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论坛预告|从木兰溪到地中海:从地理到身份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从木兰溪到地中海:从地理到身份
From the Mulan River to the Mediterranean: From Geography to Identity
继2021年生长实验室联合西岸博览会举行主题为“艺术参与地方——以地方为例探讨艺术对社区的文化再分配”的论坛活动后,今年我们将持续关注“地方文化”的话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地理”和“身份”的问题。
本次论坛也将正式发布陈彧君最新画册《木兰溪——厝》,画册记录了2017年,陈彧君在以色列佩塔提克瓦美术馆举办的“木兰溪/厝”个展的详细内容。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西岸艺术中心A馆现场参加,线上的朋友可以识别海报中的二维码观看论坛直播。
2022.11.13 12:30-13:10
主持嘉宾|潘陶地理一直是人类文明中一条显性的标识,从木兰溪到地中海,只要有河流的地方,都关联着种种文明的起源及发展。
艺术家陈彧君从他的家乡母亲河出发,十几年间,不管是与胞兄陈彧凡,还是与不同行业的创作者、研究者,以不同形式共同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带有社会文化研究特质的艺术项目。他们始终用流状的研究方式,不断打通着地理与身份所交织成的那条具有多重波段的文化暗道。
本次论坛邀请不同行业的研究者,从多元角度分享各自的理解与研究。
Geography has always been a salient signifier of human civilization.From the Mulan River to the Mediterranean, wherever there is a river, it is always interconnected with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various civilizations.
Starting from his native mother river, the artist Chen Yujun has been working with his brother Chen Yufan, as well as creators and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 fields for over a decade, to conduct a unique artistic project that researches into the socio-cultural milieu with distinct approaches. They always adopt a fluid research practice, constantly bridging the hidden cultural channel interwovenby multiple waves of geography and identity.
This forum invites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 fields to shar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from a diversity of perspectives.
潘 陶
上海一岸设计文化促进中心 联合发起人
IP&U | IP创新与城市发展大会 联合发起人
十几年来关注文化保护领域、老城复兴及旅游创意产业在中国的规划实践,区域发展研究规划领域的从业者,都市文化演变的观察者,城乡协调发展的研究者、商业业态创新的策动和实践者
鲁 明军
历史学博士,策展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OCAT深圳馆学术总监。
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在集结》(2018)、《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街角、广场与蒙太奇》(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等展览。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近著有《理法与士气:黄宾虹画论中的观念与世变(1907-1954)》(2018)、《目光的诗学》(2019)等。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同年,获得第10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201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AAC)年度策展人奖。
亚历山大·格里梅
独立策展人和媒体人,居住在斯德哥尔摩和北京两地。她拥有奥地利格拉茨大学(Graz)与巴黎第八大学(Paris 8)的乐理学(Musicology)和美学(Esthetics)两个博士学位。
格里梅女士曾在巴黎负责ErnstHilger画廊,担任北京Lingsheng艺术基金会的国际项目部主任,以及苏黎世Lelong画廊的总监。她近年来的主要策划包括奥地利Angerlehner美术馆的定期策展(2014年至今);与西科尔斯基(Bartosz Sikorski),加布利斯(Aleksander Gabryś), 扎莱奇(Rafał Zalech)等音乐和艺术界著名人士合作的“池中有鳄(Crocodile in thePond)”(2016);与42位中国艺术家合作的“无常之常(Die Wiedergeburt der Unsterblichkeit)”(2015);以及在上海外滩3号开展的“地狱火(Hell FireDining Club)”跨界艺术活动(2010)等。格里梅女士与专业画廊合作,为艺术家提升职业生涯,并为私人和公共收藏提供咨询与顾问。
