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Bottle 4》,影像投屏,18分25秒,版数 3/5+1AP,尺寸可变,2007年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艺术的权威是被建构的,亦有无数反叛者群起而攻之,艺术家迈克·凯利(Mike Kelley)就是当代的佼佼者。其创作媒介之广、艺术面貌之多样,让人难以概括分类。当观众发出“这也是艺术”的疑问时,其目的便已达到……10月27日,迈克·凯利首次中国个展“次谐波橘色深渊”在豪瑟沃斯香港空间启幕。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了解这位叛逆的艺术家。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01
挪用流行符号

艺术家举办的漫展,你想参加吗?1999年,洛杉矶艺术家迈克·凯利以风靡全球的“Comic-Con”为灵感构思了《坎多大会 2000》(Kandor-Con 2000),希望为超人粉丝提供一个互动展示的空间。可惜,这一中二但热血的计划因经费不足而未能完全实现。

“坎多大会”的构想属于艺术家“坎多”(Kandors)系列的一部分,后者是他在世纪之交为德国波恩博物馆(Kunstmuseum Bonn)一次群展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并延续了12年之久,是其艺术生涯后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坎多大会 2000》,1999/2007年,混合材料装置、视频、音频,尺寸可变,德国科隆的科技大学加不隆卡画廊(Jablonka Galerie at Technische Universität)©迈克·凯利艺术基金会,VAGA,纽约版权所有/授权,堤坝之门美术馆,汉堡 / 法尔肯贝格收藏,摄影:Lepkowski Studios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超人背诵“玻璃罩”及其他西尔维娅·普拉斯作品选段》(Superman Recites Selections from “The Bell Jar” and Other Works by Sylvia Plath)视频图像,1999年

“坎多”是什么?对于看着超级英雄故事长大的几代人来说,“坎多”并不陌生(当然,漫威粉丝可能除外)。它是超人的出生地——星球氪星(Krypton)的首都,当他尚在襁褓中时,家乡就遭到灭顶之灾,只留下首都坎多仍然存在,但被大反派布莱尼亚克(Brainiac)缩小到一个瓶子里。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动画2》(Animation 2),录像、平面显示屏,版数 共5版+2AP,35.6×55.9×7.6cm,2007年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透镜16》(Lenticular 16),透镜板、灯箱,128.3×75.6×10.5cm,2007年

后来,超人被送到地球,孤独长大。当他发现自己的身世后,超人拯救了自己的家乡,将微缩的城市放在一个钟形玻璃罩中,用氪星空气呵护坎多及其子民近30年,并将玻璃罩安置在他的私人基地——孤独堡垒(Fortress of Solitude)中。

尽管这种超能力者拯救世界的故事已成为一种套路,但超人形象——红色斗篷、蓝色紧身衣和胸口处大大的“S”——也早已化身美国流行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如今,人们仍对这样奇幻的设定上头不已,生于1954年的迈克·凯利也不例外。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城市13》(City 13),有色聚氨酯树脂、发光底座,版数 2/10+2AP,129.5×74.6cm(直径),2007-2009年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城市13》(City 13),有色聚氨酯树脂、发光底座,156.5×50cm(直径),2011年


作为星球灭亡时的末日之城,坎多代表着失去与希望、脆弱与荣光、历史与记忆。在1938年就开始连载的漫画中,关于坎多的描述零星而碎片化,甚至有前后不完全一致的情况。这种如同记忆留白的特点让艺术家十分着迷,也令其意识到“重现坎多是不可能的”。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城市3》(City 3),有色聚氨酯树脂、发光底座、丙烯,AP1/1,版数共5版+1AP,144.8×52×52cm,2007-2011年


因此那12年中,他在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声音、表演等广泛的媒介间自由切换,也在二维与三维、空间与时间之中辗转。视觉华丽、运用先进科技的创作,不仅重塑了美国流行漫画的神话,也反映了一种深层次的孤独与疏离。一颗星球唯一存活的城市,仿佛是对人类末世的隐喻。当我们凝视着那微缩版的坎多城时,或许也有更庞大的存在正凝视着我们。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城市20》(City 20),有色聚氨酯树脂、发光底座,版数 2/5+2AP,139.7×85.7cm,2011年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糖果泡沫海豚传送门的郁郁寡欢》(The Lugubrious Pastel Joys of the Candy-Froth Dolphin Portal),喷涂瓷釉、丙烯、桦木夹板、泡沫塑料、聚氨酯、PVC管、显示屏、DVD播放器、有声影像,120.7×198.1×97.2cm,2007/2009年

