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堤
颜文樑
李超士
关良
方君璧
继2022春拍推出的“余霞成琦、繁星丽天——20世纪艺术大师笔下的花花世界”专题取得了不俗的市场反馈,本季我们再次为各位奉上由丘堤、颜文樑、李超士、关良、方君璧5位艺术前辈的6件重要力作组成的“风递幽香——20世纪艺术名家花卉专题”单元。
不同于当代艺术家多以大尺幅的主题性创作表现自身艺术理念,20世纪的前辈艺术家们则惯以花卉静物来传达其艺术主张,亦或是抒写情志。一方面,这当然是受现实境遇所影响,这代艺术家的创作高峰期恰逢经年战争及国内文化整肃之际,环境之艰苦、物资之贫乏,并不支持他们随心所欲进行艺术实验的可能,身边随处可见之物——花卉,便成为他们最好的入画之题;另一方面,这些前辈大家多于青年时代留学于欧美或日本,大量吸收了欧洲现代主义艺术盛期的核心精神,强调对于形式语言的探索和创新,而无任何意识形态指涉属性的花卉静物题材,显然再合适不过“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
可以说,作为中国自古即存的绘画科目,花卉作为表现对象的“主体性”在这些民国大师笔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将“花卉”题材创作拓展出了新语义。
丘堤在内迁途中所作之《两朵山茶花》,其色彩语言具有特有的女性柔美气质,而其线条则遒劲果断,不逊须眉。犹见丘堤对待生活不卑不亢之姿态。颜文樑的《金蕊流苏》,拥有最醉人的印象派黄色调,以巧妙的色彩对比与色阶变化,将“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的菊之风采表现的动人心魄。李超士的粉画堪称“中国第一人”,扎实的古典写实功力,辅以极为优异的审美标准,使得李先生的粉画总是可以轻易的攥住观者的视线,《国色天姿》中三朵牡丹勃勃怒放,雍容而生机,画如其人。关良则将“钝滞涩重、拙中带巧、柔中带刚” 的全新画法代入了花卉题材的创意中,画风率性烂漫,成为表现其赤子童心的上佳技巧。本次推出的《繁花吐艳》及《瓶花》乃此画风集大成之作。方君璧毕生爱花,各色花卉是她表现“理想之美”最常使用的内容,《樱花》中漫山遍野的灿烂,每一朵无不传达着她对于大自然蕴藏之美的至纯感念。
风递幽香,举目可见,到处皆是诗境,随时有物华。希望本季的花卉专题可以为诸君带来一份欣喜。

Lot 1515
丘堤
两朵山茶花
1939 年
布面 油画
38×29 cm.
发表
《三代中国女艺术家》,温哥华,1998年4月,第30页
《丘堤》,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2006年10月,第19页
展出
“三代女画家展”,1998年,纽约
“三代女画家展”,1998年,温哥华
“三代女画家作品展”1998年,中国美术馆,北京
来源
现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丘堤这个名字和中国早期最重要的现代艺术团体“决澜社”是不可分割的,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决澜社奖的艺术家”,其绘画天赋令人艳羡。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美术史中,丘堤常被当作庞薰琹的妻子被简单介绍,但作为一位独立的现代美术家,特别是中国现代女画家中的翘楚,她值得更多的关注和欣赏。
丘堤喜画花卉,也擅画花卉,其荣获“决澜社奖”的作品便是一幅花卉静物。野菊花、仙人球、康乃馨、山茶、夹竹桃、月季……这些温馨沉静而令人舒爽的形象都被她赋予永久的生命,留在珍贵的画布之上。陈丹青曾评丘堤:“她的静物画,以我所见,我愿意说是中国第一。她知道避俗,出手非常简静。”本场呈现的《两朵山茶花》即丘堤成熟期罕有的传世佳品,创作于1939年,在丘堤多次重要展览中均有重要分量。丘堤的绘画天赋卓越,但大量作品因抗日战争及十年浩劫而毁,现侥幸留世的仅有三十幅油画。据权威出版《丘堤》画集显示,本作也是目前能流通的4幅三十年代丘堤花卉之一,十分珍贵。
Lot 1515在“三代女画家展”展览现场
Lot 1518
颜文樑
金蕊流苏
1960 年代
布面 油画
39×21.5 cm.
来源
现藏家于1997年得自艺术家家属
说明
本件作品画框为颜文樑先生亲手选配的原框,画框背面标签的文字与展览编号为颜文樑先生亲题
中国现代绘画的奠基人颜文樑一生创作不懈,其作品注重透视与光影表现,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形成其独具一格的创作面貌。他尤善以西方表现手法融汇东方审美精神,在中国近代油画先驱中,能够兼容印象派精髓与写实艺术素养的,颜文樑堪为第一人。
颜文樑外孙与Lot1518合影
Lot 1519
李超士
国色天姿
1964 年
纸本 色粉
35×45 cm.
