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南园林到塞北长城:吴冠中的无问西东之路丨中国嘉德2022秋拍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和历史上所有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吴冠中先生的艺术历程也经历了漫长的不同时期地摸索和巨大转型与飞跃。1974年,已步入55岁的吴冠中先生将绘画的重心转向中国水墨画的创作。这次转型,意义深刻,影响深远,但这并不是吴先生初次涉足中国画领域。在吴先生早年的学习历程中,曾长时间、广泛地进行了中国画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不但临摹了大量中国历代绘画精品,并跟随潘天寿先生专科研习中国水墨画。在此后几十年西画学习与创作之后,此番再次开始的中国画创作不仅使自己千锤百炼的艺术素养跃入了新的更宽广的领域,也为中国画坛吹入了一股新风,注入了一种新的气象。中国嘉德2022年秋拍,有幸征集到数件吴冠中先生彩墨创作的精品,今撷取三件先飨方家,分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可以代表其绘画精神的《古树长城》、超脱物象束缚却不失形式美感的《幽山》,以及其标志性的《江南园林》,这三件皆极富特色,在同时期的作品中属于代表性作品。
吴冠中(1919-2010)
古树长城
镜心 设色纸本
1978年作
70×84 cm.
题识:一九七八年。
钤印:吴冠中印
出版:《吴冠中作品收藏集》,第26-2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来源:北京2004 年秋季拍卖会,第473号拍品。
纵观吴先生七十年代的水墨画作品,大多呈现出相对写实、刻画细腻、深入的绘画品貌。虽长期未有对宣纸、水墨的接触,却依旧笔墨纵横、笔力挺健、笔法自如流畅、刻画生动、情真意浓,不仅顺利突破了固有程式的束缚创造出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并获得了美术界及观众的广泛好评。此幅《古树长城》即是这一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颇为写真、刻画深入的古树与纵横涂抹而出的远山长城,不仅给观众呈现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更以崭新的笔法、色彩、造型、处理,展现了中国水墨画一片从未被开垦和揭示的新的广阔天地。
画中古老的松树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这种构图方式,使得古树几欲跃出纸面之上。吴冠中以古朴苍劲的树枝入画,用浓重的墨线切凿出了枝干肌理。古树远处,则以万里长城为背景。长城置于山丛之中,笔道雄浑,转折顿挫间尤见速度感。
吴冠中喜欢画树,画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树木,他还曾专门撰写了散文,谈他对树木的喜爱。他说过:“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树在吴冠中的思想中,其实就是他的艺术。他表现了树,同时也让树代他说出了他的艺术思想。吴冠中在《老树》中曾说过:“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吴冠中《鼓浪屿》中国嘉德香港2013秋拍,成交价621万
就像在这幅《古树长城》中所看到的,吴冠中在刻画和表现这些历经沧桑的古木老树和蜿蜒长城时,很少纠结于外在的细节处理,因为这些根本就已经不再重要,纠结于此,只会束缚对其内在气质的表现。就如米开朗基罗晚年的雕塑,不再像早年对待作品那般精打细磨,因为他要做的是尽快的从精神上将这些石头中被束缚的灵魂释放出来。在吴冠中看来,这些古老的树和长城同样也不再是具体的物象,它们有着内在的精神,并且它们经历沧桑,已经超越了肌体的束缚。几乎可以说就是艺术家的化身、是艺术家的精神、也是他的艺术本身。
吴冠中(1919-2010)
幽山
镜心 设色纸本
68.5.×68.5 cm.
