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艺术家李文光、李晓静、刘玉洁、罗月明、

钱佳华、任日、陶轶、夏青勇与朱佩鸿

在藝術門画廊上海空间

共同呈现全新群展《象由心生》


展览日期

2022年9月24日至10月30日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

上午10:30至晚上7:00


画廊地址

藝術門,中国上海香港路117号2楼203室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象由心生》藝術門群展 展览现场


本次藝術門画廊上海空间,以群展《象由心生》的形式呈现了9位青年艺术家:李文光李晓静刘玉洁罗月明钱佳华任日陶轶夏青勇朱佩鸿的系列作品。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本次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中,所有参展艺术家在“心象”与“画迹”之间,都选取了一种顺其自然的工作方法,在强化材料物性自然呈现的同时,弱化了人的主体意识,使人与物之间形成一种均势,人的情绪与材料之自然质性在作品创作中本然契合,还原出物之自在灵性。以下是艺术家们对于自身艺术创作的自述:



李文光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李文光,《静水深流》,2021,布面纸本拼贴、中性水笔、树脂,122 x 123 cm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静水深流》作品细节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李文光


在艺术家李文光的创作过程中,他导入一种数学性的“抽象公式”,在网格化的框架中缓慢的、重复性的匀速排线。其作品中所呈现的不仅是图像的物理性形式,也是隐藏在这个构图背后的那些微妙的、不易察觉的手写痕迹,这些痕迹饱含艺术家在特定时刻的心理、知觉和情感经验。


 “我想要在有限的语言里面去表现更多的事物,蓝色系列的作品想借助生活的一些场景‘借题发挥’。”




李晓静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李晓静,《节肢动物》,2009,布面油画,150 x 150 cm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节肢动物》作品细节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李晓静


李晓静的作品将非具象的和可辨识的形式结合起来,很多作品都与自然现象有关, 如蜘蛛、树叶、影子和小鸟等。她着力于探索时间和空间的非线性,及其整体混沌感,其作品超越了画面本身所描绘的内容,给观者“画外之境”的联想。


“比较关心一些类似于感觉、感受中的东西,认识和思维等,比如看待一个对象的角度,一种综合、浑厚、丰富的难以确定的存在,阳光在空间中的感受,以及尝试从它们自身出发来呈现。”




刘玉洁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刘玉洁,《白光穿过白光之三(致敬丹·弗莱文)》,2022,布面油画,170 x 56 cm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白光穿过白光之三(致敬丹·弗莱文)》作品细节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刘玉洁


刘玉洁的艺术创作着力于探索装置艺术与平面绘画在空间上的关联性;二维平面绘画通过空间的切割和重组实现画面的纵深感和三维空间性,并与装置作品所在的真实三维空间交错呼应,生成出一种新的空间叙事结构。


“《白光穿过白光(致敬 Dan Flavin)》的光线在空间中如瀑布般倾泄下来,它将绘画从画框中解放,让它们化为美妙、自由的状态在空间中流动。它成为了一种悬浮的、气体般的想象。某种程度上突破了物理性的存在,从而接近一种不可见。无论是 Dan Flavin 的灯管,或是东方传统绘画中的瀑布,它们在这样的空间中,都接近一种不可见。”




罗月明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罗月明,《泡泡之七》,2022,布面丙烯,69 x 45 cm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罗月明《泡泡之七》作品细节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罗月明


自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毕业后,受聘于敦煌研究院,从事敦煌壁画的研究与修复工作。罗月明的艺术创作中囊括宇宙万千,灵感最早源自于艺术家童年的回忆,过往的记忆与当下真切的感受,生成出具有未来感的“物象”,似乎可以看到万物诞生之初的基本结构,及其画面内在不断生长的视觉联想。 


“本次展览展出了我两种材质的作品。素描作品灵感最早源自于童年的回忆,那些无法忘却的东西存储着某种能量。当把他们描绘出来的时候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最初的天体样式。在此基础上,当下生活的感受也成了塑造的养料。这种关注记忆与感受,即过去与现在生成了具有未来感的“物”。我乐此不疲地关注于所造之物的细节,在那些描绘小生物和有场景意识的作品中,使用多种质感并存的方式以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作品延续之后,我的关注点开始更多地转移到作品形式的问题上来,探寻形状与边缘的关系,并努力达到画面的稳定和平衡。相较于素描作品的金属感光泽,丙烯作品使用了手工性更强的排线方式进行过渡,也更关注于材料绘制的层次感。”




