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出天津市区,亲睹当代艺术。”
You don't have to leave the city
to see contemporary art.
天庭之在——再读申树斌新作
文/王春辰
存在的理性意义NO.3|布面油画|250×180cm|2019
所以,在我们谈论申树斌的新作品之前,先谈一下研究方法是必要的,这也是我们能够谈一个不同的变化所必要的。因为之前谈的是“天路重生”,这次转而谈“天庭之在”,也是我作为研究者也在思索如何观察今天我们周边发生的艺术,这是对我们的研究方法和能力的挑战。我们经常提出要建立学术话语权的问题,但这不是给予来的,它是需要艺术家与研究者共同努力去创造的,它因时代、条件和努力会生成自身的话语。
这样来看我们,会发现我们这一代人是过渡性的一代人,是因为我们从过去走来,是被期许获得新世界荣光的一代人。我们相遇了非常多的世界聚变,忽然间我们不能释读自己的存在,不能完整地描述世界的状貌。即便我们努力去拥有解读世界的工具,但似乎我们被繁复缠绕的世界景象给阻挡了接近世界的可能。
我们开始与世界疏离,与万物陌生,与自然脱节。我们并不是生不逢时,而是世事维艰,殊难料之。今天的我们似乎对有机世界没有认同感,也不深知自然的和谐意味着什么情景。当我们谈起规律来,我们似乎忘记了自然律是宇宙世界最本质的规律,其决定性的力量让一切都无法逃离它的命定。以此论,我们这些肉身是宇宙中的卑微者,当我们面对浩瀚的苍茫宇宙是如此地卑微时,我们并非自我矮化,恰恰是要敬畏天地,如康德所言,要遵循世界大道,也就是其命定规律。我们人类的词汇到此也只能说到此,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从西泰的哲人到牛顿、笛卡尔再到18世纪的康德,都在思问宇宙,是实体?是虚空?有无边际?如有在何处?时间可否穿越?过去是否就是未来?而未来就是过去?一言以蔽之,至今我们是以肉身的语言在思考时空世界,而另一个超验的世界却是我们肉身在极力想把握的。或者说,我们此刻的现实视觉无法让我们洞察超验的过去和未来,我们人类因此而困惑不已,也因此奋力表现自己超验的想象,用文字,用视觉。这就是古往今来的诗歌、音乐、建筑和绘画的缘由,不要以为它们是为此刻的感官享受被创造出来。它们的实质是探寻未知的世界,表达超验的世界的不可知的那一面,只是时常我们忘记了这一点,才在美学的层面上打破唯美论。

快乐|布面油画|40×40cm|2021
因为有了这些思考的框架,也是我们必须应对的世界之变,所以再来看申树斌的新作才能够讲一讲它的意义和我们要做的事。申树斌从画写实人物到画具象表现结合地画动物有一个学理的演化,是从现实主义演化到自然哲学论上。这里用“自然哲学”一词是因为在我们的中文语境里,哲学是一个中性词汇,与“自然”相关,就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思辨论证,不仅仅是考证存在论的人的此在的现实世界,而是批判无知的现实主义,来忧思世界难题。超验与理想是今天人类最需要的一种伦理,无论地处何方,这都是一种艺术立场和政治立场,对于申树斌,虽然年轻、平静,但是他的画笔却要追问此刻的世界之问。对于写作者的我们,也要问艺术何以为。
疏离的未来空间NO.1|布面油画|100×80cm|2020
申树斌在新作品中增加结构框架,悬于无所依托的空间中,各种动物栖居其上,对于画家,它拓展了画面的构成形式,也是他试图说明的一种态度,这是另一种空间的概念,是一种最具有空间意味的几何结构。理性思考的人经常以几何结构来仿拟宇宙的结构,到了现代主义艺术,几何结构更直接入画,成为世界的象征物。申树斌也是借用这样一种人类认知世界存在的方式来推进他的绘画表达,这批新作品之所以可读可看,就是它们产生了所可能的启示问题。也就是说,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的艺术家也在思考普遍性的世界问题,人的生态是大自然生态的一部分,而所谓人的大自然不过是更大的存在体——宇宙的一部分,对此我们尽可以想象和提问,但依然未知大于已知,申树斌画笔下的动物与几何空间组合不再仅仅是人的世界的象征,而是要启示了我们面对了更大的世界的存在。它们引发我们思考的是诺亚方舟是否出现?申树斌之前有一幅九米宽的《诺亚方舟》,在这批作品里,它简化为几何框架构成,它们浮在虚空中,净洁,静穆,似乎不动,但引发的问心却是那个自在者在哪里?通过我们与动物的对视,仿佛被引导到那个静寂的远方,那个天庭之在。
画,画我心,画我思;思无尽,我们追寻那个永恒的存在者。
2019年12月
于巴黎旅次写毕

