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讲堂 | 陈淑霞——色彩透析:情感表述中的执念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讲堂主题 / Topic: 色彩透析:情感表述中的执念Obsession in Emotional Expression主讲嘉宾 / Keynote Speaker: 陈淑霞 Chen Shuxia主办方 / Organizer: 库艺术 KUART时间 / Time: 2022.9.16 (Fri) 8pm 线上直播
✦✦✦
由库艺术主办、亚洲艺术中心特别支持的第十三期库艺术大咖讲堂暨第二十八期亚洲讲堂:“陈淑霞——色彩透析:情感表述中的执念”于2022年9月16日举办。

本期“库艺术大咖讲堂”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淑霞老师担任主讲嘉宾,从“色彩的魅力”、“色彩的基本要素”、“色彩的情感”、“色彩的错觉”四个方面展开演讲,以及通过分享自己多年的创作实践经验,探讨色彩在绘画中的逻辑关系与情感表达。

在我的创作当中‘色彩’始终是最在意的因素,而对我来说,颜色就是我灵性的触角延展,我敏感在这些色彩的表达之中,她就是我心中最朴素直白的叙述。
——陈淑霞
晴朗的日子里找寻着灰朦朦的抑郁,疫情时期反而大放异彩画的尤其明亮,是想以刺眼的色调激活倦怠的神经,让自己喜形于色醉在大尺度之中。色彩可以导引人的情绪,舒缓亦可以预支挪用,移植在这平淡无奇的日子里。
——陈淑霞

▲ 天际 Skyrim
183x308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22
▲ 天际(局部)
Skyrim (Detail)

▲ 好牌 - A Winning Cards - A
58x38cmx4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21

▲ 天象 Astronomical Phenomena
183x308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22
▲ 升腾 Ascension
45x124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22
在绘画中,过去关于色彩的学习通常首先是从“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切入的,探讨的也是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和变化。然而色彩并不只是绘画的一种元素或一种材料,更是一套独立的语言系统。对颜色的每一种感知都是一种错觉……我们看不到颜色的本来面目。在我们的感知中,颜色会相互改变。
——约瑟夫·阿尔伯斯
1963年,约瑟夫·阿尔伯斯出版了《色彩构成》,提出了著名的“颜色是由内部和欺骗性的逻辑支配”理论。在阿尔伯斯看来,在艺术创作的所有元素中,色彩是最具相关性、最难以捉摸、 最有延展性、最随情境转化而不断变化的,并且色彩关系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作为中国当代重要的女性艺术家,陈淑霞对于油画的语言形式拓展出有别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路径。不拘泥于树立价值目标或是制造风潮,而用色彩来寻找和建构画面,始终保有对自我的生活记忆及内心世界的表达。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德艺双馨”优秀教师,陈淑霞投身于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三十余年,多年来积极推动基础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做出了应有地贡献。








About Artist / Keynote Speaker
陈淑霞,1963年生于浙江温州。198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要群展:“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22),“水墨进行时:2000-2019”(广东美术馆,广州,2020),“无问东西——第二届当代中国艺术展”(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美术馆,克利夫兰,美国,2019),“库里蒂巴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库里蒂巴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库里蒂巴,巴西,2019),“浸·漫——刘庆和、陈淑霞双个展”(索卡艺术中心,台北,2019),“新绘画——当代中国绘画展”(大都会展览馆,纽约,美国,2018),“中国图景”(佛罗伦萨贝利尼博物馆,佛罗伦萨,意大利,2018),“视·界——2018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研究展”(炎黄艺术馆,北京,2018),“寻脉造山——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宝龙美术馆,上海,2017),“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2017),“山水·心境——中国传统文化生活艺术演展”(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斯德哥尔摩,瑞典, 2017),“失调的和谐——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东亚艺术观察”(北京中间美术馆,北京, 2017),“造化——中国当代艺术展”(204艺术空间,墨尔本,澳大利亚,2016 ),“新朦胧主义”(东京画廊,北京,2016),“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中华艺术宫,上海,2015),“感知中国——中国当代油画展”(大都美术馆,北京,2014),“视象: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造型艺术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3),“锦绣中华——进行中的新世纪中国美术邀请展”(中华艺术宫,上海,2013),“开放与共融——中国当代艺术展”(匈牙利国家美术馆,布达佩斯,匈牙利,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2),“韩国釜山国际双年展”(釜山,韩国,2010),“左手右手:当代艺术中的伴侣”(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2009),“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08),“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07),“丹山碧水——中德当代艺术家作品巡回展”(吕贝克美术馆,吕贝克,德国,2007),“虚虚实实——亚洲当代艺术的再发现”(Heyri艺术基金会文化空间,首尔,韩国,2006),“展开的现实主义——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油画”(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06),“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05),“中国新具象油画表现展”(刘海栗美术馆,上海,2003),“今日中国美术大展”(中华世纪坛,北京,2003),“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00),“中国当代油画展”(旧金山,美国,2000),“第九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99),“世纪 · 女性艺术展”(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1998),“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97),“’96中国当代艺术展”(国际艺苑美术馆,北京,1996),“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95),“当代中国油画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香港,1994),“’93中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93),“新生代艺术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1991),“’91中国油画年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1991),“阿尔勒国际艺术节”(阿尔勒,法国,1988)中国美术馆(北京)、上海美术馆(上海)、广东美术馆(广州)、湖北美术馆(武汉)、深圳美术馆(深圳)、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香港)、中国油画博物馆(北京)、北京大都美术馆(北京)、美仑美术馆(长沙)、天津泰达美术馆(天津)、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北京)、北京会议中心(北京)、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 上海 | 台北)
编辑 / Editor:陈婉婷 Sherry Chen
肖像摄影:《Hi艺术》董林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