同时,对美国流行文化与现成品的挪用,对通俗与高雅边界的挑战,让人不禁想到波普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毫无疑问,对漫画的改造是艺术家对时代处境最及时、敏锐的反应。而从前一代艺术家手中接过反叛的旗帜,凯利继承了新达达主义的精神,并充分吸收“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的理念,在不同媒介中进一步颠覆了人们惯有的审美观念。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城市20》(City 20)局部,有色聚氨酯树脂、发光底座,版数 2/5+2AP,139.7×85.7cm,2011年


02
拒绝风格化

凯利的创作正如其人,“坎多”系列只是其中一面。他既是玩儿乐队的摇滚青年,又是热爱文学的写作者,还是创作面貌多元的艺术家。他也曾纠结过应该当作家、歌手还是专注视觉创作。不过很快,他发现自己不用选择,“艺术家”的身份可以做到这一切。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艺术家迈克·凯利,2000年,摄影:©Gerard Malanga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其艺术生涯,大概是:一个亚文化青年的叛逆之路。在凯利的后期采访中,人们或许很难将这位声音低沉、短发干练的中年男人与亚文化联系起来。然而,成长于底特律一个天主教工薪家庭的他,从小就对美国青年文化、身份阶层十分敏感,在年轻时就将叛逆进行到底。

从密歇根大学到加州艺术学院,凯利与三位艺术家同学组成了前朋克乐队Destroy All Monsters,摇滚风的妆造、桀骜不驯的眼神加上齐肩长发……放在当下,他就是妥妥的亚文化icon。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年轻时的迈克·凯利(右)与乐队成员、艺术家吉姆·肖(Jim Shaw),图源:迈克·凯利艺术基金会

这种反叛不仅浮于表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音乐、电影、文学等领域,各种先锋艺术运动相继涌现。其音乐作品也与行为艺术紧密相连,体现了对权威与准则的不屑。同时,在洛杉矶师从美国概念艺术家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多媒体先锋艺术家劳里·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后,凯利也在多元环境的滋养中进行着他的前卫探索。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扮成香蕉人的迈克·凯利》(Portrait of Mike Kelley as The Banana Man),约1983年,摄影:Jim McHugh

早期,他曾积极参与行为艺术,以现成品为媒材,其创作可见约瑟夫·博伊斯的影响,充满神秘、辛辣与幽默感。其第一件影像作品《香蕉人》从美国儿童节目《袋鼠队长》演化而来;“半人”(Half a Man)系列中的磨损玩具则体现了童年记忆与创伤主题;“记忆器皿”收集了各种塑料瓶、家用闲置物件,让人想到劳森伯格为代表的集合艺术(assemblage)……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记忆器皿墙#40》(Memory Ware Flat #40),混合媒介、木板,193×132.4×10.2cm,2003年,摄影:Genevieve Hanson

对于凯利而言,拒绝风格化、标签化是创作的基石。而作品面貌的多变与媒材的广泛不等于有失深度,他的许多系列都相互关联,有的甚至持续十年以上,可见其对每个主题的深入钻研。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啊… 青春!》(Ahh... Youth!),1套8幅染料破坏冲印照片,1991年



03
颠覆美丑框架

什么是美与丑?这是当代艺术常引发的讨论。在上世纪80年代,出于对宗教、父权等权威的反叛,恶心艺术(Abject Art)开始兴起,旨在违背人们对身体洁净与感官愉悦的反应,用作品表现被认为是肮脏或禁忌的身体机能,如伤口、疾病、体液和死亡等。

迈克·凯利则是这一艺术风格的重要参与者,他与同时代艺术家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和保罗·麦卡锡(Paul McCarthy)紧密合作,创作了《Poetics Project》《Heidi》等作品,挑战了人们对美的认知,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坚定实践者。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托尼·奥斯勒《Poetics Project》,巴黎蓬皮杜中心展览现场,2013年,图源:巴黎蓬皮杜中心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克·凯利回顾展现场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PS1(Museum of Modern Art PS1),2013年,©Matthew Septimus,图片:MoMA PS1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回顾展现场,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 LA),courtesy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Los Angeles, photo by Brian Forrest

