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专访生成艺术家郭锐文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专访生成艺术家郭锐文 崇真艺客

郭锐文 Raven Kwok,5215 #27657,2013年创作,2019年输出

伴随着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今天电子文化已经渗透到当代艺术的各个角落,我们经常可以通过各类油画、雕塑、 水墨和装置作品中感受到电子文化对整个当代艺术的强烈影响,但是在专业的艺术收藏名单中,我们对于一类基于文件形式的原创电子艺术家群体的关注度相对缺乏,而他们之中最优秀的作品,在我看来,恰恰能比任何别的形式更加直接的回应和记录着互联网时代的基本形态,成为我们区分工业化之前各个时代的最佳形式之一。所以泥轩(MUD Gallery)决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电子艺术家,让他们的作品和创作意图可以让更多收藏家和大众所了解。

在所有电子艺术门类之中,生成艺术是最古老的一门,他们几乎和计算机同时出现,也是整个计算机世界中最底层的一类,成为一个优秀的生成艺术家需要作者同时掌握数学编程和美学原创的诸多能力,所以从50-60年代至今,这个类型中的优秀艺术家一直非常稀少,晦涩的算法往往让人望而却步,但这也是这个门类的一大优势,生成艺术是诸多电子艺术门类之中最早确定成为严肃艺术存在的类型之一,他们也是一个电子艺术收藏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今天,先给大家推荐一位使用 Processing (Java) 编程语言、颇有成就的生成艺术创作者:郭锐文(Raven Kwok),30出头的他已经能够非常系统的掌握各类生成艺术技法,这是我认为构建生成艺术史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从一个比较通俗的角度来说,如果今天我们需要给职业生成艺术家下一个定义的话,郭锐文可以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更为难得的是,他本人对于整个全球生成艺术圈的生态和历史也颇有了解,这就意味着我们接下来的对谈,必将成为一场充满丰富内容的生成艺术之旅。

专访生成艺术家郭锐文 崇真艺客

郭锐文 Raven Kwok,A7AA|Demo,自相似 Self- similarity,泥轩 MUD Gallery

With:你好,郭锐文,很高兴能够和你开始这场谈话,我们希望开始构建一个有关你生成艺术的俱乐部,希望你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创作经历。能不能和我们说说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第一个创作?

Raven Kwok我中学时由于个人兴趣自学了 Flash,最初只是用软件自带的补间功能绘制一些简单的角色动画,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创作”。当 Flash 的脚本工具 ActionScript 2.0 引入后,开始接触编程,从简单的帧跳转到复杂的程序动画 (Procedural Animation) 的生成,慢慢爱上了这种通过构建背后的原理逻辑来创作视觉内容的工作方式。

专访生成艺术家郭锐文 崇真艺客

FLASH 在中国海报,2006,拍摄于央美数码媒体工作室
版权: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With:从中学就开始涉足,这确实让人惊讶,我相信你是为了生成艺术而来的人。在开始的阶段中,有没有对你产生很大影响的人和事?

Raven Kwok玩 Flash 与 AS 时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中村勇吾 (Yugop) ,Eric Jordan 与他的工作室 2advance (2AD) 以及城户雅行 (Roxik) ,他们算是当时闪客界标杆级的人物。

With:他们确实是在那个时代非常重要的先驱,现在,你是如何看待你自己作品和创作初衷的呢?

Raven Kwok我觉得自己的创作比较像是一场发散性的试验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节点吧。使用计算机代码来进行创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作品可以不断迭代也可以适配到不同的呈现媒介,这个类比也比较契合我的创作初衷:探索计算机程序算法在视觉美学表达上的可能性。

With:除了之前提到的几位以外,你还有没有平时比较关注的艺术家,可以给我们介绍推荐一些吗?

Raven KwokRobert Hodgin, Dirk Koy, Andreas Gysin, Zach Lieberman, Joanie Lemercier, Cyriak, David Firth 等等。

With:谢谢,其中有几位名家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前辈。你2020年在苏黎世开了个展,能不能和我们谈谈那次展览的经历?

Raven Kwok19年8月当时 MuDA (Museum of Digital Art) 的馆长 Christian Etter 邮件联系我是否感兴趣在那里做一个个展,我在网上检索了一下 MuDA 的信息,发现它是一个以呈现数字艺术为主的非盈利机构,我所熟悉的 Zach Lieberman, Vera Molnar, 勅使河原一雅(Qubibi)先后在那里举办过个展,个人着实有点受宠若惊,马上答应了下来。19年第4季度基本忙于筹备展出的作品。20年初由于 COVID-19 在国内的爆发,展览是否按计划进行变得有所摇摆。好在我有惊无险抵达苏黎世,以 all-in 的心态尽可能优化了展出的7件作品,也很感谢 MuDA 给予了我全力的协助让展览得以极佳的状态开放给公众。

专访生成艺术家郭锐文 崇真艺客

郭锐文 Raven Kwok,Portal , 2014创作,2019重置,2020@MuDA 展


With:确实很棒,希望大家可以通过网上了解更多信息。听说你对电子音乐也颇有投入,能不能给大家简单讲讲你的理解,以及推荐一些你觉得非常优秀的音乐人?