高 峰
品牌管理咨询专家,现任生长实验室顾问,上海倦鸟思林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商业联合会奢侈品(生活方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首发经济促进联盟副主席。曾任中信集团上海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爱马仕中国区商务总监、葆蝶家中国区总裁、云月投资董事总经理等职。
艺术相关经历:《爱马仕世界》中文版责任编辑,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特邀贵宾,休斯顿摄影节北京影像专家见面会特约评委,鉴藏家商店策展人,葆蝶家中国当代艺术空间创始人,“仁情·风土”项目发起人等。
林 叶
艺评人、译者。
主要从事视觉文化的研究与摄影理论翻译工作,译作有杉本博司文集《艺术的起源》、《现象》、《日本摄影50年》、《私摄影论》,《为什么,是植物图鉴》,选译《日本艺术摄影史》等。文章发表于ARTFORUM、腾讯·谷雨、澎湃、《信睿周报》、《艺术当代》、瑞象视点、《书城》、《中国摄影》、《摄影之友》等媒体。
范 蓓蕾
亘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和主持建筑师,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城市设计硕士。
范蓓蕾及其作品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其中包括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欧建筑邀请展,哈佛大学“走向批判的实用主义:当代中国建筑展”。其作品也多次获得包括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德国IconicAwards创新建筑奖、意大利The PLAN Award建筑奖在内的诸多奖项。
范蓓蕾现受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担任客座设计导师。她也曾受邀在哈佛大学、香港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建筑院校发表讲演和教学评图。其学术论文和设计作品被《建筑学报》、《世界建筑》、《时代建筑》等专业期刊广泛刊载,亦被收录于由英国Thames & Hudson、德国Birkhäuser等知名出版机构发行的多部专业著作中。
袁 佳维
策展人、写作者。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后就读于伦敦大学考陶德艺术学院,获艺术史硕士学位,以及建筑联盟学院,获历史与批判思维专业硕士学位。
2016年至2020年间,她供职于东画廊(上海)与长征空间(北京),亦曾为Artforum中文网、《艺术当代》、《艺术界》(LEAP)等媒体撰写文章。策划展览与项目包括“海上丹迪”(2017年)、“坚决提高非生产性建筑的标准”(2018年)、“JoshuaNathanson: WildfireDelivery”(2021年)、“王画:帮助,所有,冷漠,融化,变成,心房,一片”(2021年)、“冯骏原:低俗怪谈”(2022年)等。目前研究兴趣包括当代艺术的建筑媒介、(后)现代空间观念、边界美学及地理政治学相关。她自2021年起兼任LonglatiFoundation写作者收藏委员会(上海)主任与策展人,并于2022年与艺术家—策展人冯骏原共同创立了totalab,一间在上海拥有独立空间的策展事务所。
陈 彧凡
1973年生于福建莆田,199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07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研究生班。
现工作及生活于上海
陈 彧君
1976年生于福建莆田,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并留校任教于综合艺术系和油画系至2014年,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作为“后文革”时代出生的代表性艺术家,陈彧君自小经历和见证了中国社会环境巨变的阶段,对于生命个体基因与自然和人文环境关系的反思和探索越来越成为创作的动力和主题,从家乡的木兰溪到孕育亚洲和世界文明的母亲河,他的眼光和笔触仿佛跟随着当年离乡背井的华侨的脚步,向着更为深远的世界去追问自我救赎的出路和人类游牧的方向。
由于作品具有复杂的综合媒介和浓厚的人文情怀,陈彧君正在受到全球策展人和收藏家的重视,作品常年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基金会和画廊展览,并被广为收藏。

北京势象空间、势象艺术中心是中国艺术市场中的当代画廊。是一家汇集画廊、学术研究、艺术品收藏、艺术品资产管理为一体的艺术中心。以中国现代主义和百年新绘画为主线和基石,设有二十世纪现代艺术部、当代艺术部、艺术品资产管理部,代理推广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家,并与中国当代的重要艺术家进行良好合作,呈现各时期先锋艺术家的状态和作品,奉行"兼容并包、以艺传道",是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系统重要的独立艺术机构。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