题识:绿寿留念。
钤印:吴冠中印、八十年代
吴冠中先生的水墨行程始于1975年,他走过了三十余年的探索路程。其间,1986年至1990年,吴冠中66岁至70岁的时候,他的水墨画进入全新的自由创作高峰期。这个时期,他饱经沧桑的艺术灵魂得到彻底舒展.他狂热地追求艺术的热情与能量得到空前自由的释放。此幅《幽山》便创作于这一时期。吴冠中认为东西方艺术如同爬山,一个从东爬,一个从西爬,爬到高峰必然殊途同归。为此,从东方走向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的吴冠中,“两家门下转轮来,摸透了双方的家底,发现愈往高处走,东西方艺术的本质愈显得一致,油彩或墨彩工具之异不是中西艺术的关键。也因在油画中趋向概括、洗练,也因油画工具先天不足,难于表达各样感受,而同时运用水墨挥写”。本幅即以水墨的画法画出,以北宋范宽大山大水构图的形式为样板,以墨勾勒线条,再平涂淡墨,绘出浑厚峻拔的主峰和小山,而异常巍峨险峻的山势和陡立的山壁,提高了画面气势逼人的直立感。壮丽山峦也让正面视角更统一,给予画面沉着、四平八稳之感。勾勒山峰的流动线条带著书法韵味,而山下以浓墨大笔挥就的树林里,又以石绿、藤黄的细笔点出色点,表现不同颜色的树。完全的点、线、面,三者有机组合而成的这幅作品,可谓是吴冠中对中国水墨解构和表现的代表。吴冠中以抽象、中国书法造型的笔触来表现景物的意境,持续了文人画讲求笔墨情趣、神形兼备之风格,也振兴了中国山水画其中最神圣的传统。进行油画民族化探索三十年的吴冠中,已经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抽象美的绘画理论,心中凝缩了黑白灰三方净土,这为他水墨画的探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十年水墨行程中,他逐渐走出水墨画“移植”自己油画的影子,最终使他的水墨画真正走向独立与创造的现代之路。
吴冠中(1919-2010)
苏州园林
立轴 设色纸本
67.5×47 cm.
钤印:八十年代、冠中写生
七十年代中期,吴冠中开始尝试墨彩画,将“国画的现代化”作为新的艺术命题,1980年发表其主要理论《关于抽象美》,阐述了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形式美”作为其艺术面貌的重要特征正式确立。吴冠中曾说:“墨彩中获得了线奔放的自由,虚实变幻的自由,长歌当哭,缠绵悱恻,感情的抒发确乎更淋漓尽致。但画面易流于空疏单薄,因此我在以点、线为主要手法的表现中竭力将块面、容量、深度等效果依凭点、线的疏密交错等关系来衬托,被暗示出来。”
对于生于江南的吴冠中而言,传统园林的景色始终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风光,是对故乡的浓浓情怀。尤其是苏州各园林,设计巧妙,曲径通幽,素淡恬静。吴冠中多次游览园林,从中汲取绘画素材。此幅《苏州园林》即是描绘园林之一隅,采用黑、白、灰三种基本色描绘游廊、小亭、假山与池塘,游廊深色的檐顶横向蜿蜒,但游人、游鱼又以彩色斑点形式出现,形成静谧的意境。在静谧之境的烘托下,一棵峥嵘古树如巨龙挺立,张扬向上的线条打破了游廊“横式”布局的平稳性,使画面散发出纵横交错的视觉张力。缤纷的春花、游弋的游鱼、行走的人们,在吴冠中的笔下,被抽象成了红、绿、黄、粉色的游丝与韵点,隐隐约约的笔触,却表达着丰满的情感,使画面在冷与暖、实与虚、静与动、厚重与轻盈中,既呈现强烈对比,又完美统一,满溢着欢愉的气氛。

吴冠中犹如一位高明的指挥家,自由的调动着手中的点、线、面,将它们结合与搭配,形成充满诗意的画图:寥寥数笔即可准确塑造形体、精细分割空间;大小的墨点与彩点,是跃动的节奏与韵律。其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和工具,表现现代精神;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内心感受。
吴冠中《苏州园林》中国嘉德2011秋拍,成交价759万
吴冠中的作品根植于东方的、民族的情调,拥有西方的、世界的形式。他曾言:“根不着泥土的水仙也开花,那是依靠去年储备的营养,并且翌年也就萎谢了。山桃、野杏离不开土壤,它们因根着土壤而年年生长,年年开花。随着岁月的推移,躯干枝条逐年苍劲多姿。”吴冠中正是因坚持着这样的艺术观念,才能使其作品呈现别开生面的艺术面貌,为中国画的革新增添了新的篇章!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上海
电话:( 86-21 ) 5466 0508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电话:( 86-20 ) 3808 8589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电话:( 86-25 ) 8670 2356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电话:( 86-571 ) 8535 9925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台湾
电话:( 886 ) 2 2757 6228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电话:( 81-3 ) 6206 6682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电话:(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
邮箱:usoffice@cguardian.co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