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掐丝珐琅画主要由仿金丝及珐琅釉料制作而成,其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是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创意绘画。它突破了景泰蓝只能附着于铜胎的限制,将景泰蓝技艺拓展到了平面作品上,并展现出令人惊喜的立体艺术效果。


现代的掐丝珐琅画作品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受外来文化影响,我国在唐代时就已出现珐琅器,因明中期景泰年间铜胎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达到极高水平,外观精美且色彩独具民族艺术风格,因此得名“景泰蓝”。

景泰款掐丝珐琅海马狮戏球海马纹碗
明中期,故宫博物院藏

制作步骤:掐丝
我们现今常见的掐丝画一般是利用氧化铝丝、颜料和彩砂在木板、塑板或金属板上作的画。其画作既有工笔画的精巧细致,又有油画的实景质感,逐渐受到大家欢迎。
本期【非遗】系列工作坊,我们将一起学习非遗手工艺之一的掐丝珐琅画。在了解掐丝珐琅的相关历史发展和制作工艺之后,独自完成一幅作品,在制作掐丝珐琅画过程中,感受艺术与美。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期回顾
上期回顾:“蒲菀之技 萑苇之器——嘉定黄草编体验工作坊”
老师介绍
康艳
PACC非遗手工艺导师,擅长掐丝珐琅、瓷刻等技艺。自幼酷爱绘画,2017年荣获阿克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证书。
合作方介绍

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属的一个以学科知识服务社会、推进社会进步和探索创新教育机制的项目执行机构,也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创新设计教育基地。围绕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建立“开放、集聚、适变、持续”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平台。PACC围绕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资源,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人才,主要服务于现代公共艺术方向、都市手工艺方向和城市会展业方向,致力于推动社会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
活动介绍

主题:AM 非遗 | 琳琅天成——掐丝珐琅彩绘工作坊
时间:2022年11月20日(周日)下午14:00-16:00
地点:震旦博物馆1F咖啡厅
合作单位: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
活动流程:
13:30-14:00 活动签到(钢铁侠处)
14:00-16:00 手工体验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