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浙江省首届美育示范村授牌仪式暨建设成果展示交流大会在杭州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出席活动并致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刁玉泉,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辑陈洁,省文旅厅相关处室(专班)主要负责人、浙江美术馆和有关市、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首批18家美育示范村代表和业内专家出席。现刊发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所作的致辞。

在首批浙江省美育示范村
授牌仪式上的致辞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 陈广胜
(2022年11月9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这收获的季节,共同见证首批浙江省美育示范村授牌。我谨代表省文化和旅游厅,向赢得荣誉的示范村表示热烈的祝贺!
说起美育,我不禁想起一位先贤:蔡元培先生。他是我们浙江人,也是中国最早提出现代“美育”思想的人,甚至“美育”这个词就来自于他的翻译。而今年也正好是他那篇开启中国美育滥觞的著名论文——《美育实施的方法》发表100周年。

18家美育示范村分布图
以美育人,向美而生。省文化和旅游厅着眼于美育赋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美育村”培育工作,在全国率先形成探索性实践,这既与百年前先贤的期待一脉相承,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按照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双向发力的理念,我们希望通过美育村的创建,不断激活美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着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共享高质量文化发展成果。本项目自2019 年启动以来,创建成果不断涌现,农民画村、版画村、书法村、水墨画村、雕塑村等可谓百花齐放、各美其美。

美育村数字藏品(2022限量)
刚才在观看展示片的时候,让我想起2009年曾随省领导拜访吴冠中老先生。他当时回忆在乡下画画,凡村民说“画得真像”,那么这幅作品一般都不那么成功;如果村民说“真美啊”,则总是挺好的作品。这说明美是相通的,哪怕那时的村民也许没读过什么书,却仍然不乏美感。当然,美感也需要后天培养。人除了智商和情商,我认为还有美商。而美育村建设,事实上就通过让艺术走进乡村,在潜移默化中将村民的美商提升起来。广大的村民天然就具备对于美的基本感觉,但通过艺术家来到乡村,又进一步带来改变,让大家逐渐地能够更好地发现美、欣赏美。不仅如此,借助文艺赋美、美育赋能,我们的乡村也更美了,乡村游更有味道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自然更强了。“看得见文化、留得住乡愁、爱得上生活、带得动致富”的未来乡村美好图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余东村农民画
通过文艺赋美、美育赋能,我们的乡村更美了,乡村游更有味道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更强了。“看得见文化、留得住乡愁、爱得上生活、带得动致富”的未来乡村美好图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余东村农民画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部署,这意味着美育赋能乡村建设的探索不仅不能止步,还应当持续深化,从而迭代形成美育村2.0版。借此机会,我对下阶段工作提三点希望:
一、完善工作体系,资源下沉要更实。
要将“美育村”纳入全省“文艺星火赋美”工程体系,以“让美在城市乡村无所不在、遍地泛在”为目标,通过打造引才平合、创新驻村模式,促使省市资源下沉和全社会资源激活,合力营造多点开花、无缝融入的美育场景,持续高质量推动美育村建设。
二、赓续历史文脉,文化标识要更靓。
要继续深入开展省域文化基因解码,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围绕宋韵文化、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丝瓷酒茶文化等浙江文化标识,以乡村美育为切入点构建浙江韵味、乡村风格的文化叙事体系和文旅融合IP。
三、打通产业链路,富民成果要更多。
要以乡村美育激发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活力,全面实施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通过精准施策的产业项目,打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推广性的艺术活动、多元化的旅游产品,让农村 “雅起来”,更好地激发游客“玩起来”,进而让农业“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白鹭湾美育示范村
同志们,新时代的文艺要更加贴近人民大众、走进“十万人家”,新时代的美育要更加致力共同富裕、带动“百业兴旺”。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更好地用文艺的力量赋能城乡发展、赋美群众生活,让文艺之美成为我省推进“两个先行”的靓丽注脚,成为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生动写照。

文字整理:张丹阳
编辑:姚可人
责编:综合信息部
参观注意事项
浙江美术馆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138号
电话:0571-87078700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周一休馆(遇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