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无法准确说出戏剧是什么,我只知道我不希望戏剧应当具有的样子:对从外部观察到的日常动作的描述。”
——让·热内 《如何表演<女仆>?》(1963)
《女仆》是一部晦涩抽象的作品,热内在其中运用了多种风格的语言,一句台词中可能既有高雅的诗句,又有下流的陈述。演员需要演角色,需要演“角色正在扮演的角色”,还不得不从“戏中戏”中随时跳进跳出,这是这部作品表演方面的难度。

现场剧照 | photos by SUSKITA
这部作品所描绘的不仅仅是两位女仆的阴谋与命运,它所想要传达的意义广阔而深远。
正如热内在1963年写下的《如何表演<女仆>?》中所言:
“这部戏不是对仆人命运的辩护。”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即一种隐含了喻意的叙述形式。我创作这个故事时,第一个目标是通过不断提醒和拒绝提醒自己我是谁,来让我自己倒胃口。第二个目标,就是在演出空间里建立起一种不适感。(观众在观看时)应当既相信剧情,又拒绝相信剧情。”
一桩命案 | 一部作品 |
1933年2月2日,法国勒芒市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命案:因为一件小事,一对姐妹以残忍手段杀害了她们的雇主及其女儿,并挖下了她们的眼珠。
这对姐妹姓帕品,她们共同在一户人家做仆人,死者即为这户人家的女主人及她的女儿。据悉,这对姐妹长期受到女主人的压迫,积累了许多不满。该案件一时在法国掀起惊涛骇浪,后被命名为“帕品事件”。

现场剧照 | photos by SUSKITA
《女仆》中的人物塑造与剧情设置都很容易令人想到这起案件。据称,热内在结束了外籍军团生涯返回法国后,于《侦探》杂志中读到了这则新闻。他的作品《女仆》也确实带有该案件的影子。
不过,热内为了不让人们将该作品看作是“对社会新闻的总结” ,而否认自己创作时受到了“帕品姐妹事件”的影响,并在一封1943年给朋友的信件中写道:“你一定是想到了帕品姐妹的故事,不是吗?呃,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
喜剧 vs 悲剧 | 怜悯 vs 恐惧 |
《女仆》是一部悲剧性与喜剧性并存的作品。编剧选择了讽刺戏谑的方式,来营造出一种喜剧效果。《女仆》中的两个主角,是两个典型的“非正统派主角”,她们迷失在了一个充满敌意的宇宙之中。其独特之处,在于剧中两位女仆贯穿剧情始终的,疯狂和苦恼交织的心理状态。
观众很容易会对两位女仆产生即怜悯、又恐惧的感情:人物本身的痛苦会激起人们的同情心,而她们畸形又可怕的行为(热内自己这样形容她们的行为),则会令观众不自觉地想要逃离。


荒诞派? | 残酷戏剧? |
荒诞派剧作家通常将作品的喜剧性与悲剧性融于一处,令观众感到不舒服,这是为了让他们意识到世界的反常与怪异。
尽管《女仆》十分符合这一特征,也经常被标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然而实际上,热内的剧作更接近于阿尔托后来提出的“残酷戏剧”。

安托南·阿尔托(1896-1948)
在“残酷”一词背后,隐藏着的是“存在的痛苦”,残酷不是对他人的残忍行径,而是展示或揭露出内在现实的一种方式。阿尔托在1926年写道:“我们从事戏剧活动,不是为了表演剧本,而是为了实现在头脑中晦涩不明、被埋没、未被揭示的一切,以一种物质投射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一观点完美概括了《女仆》的内在精神。热内通过该作品希望达到的目标,是看到他自己:“我去剧院是为了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热内《如何表演<女仆>?》,1963)

让·热内(1910-1986)
热内给他的读者带来了困扰。一切看似肮脏和下流的东西,在他那里都显得十分高贵。他或许读过波德莱尔的作品,才会像他一样,从污泥中变出黄金。

