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
策展人:凯伦·史密斯、杨振中
特别顾问:张培力
展期:2022年11月10日至2023年2月12日
地点:一楼大厅、五楼展厅
主办机构: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票价:免费
展览介绍
耿建翌——艺术语言根目录上的沉思者
——策展人 凯伦·史密斯
2022年11月10日至2023年2月12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举办展览“他是谁?”,这是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耿建翌的个人回顾展。展览由凯伦·史密斯与杨振中策展。
1985年,刚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油画系毕业的耿建翌开始于当代艺术圈崭露头角,其毕业创作《灯光下的两个人》有力地质疑了当时以叙事为创作主旨或首要目的的艺术观,此后他成为“85新空间”和“池社”的核心成员之一。在接下来的30余年间,耿建翌通过一系列具有实验性质的项目延续着他对于艺术界限及意义的探索,并对各类现有的艺术形式进行毫不妥协的挑战。他往往将简单的日常行为直接挪用为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促使观众主动思考艺术的多重意味。耿建翌长期关注艺术语言根目录上的基本问题:怎么观看?怎么证明?怎么规范?怎么阅读?怎么显像?怎么回收?基于这些问题,他擅于在创作中运用不同的媒介和手法,并重新构想绘画、摄影、录像、装置、行为、印制品、现成品等观念实践的种种可能。

耿建翌,《理发3号——1985年夏季的又一个光头》,1985年,布面油画,178×149cm。私人收藏。

耿建翌,池社活动之二“绿色空间中的行者”,1986年。图片提供:宋陵。
展览标题“他是谁?”来自耿建翌创作于1994年的同名观念作品。源出艺术家听说自己外出时曾有陌生人到家拜访,就下意识地问道:“他是谁?”为了弄清这个“他”的身份,耿建翌向邻居询问了此人的体貌特征细节,并以邻居们提供的书面描述和画像为内容创作了这件作品。而策展人也希望就“耿建翌是谁?”这一问题开启展览,观众能从耿建翌独树一帜的艺术实践中找到答案。


耿建翌,《他是谁?》,1994年,26页手写文稿、绘图、照片,A4。Kroller Muller Museum收藏, Otterlo, 荷兰。

耿建翌,《他是谁?》,1994年,26页手写文稿、绘图、照片,A4。图片来源:亚洲艺术文献库(AAA)。
本次展览旨在考察耿建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16年之职业生涯的广度与深度,囊括了其最具有意义的代表作。除了其早期的绘画,“他是谁?”也将展出耿建翌的一些鲜为人所知的重要作品,如《关于作品<你看着办>中的一百盘蚊香》(1991)、《无论从哪一面基本都能看》(1995)、《不是现实的选择》(1995)、《地面:25个地址的25幅照片》(1997),以及大量纸本文献。展览中部分作品为首次面向公众展示,如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大堂呈现的特别项目《自来水厂》(1987/2022);以及艺术家在2016年赴日本,以纸浆为材料创作的从未公开的作品实验。

耿建翌,《打扫一间与己无关的房间》 ,1988年,行为、黑白照片。私人收藏。

耿建翌,《读物》,1990年,纸本印刷品,共15本,每本18×20×2cm。私人收藏。

耿建翌,《挂历》,1991年,丝网印刷,共14页,每页50×50cm。私人收藏。

耿建翌,《头皮》,1991年,行为,黑白摄影。私人收藏。

耿建翌,《穿衣的一个七拍》,1991年,复印图片拼贴、木板,86×122cm。图片来源:管艺当代文献馆。


左:耿建翌,《两张脸的受光部》,1993年,水笔纸上手稿,26.5x19.5cm。私人收藏。
右:耿建翌,《无题》,1993年,纸上水彩,36.5x49cm。私人收藏。

耿建翌,《不是现实的选择》,1995年,手稿及其他项目相关印刷品,与OMI(纽约上州)驻留机构的艺术家合作。私人收藏。

耿建翌,《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1996年,纸上水彩,27×21cm。私人收藏。

耿建翌,《做作 2016-2017》,2016年,纸浆、楮皮,40x30cm。私人收藏。
《自来水厂》是一个具有迷宫般结构的大型装置,一旦观众步入其中即成为观看与被观看的参与者。这件作品可以被看作耿建翌消除观者与作品之间距离的首度尝试。在耿建翌的自述中,每个人在面对这件作品时,都既是观众,又是作品的一部分,而作为观众/体验者的主体身份,已然消除了与作品间至少50%的距离。尽管《自来水厂》在艺术家生前并未以实体形式呈现,这一理念对于耿建翌的艺术思考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耿建翌,《自来水厂》模型,1987年。
在创作实践之外,耿建翌同时将大量精力投入于艺术教育和艺术展览项目策划的工作中。他的教育理念与艺术思考一样不同寻常。秉持着“艺术可以学,不可以教”的信条,耿建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发掘艺术之于不同个体的不同意义。本次展览得到很多耿建翌的老师,朋友和学生的鼎力协助。“他是谁?”邀请他们参与展览中一个特殊的表格项目,既是对艺术家常用的这一创作形式加以致敬,也希望能够多面地还原耿建翌。

耿建翌在黄山会议现场进行《表格与证书》 第二部分行为,1988年。

耿建翌,《合理的关系》,1994年,10张照片、8件30页合同、发票等文件。

耿建翌,《合理的关系》局部,1994年,黑白照片。


耿建翌,《工作笔记》,1995年, 11本笔记本其中一本。图片来源:管艺当代文献馆。

耿建翌,《工作笔记》,1995年,1套11本笔记本。图片来源:管艺当代文献馆。

耿建翌,《肯定是他》,1998年。黑白照片,证件。图片来源:香格纳画廊。
关于艺术家
耿建翌肖像照,2012年。图片来源:香格纳画廊。
耿建翌
▲ 上滑查看更多艺术家简历。
关于策展人
凯伦·史密斯
(Karen Smith)
▲ 上滑查看更多策展人简历。
杨振中
▲ 上滑查看更多策展人简历。
// 当前入馆预约方式
根据最新《上海市美术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观众进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皆需提前预约,包括已购票、持会员卡以及其他各类票种的观众。含未成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军人、残障人士、医护人员等免票群体。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微信服务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入馆预约”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可至微信服务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预约凭证”中获取二维码。

//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学习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