不仅如此,其创作还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敏锐。1995年,他以自己就读的学校建筑为原型创作了装置《教育建筑综合体》,并收集了美国高中年鉴中的图片创作了365支短视频,命名为《一天消失了》(Day is Done)。除了运用整体艺术的观念,在Vlog、短视频无处不在的当下,这件作品仍能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教育建筑综合体》(Educational Complex),丙烯、乳胶、泡沫、玻璃纤维、木头,129.5×487.7×243.8cm,1995年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一天消失了》(Day is Done)表演剧照,彩色视频、音频,2分49秒,2006年,摄影:Fredrik Nilsen

参加五次惠特尼双年展、两次威尼斯双年展与两次卡塞尔文献展,迈克·凯利在艺术生涯早期就已走出洛杉矶、走向国际,被称为其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其重要回顾展曾在阿姆斯特丹根特博物馆、巴黎蓬皮杜中心、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PS1和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天主教鸟屋》(Catholic Birdhouse),油漆、木头、复合木瓦,55.9×47×47cm,1978年,摄影:Richard Stoner

如果回到凯利毕业前夕,人们会发现他的一件作品早已表达其艺术态度。1978年,在获得加州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之际,凯利创作了一件名叫《天主教鸟屋》的雕塑——白色鸟屋上有一大一小两个孔,小孔上方写着“一条困难的路”,大孔下方则是“一条轻松的路”。

这不禁让人想到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句——“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生活与艺术,处处面临抉择。显然,迈克·凯利与诗人一样选择了那条布满荆棘、人迹罕至的反叛之路。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Q&A

郭心怡

豪瑟沃斯亚洲管理合伙人


BAZAAR:此次展览名字“次谐波橘色深渊”(Subharmonic Tangerine Abyss)看起来非常拗口,有何用意?

郭心怡:展览名字是取自此次个展中一件作品的名字。纵观展览,有多件水晶生长记录影片系列作品,名字都趣味横生。这些作品混合了平庸与荒谬、天真与任性,是艺术家黑色幽默的完美体现。

BAZAAR:艺术家身上的什么特质最吸引你?

郭心怡坚持与信念感。这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生涯后期的重要创作“坎多”系列元素,“坎多”是凯利的灵感来源,他为此进行了长达12年的创作与沉思,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与研究,聚焦于文化记忆、乌托邦主义的危害、乡愁之苦等主题。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吉乔鼠的地形学模型》(Topo Gigio Topographical Model),混合媒材,212.1×129.5×78.7cm,2011年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迈克·凯利回顾展场,阿姆斯特丹根特博物馆,2012年,courtesy of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BAZAAR:加入豪瑟沃斯三个多月,你的感受如何?

郭心怡:三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上任后第一个大项目是九月的首届Frieze Seoul,这是我第一次参展艺博会,非常开心,见到了许多熟悉面孔,也认识了很多新藏家与朋友。

我目前最大的感受是,相较于拍卖行的春秋交替、征集上拍的紧锣密鼓,在画廊的项目,论是画廊展、艺博会、美术馆展览,或是整体上艺术家在亚洲地区的发展与推广规划,需要更长的时间沉淀与筹备,而不仅仅着眼于眼下

BAZAAR:相较于以往经常与藏家打交道,在画廊需要频繁与艺术家接触并建立联系,对于这两者,有何心得体会?

郭心怡:我觉得各有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相似之处是,藏家与艺术家都很有创意和想法,都有自己的叙事。而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对于藏家而言,是一份热情,是生活的一个方面;而对于艺术家们而言,是他们全身心投入其中的追求与事业。

 正在展出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展览:迈克·凯利:次谐波橘色深渊
时间:2022年10月27日-2023年2月25日
地址:豪瑟沃斯香港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编辑、文  张剑蕾
图片来源  豪瑟沃斯、迈克·凯利艺术基金会,版权所有/VAGA at ARS, NY(特殊标注除外)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全球展览

点击图片浏览展览详情


- 亚洲 -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 欧洲 -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 美洲 - 


时尚芭莎艺术 | 迈克·凯利:如何挑衅艺术?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