中法文化之春2022年度项目
上海大剧院· 中法舞台经典剧作系列演出
女仆
Les Bonnes
语言:中文
演出时长:100分钟
演出时间
2022/10/13-15 19:30
2022/10/16 14:00
演出地点
上海大剧院 • New Box小剧场
演出票价
180元/280元

上海大剧院小程序
主创人员
编剧:【法】Jean Genet 让•热内
导演:【法】Ivan Ruviditch 卢逸凡
剧本翻译:刘宇彤、郭斯嘉、李佳颖
演员:王晓南、王韵遐、高晓燕
舞美设计:【法】Vincent Barraud
服装设计:【法】Jeanne Couaillier
服装制作:【法】Mathilde Borredon
海报设计:鲍文炜
灯光设计:【法】Jeff Ragot
音效操控:李一川
人物化妆:牛蓁蓁
舞台监督:董翔宇
宣传助理:黄雅婧
执行制作:范澄雨、郇晓飞
制作人:刘宇彤
出品单位:元剧场
(上海蝶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合作伙伴/Partenaires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
特别支持
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演员
王韵遐
饰
索朗日
元剧场演员, 曾参演契诃夫《海鸥》、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话剧版、雨果《一千法郎的赏金》、《徐霞客长三角之旅》等。
高晓燕
饰
克莱尔
元剧场演员,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MFA在读。曾参演契诃夫《海鸥》、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话剧版、挪威当代戏剧《冬季归来》、形体戏剧《形行·春刹》等。
王晓南
饰
太太
国家二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曾参演《人面桃花》(获白玉兰最佳女配角提名奖,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佐临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奖 )、《情越千年》(获浙江省牡丹奖) 、《情定北非》(获浙江省牡丹奖) 、《青春坐标之戒毒所的女人们》(江苏省金凤凰奖)、《电话方程式》(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最佳女演员提名)等。
导演

[法] Ivan Ruviditch (卢逸凡)
元剧场创始人,法国汉学家、话剧导演、华东师大中文系副研究员。执导剧目:契诃夫《海鸥》、《贾科梅蒂的画室》、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话剧版、克劳迪娅·斯达文斯凯导演的《黑鸟》、《天窗》(担任副导演)等。2019年获上海市人民政府“白玉兰纪念奖”。

现场剧照 | photos by SUSKITA
剧情简介
索朗日和克莱尔是两位女仆,也是一对姐妹。她们共同在来自上层社会的女主人“太太”家里工作。两人经常趁主人不在家时,玩起被其称为“仪式”的角色扮演游戏,扮演的对象就是她们的主人“太太”。这天,恰逢妹妹克莱尔扮演“太太”,而姐姐索朗日则扮演自己的妹妹——女仆“克莱尔”。
早一些时,妹妹克莱尔在姐姐索朗日的怂恿下,写下一封假的揭发信,将太太的情人“先生”弄进了监狱。然而,先生随后被释放,并约太太见面。为了防止自己的行径被揭穿,两姐妹企图在茶中下毒以杀死太太。
她们的阴谋能否成功?她们又能否拯救自己的“精神苦难”?

现场剧照 | photos by SUSKITA

“中法文化之春”是中国境内第一外国艺术节,也是法国境外最大的法国艺术节,今年已第16届。2022“中法文化之春”在国内25个城市呈现超过70个项目和200多场文化活动,涵盖视觉艺术、音乐、戏剧、电影、舞蹈、时尚、图书与思辨等众多领域, 持续促进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自由。”
元剧场
元剧场初创于2015年,是一个致力于戏剧维新的剧场实践团体,由法国导演、汉学家卢逸凡(Ivan RUVIDITCH)创立。历经几年的发展,元剧场已与国内外众多专业戏剧机构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如法国里昂国立高等戏剧学院(ENSATT)、巴黎楠泰尔大学戏剧系、苏州昆剧传习所等。2019年,元剧场团队逐步开始其社会化与商业化进程。如今,剧团已拥有自己的专业团队,包括数名中国演员、数位中国编剧,及几位致力于元剧场演员培训的教师。元剧场制作演出的剧目,探索了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

执编 菲儿|责编 Maurice
内容提供 元剧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