发表
《李超士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1985年3月,第69页
来源
现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李超士作为首批公费留学生派赴英国留学,随后于1912年辗转至法国,并于次年入读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旅法期间,德加、莫奈、雷诺阿等印象派大师粉画作品的高超艺术深深打动了李超士,李氏也曾先后在威尔列、德加的私人画室额外补习色粉创作技艺,直至1919年学成归国,李氏已练就了扎实的古典写实功夫。作为中国最早引入粉画的先驱者,他的作品在上海一经展出,便在当时掀起一阵色粉创作热潮,成为中国色粉画第一个繁荣期。李超士虽为这股热潮的领头者,却始终保持着低调内敛,质朴可亲的品格,毕生致力于粉画创作与教学之路。
李氏所绘牡丹题材的作品现存仅有两幅,较之《牡丹花》中花期将尽之姿,本场呈现的《国色天姿》则展现了画中三朵牡丹怒放的勃勃生机。当时李超士创作粉画所用的色粉笔和素描纸需仰赖法国进口,讲究的绘画材料使得本作呈现效果历久弥新,虽历经半个世纪,画面却依旧鲜艳明亮,牡丹的富贵花姿扑面而来,彷彿嗅得到清新香气。
于霄牧曾如感叹李超士的作品中“笔触语言、形体塑造语言,都是无与伦比的最纯粹的西欧样式”。而自三十年代抗战动荡使第一次色粉画热潮凋敝后,70年代末兴起的第二代色粉画创作已转向了新的面貌,再难寻觅李超士拙朴、古典的画面表达。“绿叶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在李超士的笔下,牡丹雍容而不艳俗,赋彩典雅而不失灵动生机,气势升腾而动静相宜,画如其人,意境悠远,如有天香入梦夜染衣。
Lot 1520
在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上,关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于1917年留学日本,先后入川端绘画研究所与太平洋美术学校求学,在藤岛武二与中村不折的教导之下,受扎实的西画训练。1922年学成归国之后,除任教于上海神州女子学校与上海美专之外,关良还与艺术家陈抱一交好,经常联袂举办展览。虽然常以彩墨戏曲人物而广为人知,但关良油画创作却多是风景与静物,其笔下的景物造型十分生动,笔法纵横恣肆,用色明丽,以带有拙趣的笔调匠心独运地表达他事物的观察,为当时保守的中国画坛注入新的生气,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推手。
关良的花卉静物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野兽派的艺术理念对其颇具影响,粗犷与细腻兼备,稚拙与鲜明并存,擅以西方之形写东方之韵。本件《繁花吐艳》是关良静物题材的集大成之作,既有西方表现主义的肆意豪放,又有东方水墨的审美情趣,而且作品尺幅之大,在良公为数不多的静物题材中愈显珍贵。
Lot1520在“风华绝代·杭州艺专”展览现场
《繁花吐艳》色彩丰富饱满,艺术家以蘸满油彩之笔塑造一株十二朵浓艳欲滴,寓意“富贵吉祥”的各色牡丹:殷红、明黄、铅白的花蕾混插于一瓶,色彩纯净而明亮,应是直接从软管挤出使用、未经调和的纯色,错落有致而不显凌乱,以此产生明快瞩目的视觉魅力。为了展现花器和花卉的特点,背景以方块构成,上方群青色空间与下方的格子磁砖桌面约成七三之比,弱化了透视及萦复的立体明暗关系,构成疏密有致的平衡结构,显然参考了立体主义的经典布局,亦颇得野兽派喜以花布纹样入画的神髓。
Lot 1327
关良
瓶花
1979 年
纸本 彩墨
68.5×47 cm.
来源
佳士得香港,中国近现代书画,2002年4月28日,Lot 358
北京拍卖会,中国油画雕塑,2013年11月16日,Lot 848
现藏家购自上述拍卖会
Lot 1322
方君璧
樱花
1955 年
布面 油画
53.3×73.7 cm.
发表
《方君璧》,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5年,图版
来源
北京拍卖会,全景:现当代艺术专场,2015年6月6日,Lot 2507
现藏家购自上述拍卖会
1950年代,方君璧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并游历日本各地,因而诞生了一批具有浓郁东瀛风情的创作。本件《樱花》即创作于这个时期。画家选取了象征着日本文化的樱花作为描绘对象,毕生爱花的方君璧藉由花卉来传达一己对于大自然蕴藏之美的感动,或也能与梵高描绘同一题材的名作相互辉映。本作画面讲究整体和团块效果,在明艳的色调中隐含着色块的分割与颤动。艺术家选用印象派点彩法的的绘画方式表现樱花和树木,但摒弃细碎冗杂的色点,换以较大的笔触概括其色彩关系。几株树木高耸林立,寺庙由近推远逐渐虚化,刚好落在画面透视之所在,仿佛一条林道将观者的视线直接拉向略带淡粉色的夕照暮色中。
格调上,《樱花》构图简洁洗练,山峦的色彩选用和表现方式将其推向无限远处,使画面景深有古代绘画的深远感。且山峰线条写意,整体上传递出一种安静和谐的意蕴。国学对方君璧长期的熏陶使得她的画作保有中国古典意蕴,她将中国绘画向来讲究留白、寓境于景的美学追求展露无遗。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