参展作品

拥抱NO.18|布面油画|60×60cm|2017
WORKS
存在的理性意义NO.14|布面油画|100×80cm|2020


意志之塔NO.7|布面油画|150×100cm|2018


正在展出

临时逻辑 • 叁 - 样本系列群展
Temporary logic Ⅲ - Sample Series Group Exhibition
出品人:王海英
Producer : Wang Haiying
策展人:李裕君
Curator : Li Yujun
策展执行:郭金满、张恩泽
Assistant Curators : Guo Jinman, Zhang Enze
展期:2022年9月13日—12月31日
Exhibition Duration : Sep. 13, 2022 - Dec. 31

出品人

王海英
海河美术馆理事长、大库艺术中心总经理
798第零空间创始人、中国当代艺术档案馆副馆长
策展人
李裕君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及媒体策划人
中国当代美术评论与策展青年联盟委员
海河美术馆执行馆长、798第零空间主理人
出生于甘肃兰州,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8-2019年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批评专题高级研修班进修。自2006年起至今主要从事艺术策展、媒体策划、当代艺术个案研究、艺术评论及艺术机构运营等相关工作。曾担任北京不同艺见艺术中心执行馆长、《美术关注》副主编、《Ai艺术》主编、《当代艺术播报联合体》首席主播、99艺术网副主编、《绝对艺术》编辑、策划总监等。2022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新时期中国当代美术评论人才培养”。
主要讲座及课题: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当代艺术策展与个案研究》《策展与营销》、沈阳M56美术馆《“后疫情时代”青年艺术家创作生态发展论坛》、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工坊《当代雕塑的创作意味与传播》、青岛世贸中心《沙龙:跨界合作中的艺术与国际教育的源力与阻力》、艺术厦门论坛《共建城市艺术生态系统》等。 曾策划近百余位艺术家个案研究展,在《美术研究》、《四川文化艺术研究》、《绝对艺术》、《美术关注》等刊物发表评论及专题文章30余篇。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天津。
策展执行
郭金满
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张恩泽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论专业

票务信息
识别以上二维码,即可购票
或现场购票
成人60元/人、学生40元/人
(一人一票)
观展提醒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30停止购票入场),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咨询电话:022-58151532
实名制登记及健康码:入馆前需自行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并登记入馆;(如14 天内曾有重点疫区旅行或居住史将谢绝参观。)
测量体温:入馆前,您需接受体温测量,如有发热(≥37.3℃)、咳嗽等异常现象,将谢绝参观;
自我防护:入馆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不可摘下;并且在排队和观展时请与他人保持1.5 米以上距离;
防止人员密集:每日参观人数限定400人次,瞬时人数不超过50人;
限流措施:建议您参观时间控制在两小时以内,以免造成封闭场所人员聚集;
注意事项:请勿在馆内喧哗、打闹、触摸展品,严禁在展厅内使用闪光灯,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展厅内,严禁携带宠物进入展厅,严禁在展厅内饮食,衣冠不整者谢绝入馆。
海河美术馆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严格要求馆内工作人员做好防护措施,为全体观众提供安全、有序的参观环境,也期待大家能遵守约定、文明观展。预祝大家有一个美好的观展之旅!


HHAM · 展览
HHAM · 公教
HHAM · 公告
HHAM · 艺访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