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这里不仅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更见证了文艺春天的绽放。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明确了“文艺为人民”的创作导向,开启了新中国的文艺春天。

今晚,国家大剧院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作为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开幕演出正式首演亮相,继承延安文艺火种,传承延安精神。

该剧共选择了古元、彦涵、计桂森等版画先驱的十余副经典作品为创作源泉,将版画硬朗坚挺的线条笔触与汉族民间舞的气韵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当代风格的汉族民间舞样式。
极具版画质感的舞美呈现,将演员“定格”融入其中,近乎“一比一”还原版画,以动态舞姿让版画“流动”起来,以舞入画、以画代舞,引领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用文艺当武器”的峥嵘岁月。
大幕开启,宝塔屹立的“延安风景”映入眼帘。
在民族危亡的呐喊声中,音乐家(吕科镝 饰)手提挚爱的小提琴、舞蹈家(李晨赛 饰)带着美丽的芭蕾舞鞋、文学家(汪子涵 饰)揣着随手记录的稿纸、美术家(孙科 饰)紧握刻刀和版画,与其他文艺工作者一起满怀理想与激情奔赴革命圣地。
为了将“深入生活、植根人民”的理念贯彻到艺术创作中,音乐家和舞蹈家与当地老妈妈(邵俊婷 饰)同吃同住同劳动,体会到了人民如母亲般的深情,如厚土般的滋养。
舞蹈家与老妈妈一同“挑水”,涓涓细流温润了她的心。
音乐家与汉子们一起“抗旱”,热火朝天的场景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
老妈妈默默承受孩子牺牲的悲痛、开荒支援前线,充分彰显出这片沃土孕育出的坚韧顽强。
热火朝天的“入仓”,在热闹的锣鼓声、激扬的安塞腰鼓、飞舞的红绸秧歌中,展现出百姓秋收后的喜悦开怀,以及音乐家和舞蹈家对于“人民至上”的深刻体会。
文学家在一次次破晓的晨光中找寻创作灵感,走访田间收集素材,深入群众传播新思想。
家长里短的“调解”、红火的“妇纺小组”、破天荒的“豆选”,以陕北秧歌与生活化动作创意结合的方式、诙谐幽默的逗趣演绎,讲述了文学家帮助调解当地姑娘慧儿(赵珊 饰)与慧儿爹(彭义博 饰)之间的矛盾。
摆脱媒婆(杨玄子 饰)包办婚姻的困境,推动纺织生产和民主票选机制。
文学家从格格不入,到打破隔阂融入人民,再到得到百姓认可,更加坚定“为人民”创作的心路历程淋漓展现。
版画工坊里小战士(杨德奇 饰)围绕在美术家身边观察学习,他们在枪炮声中创作,在生死间成长。
“当敌人搜山时”,当战士踏过“人桥”时,恢弘的战争场面、惊心动魄的编排,美术家用刻刀记录战火硝烟、用信仰刻画美好希望、用生命践行“以笔为枪”的誓言。
一幅幅流传至今的版画作品,凝结着革命的鲜血和希望,永久流传、生生不息。
激励着当代文艺青年铭记历史、致敬先辈,传递永不磨灭的“延安精神”,描绘新时代的文艺春天。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晚观看首演的观众中,还有国家大剧院通过“公益座”邀请的党的二十大代表,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与现场观众一起观看了这部聚焦中国文艺工作者、以中国革命文艺春风意喻新时代文艺发展春天的原创舞蹈诗剧。

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将于11月6日、8日、9日持续上演。8日演出将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优秀学生担纲主演,以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担当精彩演绎。


文案:玉祺
摄影:王宁、高尚、张曦丹
编辑:高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