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与的雕塑”是一个意在对“OCAT双年展”的前身作一简要回顾的展览。策展团队以“参与的雕塑”的视角,从“OCAT双年展”这个品牌项目过往的每届展览中选择了1-2件作品进行展示,意在表明这一系列展览及其所探讨的议题对于公共文化建设及雕塑语言探索的重要意义。这一系列展览不仅见证了由华侨城集团支持,最初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逐步发展成为由OCAT 深圳馆主办的“OCAT双年展”这个重要品牌项目的探索历程,也见证了OCAT积极参与深圳本土艺术生态的建设与发展。
我们邀请了本次参展的艺术家,围绕“参与的雕塑”这一主题和当年的参展经历,以及“OCAT双年展”这一品牌展开探讨。

《安慰洞》,蒋志,声音互动装置,尺寸可变,2003年
OCAT深圳馆:“OCAT双年展”这个品牌项目已经拥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1998年由华侨城集团支持、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第一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发展而来,一直到2021年的“OCAT双年展”,这个品牌项目总共举办九届展览,一直以开放的雕塑概念,推动当代艺术的公共性问题的实践与探索,同时推动当代艺术与公共环境、公共社区的交流对话。
作为曾经参与该项目的艺术家,您是如何理解“雕塑”这个概念的?能否谈谈您参加该项目的情况,当时创作的作品,以及对您来说印象深刻的记忆和故事。
蒋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大家已经拓宽了雕塑的概念,以装置艺术替代了。上学时博伊斯“社会雕塑”的概念对我影响较大。但是我并没有能力去思考和尝试那么大的问题。
在收到“第五系统:后规划时代的公共艺术——第五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邀请的时候,我正在拍深圳的普通人、尤其是打工者的状态的录像。那时有个夜间广播节目非常受大众欢迎,就是深圳电台的胡晓梅的“夜空不寂寞”,深圳是移民城市,所以有很多听众是远离家乡来到一个新的城市为未来拼搏和生活的年轻人。我和胡晓梅认识,是我刚来深圳不久,有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她邀请我参加一个和文学有关的直播,这样我们就有了联系,以后还经常约着和一些朋友一起吃吃饭聊聊天。这样,我也开始经常听这档节目,发现有那么多人在生活里遭遇了各种不顺和承受着痛苦,心灵和情感的慰藉这个需求原来是这么重要。
所以我想,既然“社会雕塑”我做不到,那么“心灵雕塑”可以做做吧,也许能为像我一样的在深圳的“飘泊”的普通人做点抚慰情绪和心灵的小事,现在才知道我当时的想法以我的能力来说是多么的狂妄和幼稚。

《安慰洞》在“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展览现场
OCAT深圳馆:您的参展作品,从最初的想法到最后的呈现,因展览及场域的变化而产生了哪些有意思的变化?
蒋志:正好有个可以在外墙打洞进去的建筑物,可能那个建筑物已经是被废弃了。然后在洞里装了一个声音感应的装置,请胡晓梅来说几句“安慰话”,我的想法是让一些路过的人,方便听到安慰的话,这样心情也许能好点。胡晓梅的声音在当时大家都很熟悉,已经自带“安慰”的特性了。因为以前的录音文件遗失了,谢谢她这次又重新为这件作品录制了新的声音。
OCAT深圳馆:从最初的“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到“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和“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再到“深圳雕塑双年展”,直至“OCAT双年展”,这个品牌项目推动雕塑的公共性、公共艺术与城市、社区和生态的关系等方面的探讨和实践,请谈谈您对该项目的理解以及对于当代艺术的公共性/公共艺术的理解,您的作品是否在当时引起了令您印象深刻的参与和对话?
蒋志:去年我听方立华说,有个在日本的年轻策展人偶然看到了一个在深圳长大的博主写的关于这件作品的回忆,那时他才几岁,过去20年了,这件作品还在他的记忆里,我听到这个故事后很开心。这对我来说,也是不错的安慰呢。

《安慰洞》曾参展“第五系统:后规划时代的公共艺术——第五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2003年12月12日—2005年12月11日)
OCAT深圳馆:请谈谈您对“OCAT双年展”这个品牌项目发展历史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以及您的建议和期待。
蒋志:我希望它能好好的存在很长时间,并能保持住独特的学术追求和学术高度。
OCAT深圳馆:OCAT经历17年发展,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许多重要节点和时刻。请谈一谈您和OCAT结缘、合作及互动的故事,有哪些令您难忘的经历?
蒋志:我正好是1998年底来到深圳,就看到了“第一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那时在国内大型的当代艺术展很罕见,尤其那时深圳是被认作文化沙漠,而有这么一个高质量的当代艺术展在深圳发生,让人很兴奋,我也感到精神上的鼓舞。
之后多年,OCAT只要有展览,我都会去看、去学习,它成了滋养我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关链接:
[OCAT深圳馆 | 作品介绍]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OCAT深圳馆 | 展览现场] 参与的雕塑——OCAT双年展记忆片段
OCAT B10新馆 | 王鲁炎:雕塑是艺术家与对象的相互形塑
OCAT B10新馆 | 向京:塑造公共生活、大众思维的作品都可以被称为“雕塑”
正在展出



温馨提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