Raven Kwok倒也不算专业上的投入,只是由于创作性质的关系,会与一些制作人有一些项目上的合作,音乐录影带与现场演出为多。当然我个人有时也会接受委托创作 Audiovisual 类型的作品,会找一些比较熟且具有专业精神的制作人合作。近几年在国内与 3ASiC 合作比较多。

专访生成艺术家郭锐文 崇真艺客

郭锐文 Raven Kwok, Spacewarp Collab with 3ASiC, 2022


With:我见过那些作品,很有印象。你是如何理解生成艺术和电子音乐的关系?

Raven Kwok没有绝对的关联,两者本来也可以是独立的存在。但在 Audiovisual 类作品的语境下视觉与声音间的联系就相当紧密了。创作过程中会采集音乐/声音的数据,再根据自己设计的算法把这些数据映射到图形本身的视觉属性以及运动节奏,来形成联觉感。

With:除了生成艺术和电子音乐以外,你还有没有别的特别喜欢的艺术类型和作者?

Raven Kwok探索空间以及密铺结构的架上绘画,譬如 M.C.Escher,以及不少构成主义绘画譬如康定斯基、马列维奇的作品等等。

With: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看到了我电脑中的 Flash 文件,立刻感到了一种怀念,这种感受,我本人也非常强烈。所以现在,我越发觉得有必要将独特的印迹保留下来,形成生成艺术史,让未来的人们可以随时了解不同时期的原创内容和时代风貌,算法技术总是在更替,但艺术是永恒的,许多过去的作品,可能今天又具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在将来,可能只会越来越强。你觉得呢?

专访生成艺术家郭锐文 崇真艺客

纪念 FLASH(1996-2020)影响了一代人的工具


Raven Kwok赞同。计算机生成艺术以及更广义上的数字艺术都需要借助数字媒介 (无论软件与硬件) 来呈现。而软件和硬件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产生更新迭代。虽然基于程序代码的生成艺术可以不断重置适配移植到新的媒介平台,但我觉得保留那些存在过的独特体验与印迹是相当重要的,且不仅是对某个作品的历史梳理与文献记录,更应该是对整个数字艺术创作生态 (创作者,作品,软硬件) 的系统性维护。

With:我相信会有更多人的参与,中国的生成艺术史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梳理,只有这样很多工作才能开始延伸。对于新的技术,你是否有关注,比如前几年非常火的 AI GAN 技术,或者 WebGL 技术?

Raven KwokGAN 没有涉猎。WebGL 有一些,主要由于有些项目会有需要移植到 Web 页端/手机端的需要,但也没有直接写 GLSL,主要使用的还是 three.js。毕竟 JavaScript 对我而言更亲切一些,与 AS 基本是同样的语言规范。

With:全力专注于自己的语言,不断提升专业度和品质,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确实更加让人期待。下周,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个你的重要1/1系列, 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几件作品?

Raven Kwok有几件是今年的新作,依旧是自己探索K维树与自相似结构的延续,但加入了具有周期性但不生硬的规律。整套生成过程会非常自然地首尾衔接。有几件是过去作品在其他方向上的衍生,其中也包含一件互动装置,会实时采集现场观众的输入信息并进行视觉生成。

专访生成艺术家郭锐文 崇真艺客

郭锐文 Raven Kwok, 1DE94, but figurative|Demo, 自相似 Self- similarity, 泥轩 MUD Gallery


With:你觉得在生成艺术的创作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Raven Kwok生成艺术相比其他艺术形式/流派而言具有一种更“底层”的切入视角。创作者不再拘泥于单纯描绘视觉形态,而是归纳并操纵表象背后的原理与逻辑,是一种更抽象也更接近事物本质的方式。所以我觉得在创作过程中重要的在于如何精妙地制定生成规则,以及将这些想法实现的能力。这里说的精妙也并不是说一味追求实现上的复杂度,而是说生成规则可以产生独特的有趣的具有标识度的美学体验。

With:我可以在很多不同的生成艺术作品中找到你的特点,能不能和我们简单说说你形成个人美学风格的经历?你在完成一条作品的时候,从创建到最终完成,一般会需要多少时间?

Raven Kwok我没有尝试归纳过自己的美学风格,但我创作过程中往往会赋予图形结构某种意义上的“生命”:它并不是直接在画面上闪现的,而是有一套完整的诞生->成长->演变->达到饱和->消亡的过程,不同类的图形元素间也会具有相互间影响干涉的逻辑。我觉得这得益于我以前在角色动画创作中的经历与思考。让一个角色动起来与让一个角色活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

创作时长还是取决于作品本身实现上的复杂度以及输出呈现的需求,一般在半个月到三个月之间不等吧。有时我也会从某个旧作品的一个开发节点衍生出一个新的作品系列,所以时长会比较难以计算,或者即便计算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With:这个展览之后,你还有什么特别计划?

Raven Kwok这个展之后暂时没有很明确的项目排期,所以会挑几个搁置的个人项目,继续探索或者完善吧。

With:感谢郭锐文的精彩回答,今年的11月5日,泥轩电子艺术和设计空间,将为大家带来本年度最重要的活动,郭锐文个展“自相似”(Self-similarity),展览将持续三个月,大家可以亲临现场,感受我们为大家呈现的精彩内容。



专访生成艺术家郭锐文 崇真艺客

泥轩 | MUD Gallery
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6号楼5楼
5 / F, Building 6, 50 Moganshan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周二至周六 Tuesday to Saturday 11:00 - 17:30
+ 86-18217215543
小红书: 泥轩 MUD Gallery
Instagram: mud.gallery

专访生成艺术家郭锐文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