大的力量。于是艺术家就将三个塑胶恐龙玩具,放大到5米多高,让它们腹部标注的“Made in China”被所有人都看到,作品应邀参加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第二届深圳雕塑艺术年度展”。在这组作品中,“Made in China”,就成为中国经济起飞与中国巨大生产力的象征。本次展览展出这件作品的三个恐龙模型。
关于艺术家:
隋建国,1956年生于山东青岛,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一职多年。隋建国被认为是“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早也最远的中国雕塑家”,他将雕塑形态和材料纳入到观念主义实验的到过程,他的艺术无论是意义取向还是材料选择都具有极为宽广的视野,他习惯以挑战的方式面对多重可能性。隋建国曾多次参加国际艺术群展,其中近期的有“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第四届广州双年展”“第九届巴腾贝格雕塑双年展”“罗丹百年大展”等,个展曾在旧金山亚洲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纽约中央公园、OCAT 深圳馆、纽约佩斯画廊等重要艺术机构举行。2016 年发起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并于同年联合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和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组成“现当代雕塑理论译丛”编委会。
05
王鲁炎
关于作品
《悖行者》,王鲁炎,金属零件,1996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52043_640.png#)
《行走者》曾参展“开放的经验:公共艺术与文化社区——第三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2000年12月12日—2001年12月12日)
2000年,艺术家王鲁炎的作品《行走者》应邀参加了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第三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其“行走者”在同一时刻既前行又后行,既不前行又不后行;既不是不前行,又不是不后行的悖反行进状态。本次展览所邀请的是艺术家于1996年创作的具有思辨性的《悖行者》系列作品,该作品体现了艺术家技术工人出身背景的缜密思考和悖论视角的工作方法。
关于艺术家:
王鲁炎,出生于1956年,他是中国现当代艺术30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于1979年参加“星星画展”,1989年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等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展览。王鲁炎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与其他艺术家合作,完成了其非感官方式的观念性作品“触觉艺术”以及以数学方式取消艺术家个性的“新刻度小组”作品。其个人主要作品围绕着事物之间的悖论关系展开,令进入其中的判断被后一个势必产生的判断所否定。他的作品摒弃任何使思想终结的结论性的东西,系统而持续性地建构其思想性的“质疑的视觉”。
06
何岸
关于作品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52808_640.jpg#)
《想你,请与我联系》,何岸,灯箱,145×610×70cm,2000年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53090_640.jpg#)
《想你,请与我联系》曾参展“开放的经验:艺术与文化社区——第三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2000年12月12日—2001年12月12日)
《想你,请与我联系》是艺术家何岸参加“第三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在地创作的作品。2000年,一个灯箱广告牌,立在深南大道上,内容就是标题“想你,请与我联系”,以及艺术家的手机号。展览期间,艺术家接到了无数观众的电话,这件作品让艺术家与深圳这座城市的人们建立起了特别的联系和交流对话。
关于艺术家:
何岸,艺术家,1971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9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07
张永和
关于作品
《戏》,张永和,舞台装置(影像记录,2022年),14分27秒,2001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54277_640.jpg#)
《戏》曾参展“被移植的现场——第四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2001年12月12日—2003年12月11日)
艺术家用极简主义的方法创造了一个等大于传统戏台的抽象戏台,既是一个空间的雕塑,也是一个建筑的雕塑。艺术家希望它既具有象征的功能,来满足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还具有实用的功能,将戏台作为休闲和玩耍的场所。这件作品曾于2001年参加“被移植的现场——第四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呈现在华侨城公共空间。本次展览以另一种方式呈现这件作品,艺术家邀请粤剧演员在装置作品《戏》上表演粤剧经典剧目《牡丹亭》的经典桥段“游园惊梦”,并拍摄记录形成影像作品,展现《戏》作为当代艺术的“戏台”与传统文化的连接。
关于艺术家:
张永和,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曾在2011至2017年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于1984年获得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建筑硕士学位。自1992年起开始在中国实践,1993年在美国与鲁力佳创立非常建筑。他曾荣获诸多奖项,如1986年荣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美国“进步建筑”1996年度荣誉奖,200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2006年获美国艺术与文学院的学院建筑奖,2016中国建筑传媒奖实践成就大奖,2019年Domus世界最佳100+建筑事务所,2020年度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建筑奖等。
08
蒋志
关于作品
《安慰洞》,蒋志,声音互动装置,尺寸可变,2003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55013_640.jpg#)
《安慰洞》曾参展“第五系统:后规划时代的公共艺术——第五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2003年12月12日—2005年12月11日)
这件作品源自于艺术家对城市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形成了这项有温度的“艺术治愈”计划。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人们有可能会承受不了现代生活的压力而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件感应装置作品以艺术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心理的慰藉。当人们向“安慰洞”喊一声的时候,就会得到相应的回应和鼓励,比如,“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2003年,艺术家蒋志的作品《安慰洞》应邀参加了“第五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本次展览再次重现这件作品。
关于艺术家:
蒋志,1971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现生活工作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在1999年参加“后感性:异形与妄想”展览后,蒋志成为同时代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员。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跨媒介性,涵盖影像、绘画、摄影、装置、诗歌还有小说。蒋志曾获2010年改造历史(2000-2009年中国新艺术)学术大奖;2002年香港国际电影短片节“亚洲新势力——评委会大奖”;2000年中国当代艺术提名奖(CCAA)。
09
徐冰
关于作品
《背后的故事:浮恋暖翠》,徐冰,综合媒材装置,400×60×241cm,2018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背后的故事:浮恋暖翠》曾参展“透视的景观——第六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2007年12月16日—2008年5月20日)
《背后的故事》是艺术家持续创作十多年的代表性作品,该创作始于2004年,它以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法还原了中国古画的内容,浓缩了关于虚实、内外、古今的多重对话。作品的灵感来自于艺术家经西班牙转机时在机场办公区看到毛玻璃后面透出的一盆植物的剪影,它很像一幅水墨画,这让艺术家想起郑板桥“依竹影画竹”的典故。《背后的故事》是用“光影”和“空气”“画”成,艺术家尝试用塑料袋、干枯植物、麻丝、纸张、编织袋及各种废弃物在灯箱的半透明玻璃后面造型,借灯箱的“光”与物的“影”,达到观展者透过正面的玻璃观看时像是在看一幅幅笔触飘逸,意境空灵的泼墨山水画。2007年,艺术家徐冰的作品《背后的故事》应邀参加了“第六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本次展览再次呈现该系列作品。
关于艺术家:
徐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1999年获得美国创造性人才最高奖“天才奖”。2004年获得首届“Artes 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2018年荣获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艺术创作奖”。作品展出于中国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威尼斯双年展等艺术机构,并被广泛收藏。
10
宋冬
关于作品
《移山》,宋冬,装置,尺寸可变,2007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56722_640.jpg#)
《移山》曾参展“透视的景观——第六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2007年12月16日—2008年5月20日)
“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是艺术家宋冬的艺术哲学,他以此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移山》是其中的一件参与式作品,艺术家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沙山形盆景,用沙子堆砌而成一个玩耍的娱乐休闲空间,观众被允许进入其中玩沙子。2007年,艺术家应邀参加由OCAT主办的“第六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在地创作了此件作品,本次展览再现了这件参与式作品。
关于艺术家:
宋冬,1966 年生于北京,1989 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宋冬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艺术家,其艺术形式横跨行为、录像、装置、雕塑、摄影、观念绘画、策划和戏剧等多个领域,对人类行为短暂性的观念进行了探索,用“无界”的理念进行创作和生活。先后参加了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国际艺术展,并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等举办大型个人展览。其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英国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和香港M+博物馆等重要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曾获光州双年展大奖(2006), 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装置新媒体大奖(2010),基辅双年展奖(2012), 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家(2012), 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杰出贡献奖(2014)等奖项。
11
尉洪磊
关于作品
《“I”系列》,尉洪磊,雕塑、绘画,雕塑:203×160×60cm,213×81×40cm ,211×110×31cm,绘画:每件51×40.5cm / 50×40cm,2019 - 2020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57527_640.jpg#)
《顺时针的旧世界》曾参展“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2012年5月12日—2012年8月31日)
银色的“I”系列站立雕塑延续了艺术家2012年参加“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作品《顺时针的旧世界》的雕塑语言,这些雕塑和当年的作品都是淡银色,在抽象形体上都参照了太湖石的样式。艺术家将立体的雕塑与平面的绘画并置,雕塑和绘画如同一棵大树上的枝叶,它们既独立存在又同时构成一个整体。由黑白黄三色完成的绘画,灵感来自于印象派的点彩画法,这种手法模拟了雕塑通过光影在凹凸中形成的立体感转移到了平面。这些作品也折射出艺术家的一些日常经历,比如一片云或是一个形状,衣服的质地或是天气的变化,从室内窗户看出去的景色,等等,那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完美。这些完成的作品是物质、现实和经验交错的复合体。
关于艺术家:
尉洪磊,1984年出生于内蒙古,现生活在北京。他的创作将秩序和情感记忆结合到一起,用文字的方式制造出氛围的叙事性。通过对具有象征性的物体进行选择,材质的加工与转换,刻意的重复与排列摆放,探讨思想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还将观众放入一个受到限制或可以安排的空间中,探讨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之间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方式的差距。他的作品曾在V&A博物馆、韩国国立当代美术馆、OCAT深圳馆、上海美术馆等机构展出。
12
特雷勒沃·卡雷勒侬&
奥利维·珂克塔-卡雷勒侬
关于作品
《抱怨合唱团》(静帧),特雷勒沃·卡雷勒侬和奥利维·珂克塔-卡雷勒侬,文献视频,2014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58824_640.jpg#)
2014年“我们从未参与——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期间,OCAT深圳馆以公共艺术项目的方式组织观众参与“深圳抱怨合唱团”
《抱怨合唱团》是芬兰艺术家特雷勒沃·卡雷勒侬和奥利维·科克塔-卡雷勒侬在2005年发起的持续进行的开源项目。世界各地的人都被邀请以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方式参与表达“抱怨”,这些内容被改编成歌词,配音然后以歌曲形式被演唱出来。这些抱怨包括他们在各自城市的寻常牢骚和不同焦虑,本土语言的表达和有内涵的玩笑渲染着每一个项目,并非常具有地方特色。2014年,在“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期间,OCAT深圳馆以公共艺术项目的方式组织观众参与“深圳抱怨合唱团”,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招募、组织创作和演练,让市民共同参与和完成一件不同寻常的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演唱。这个独特的艺术项目通过幽默的方式化解了人们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心境,用有趣的方式将抱怨转换欢快的乐章,将“抱怨”转换成积极的能量传递给更多人。本次展览呈现了当时深圳抱怨合唱团的表演影像。
关于艺术家:
“抱怨合唱团”是一个由艺术家特雷勒沃·卡雷勒侬(Tellervo Kalleinen)和奥利维·科克塔-卡雷勒侬(Oliver Kochta-Kalleinen)于2005年发起的社区艺术项目。他们的共同实践始于2003年,往往基于创造性的合作方式,结合如电影、表演、游戏设计、实验性教育等不同领域的语言和方法展开。特雷勒沃和奥利维曾获2012年AVEK媒体艺术奖和2014年芬兰艺术奖。
13
厉槟源
关于作品
《洪流》,厉槟源,行为,单频影像,19分46秒,2017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459824_640.jpg#)
《洪流》曾参展“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之“阻力”单元(2021年12月19日—2022年5月22日)
在一次家乡大水期间,艺术家跳入家乡的河流后,迎着湍急的洪流逆向而游。在3分多钟的时间里,他倾尽全力,奋力向前,只为保持“原地不动”。艺术家厉槟源的很多作品就像是发生在日常社会中的一个场景,他所展现的,不是某个故事,而是生活中的事实。在水里,你可以利用它,但也很有可能会被吞噬,只有身在其中,和它发生关系的时候,你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关于艺术家:
厉槟源,1985年生于中国湖南永州,201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他的作品曾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地展出,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厉槟源通过行动、录像和行为艺术表演进入日常社会的不同领域,探索身体、物质、观念认知和社会价值。其艺术实践占据了城市和农村空间,包括公共空间,自然环境或偏远的后工业区;他利用身体作为雕塑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以及利用断裂和重复来展现雕塑和表演如何交织在一起。他获得“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优异奖(2015),“第 37 届卡塞尔纪录片电影展”金钥匙奖提名(2020),第十四届 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2020),第十七届 Sovereign 杰出亚洲艺术大奖(2021)。
14
童文敏
关于作品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500059_640.jpg#)
左:《海浪》;右:《草坪》
图1:《海浪》(静帧),童文敏,行为,金之岛,印度尼西亚,单频录像(彩色,无声),19分46秒,2019年
(静帧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图2:《海浪》曾参展“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之“百物之息”单元(2021年12月19日—2022年5月22日)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图1:《草坪》(静帧),童文敏,行为,中国重庆中梁村,单频录像(彩色,无声) ,5分58秒,2018年
(静帧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图2:《草坪》曾参展“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之“百物之息”单元(2021年12月19日—2022年5月22日)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在《海浪》中,艺术家童文敏身体随着海浪在沙滩上运动;在《草坪》中,童文敏穿着草坪缝制的大衣趴在草坪上,缓慢地站立起来……艺术家将身体与海浪、草坪融为一体,她的行为艺术回归探讨人本身的感知。艺术家说,“当我准备好迎接巨浪。结果它根本就没有碰到我;有时候感觉很安静,啪的一下却把我打得很远。每一次的遭遇都不一样,完全是等待未知的到来。”
关于艺术家:
童文敏,1989年生于中国重庆。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童文敏的创作常常聚焦于外部环境与个体感知的交叉地带,通过看似背反逻辑的行为,激发微妙且具启发性的行动及其视觉诗意。通过时常简化的或具规律性的动作,在语义丰富的情境中提示身体与行动的寓言性品格。童文敏近年在美凯龙艺术中心,北京;原美术馆,重庆;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佛山;空白空间,北京等地举办个展/双个展,并参加了利勒哈默尔美术馆,利勒哈默尔;和美术馆,佛山;OCAT 深圳馆,深圳;天目里美术馆,杭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Koganecho Area Management Center,横滨;Asian Art Museum,旧金山;House of Egorn,柏林;BARRAK,冲绳;回应-国际行为艺术节和会议,东京,福岛;阿德莱德艺术中心,阿德莱德;以色列ZAZ国际行为艺术节,特拉维夫等机构群展和艺术节。童文敏曾获得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2018);第八届新星星艺术奖第一等奖(2018);第五届明天当代雕塑奖(2017);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评选嘉许艺术家(2016)。她亦入选瑞士文化基金会艺术家驻留项目,瑞士(2021);Offshore Residency,金之岛(2019)等驻留项目。童文敏现工作生活于重庆。
展览信息
展览总监
方谊翎、冯峰
参展艺术家
展望、姜杰、隋建国、向京、王鲁炎、何岸、张永和、蒋志、徐冰、宋冬、尉洪磊、特雷勒沃·卡雷勒侬和奥利维·珂克塔·卡雷勒侬、厉槟源、童文敏
策展人
鲁明军、方立华、易东华
助理策展人
王静晗、王俊艺
展期
2022年9月8日-2022年11月8日
地点
OCAT B10新馆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B10栋
观展指南
请扫下方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预约观展,成功预约后请截图保存预约成功页面,请于预约时间段入馆参观。入馆时,请向馆方工作人员出示预约成功页面截图。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501965_640.png#)
因疫情防控需要,开馆期间将实行动态管理,观众入馆参观需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一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避免人员聚集,配合测温,扫描场所码,出示绿色健康码、行程码并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
请观众朋友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文明观展,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
正在展出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502168_640.png#)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502559_640.jpg#)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502793_640.jpg#)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503059_640.jpg#)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21009/170503387_640.jpg#)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