钱佳华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钱佳华,《对比分布》,2022,布面丙烯,40 x 30 cm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对比分布》作品细节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钱佳华


钱佳华的绘画强调画面的扁平透视,艺术家以画布的物理边沿作为界线,通过持续地覆盖、切割与牵引,将创作过程中的一个个充满戏剧性的瞬间,最终定格为画面中极具代表性的堆叠、拉扯、尖角等视觉元素。


“参展的四件作品是在居家隔离前后完成的。我重组了一下工作室仅剩的绘画材料,画框、画布、底料、颜料也因为这次“行动”更新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矩形边界,每一个创作步骤也因此诞生。”




任日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任⽇,《元塑链 II 组合》,2015,天然蜂蜡、天然⾊素、亚克⼒、丝网,H80 x W80 x D40 cm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元塑链 II 组合》作品细节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任日


任日既是艺术家,又是养蜂人,在与蜜蜂的亲密合作中,运用蜂蜡这一独特媒介,创作出让人惊艳的雕塑作品。其作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互关系。


“我与蜜蜂交互的双重方向性,构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的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非简单的单向交叉的关系。”




陶轶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陶轶,《无畏之六》,2016,布⾯丙烯,110 x 300 cm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无畏之六》展览现场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陶轶


音乐对陶轶的影响内化在其画面的色彩和构图上,而在作品中建立某种自在的秩序感是其艺术创作贯穿始终的线索。

作品《无畏》取自斯里兰卡的一座寺庙名字,无畏山寺;覆钵式佛塔的形象被抽象为一道半圆,艺术家有意识地将画面的稳定性转化为一种庄严的精神性。


“Abhayagiri 无畏山寺,法显当年留学过的地方。我取了这个名字Abhaya就是无畏的意思。覆钵式的塔的造型在这里被简化,主体反过来决定了框的大小。三米长的画布上除了这个半圆别无它物。甚至它本身也是空的。我以手臂为圆规画出弧线,画面是一系列动作的集成,画画就在是释放自己内部的宇宙。”




夏青勇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夏⻘勇,《折叠-水墨之三》,2019,⽔墨纸本,137 x 69 cm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夏青勇作品展览现场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夏青勇


夏青勇从宣纸的纸性特质上入手,把宣纸揉褶起来,自然成形,并以墨色重复渗染,干后展开宣纸,折痕的地方便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痕迹,或有或无,自然成趣。画面中的褶皴法,全然不同于传统绘画中毛笔的皴法,而具有硬边、硬朗感。颇多当代的解构与重构意义。


“中国传统文人艺术之脉千年不变,自宋代王维开始的文人山水画,以“水”为媒介,融合禅宗与道家对“水”的精神寄托;而后,南宗米芾所创米氏云烟,充分利用水的渗染,将山体模糊气化;而到晚明徐渭之大写意水墨对气感的灵动活化;再到黄宾虹以其积墨法所创浑厚华滋的写象山水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水墨绘画中独树一帜。可见,水墨的水性语言在中国文人画的美学理念中至关重要,此次展出的《折叠》和《澄心》系列作品即是延续此一传统的探索。”




朱佩鸿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朱佩鸿,《结晶体 2017-13》,2017,布⾯丙烯,80 x 200 cm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结晶体 2017-13》作品细节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 朱佩鸿


作品专注于创作过程中闪现在画面中的点、线和色块,及其相互间因聚散与消解而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反反复复直至这些碎片化的痕迹,达成一种内在的秩序,彼此间有机地互相连接,最终构建起艺术家头脑中所感知到的意识网络空间。


“绘画的时间被无限的延长,这是必要的。《我的空间》是一个没有边界的艺术作品,是抽象的,是虚无的,看似无序与杂乱,它们最终将会变得平衡、有序、自然。”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藝術門画廊群展《象由心生》|艺术家眼中自己的创作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