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邦瀚斯“中国书画”专场将于11月28日举槌,隆重呈献一系列来源有绪的非凡佳作。其中国画大师张大千钜作《临敦煌水月观音》,自上世纪90年代现身香港拍卖,睽违市场已近30载。
傅申《血战古人——张大千六十年回顾展》
出版物,注脚提及本幅《水月观音》
本幅工笔描金重彩,作于纸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身拍场后,睽违近三十年,方再释出,乃目前仅知张大千传世四幅临榆林窟西夏“水月观音”之一。
佳士得1989年中国书画图录
Lot 270为本幅拍品

唐代末期—五代初期 观世音菩萨(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张大千与藏族喇嘛在敦煌莫高窟

榆林窟南北两侧水月观音
一九四三年八月十四日,兰州三民主义青年团大礼堂举行了首个“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包括大千精选由敦煌带回之二十一幅临摹作品,其中榆林第一窟《西夏时水月观音》,备受瞩目。该作画于布面,方正构图,敷色厚重,真实的还原了榆林水月观音的形象,乃大千最早之临本,现藏于四川博物院。此次展览反响热烈,媒体好评如潮:“前往参观者拥挤异常”,“各界人士均一致认为此项作品实为张氏近年之杰作”,“均别具风格,观者无不饱赏眼福而去”。
四川博物院藏《西夏时水月观音》
许是大千对该题材钟爱有加,又或求购者诚意委托,展览结束不久,张大千即用画布绘制了另一本《水月观音》(默斋藏本)。方幅改为条幅,略去童子部分,线条加入金粉钩勒,富丽堂皇,更适合中堂供养。
一九四五年,四川成都举行的“张大千画展”,展出第三本《水月观音》。与前两版不同,本幅作于纸上。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达官显贵争相购买。最后,作品由新都县“邦人仕女”集资买下,捐入宝光寺。该幅构图与默斋本相似,但在净瓶、圆光、云雾、山石等细节处理上做出改动,使作品更为简化。
本幅《临敦煌水月观音》,写于纸本,应完成于宝光寺本相若时期。画中观音披蓝绿色大巾,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左手抚左膝,右手自然置于胸前,呈“如意坐”姿。大士神情悠闲,颈项微微上仰,正凝神遐思。其左侧石台上放有杨柳净瓶和花篮,后背圆光、山石、竹叶,均用不同色度之石青、石绿,钩染严谨。大千曾说“上色必定在二三次以上,这才使画的颜色厚上加厚,美上加美”。
香港邦瀚斯2022年11月28日中国书画拍卖
Lot 164
张大千 临敦煌水月观音
设色勾金纸本 立轴
153 x 77厘米
(60½ x 30½英寸)
估价:10,000,000 - 20,000,000 港元
作品细节

相较于其他三个版本的《水月观音》,本幅在菩萨面部的塑造上,大千揉参己意,尤能揣测其风格走向。观音开脸丰腴饱满,眉毛弯曲,黛色钩勒眉形后又以石青晕染,神采愈增。鼻梁挺秀,小口肥唇,眼神柔和,于庄严慈悲中,暗藏凡间女性之可亲仪态,十分动人。敦煌石窟,上下千年,壁中无数美人,无论是近事女、供养人、国夫人、贵族后妃,多半是丰腴的、健美的、高大的,这形形色色的面孔启发了张大千,盛唐之风照拂下的“以肥为美”也可以惊艳世人。
作品细节
“千堵丹青,遁光莫曜.....上自元魏,下迄西夏,绵历千祀,杰构纷如,实六法之神皋,先民之矩矱”,敦煌之行对大千影响深远,他的性情、阅历都因此而进入新的阶段。画风丕变,尤其是人物仕女画创作,一改早年清新淡逸,娟秀纤弱,转而走向雍容华贵、大气奔放。

张大千一九四四年《红拂女》
五十年代以后,大千鲜少再以工笔完整对临敦煌作品,惟将所存旧稿,“时画时缀”、“间复点染”,而“鬓发兜鉾,未及钩染处,即命二生完成之。盖予目翳八年,不复耐次细笔矣”。大千去国后,留川家属将早年大千自敦煌带回稿件,悉数捐赠,存于公家收藏。而本幅《水月观音》,历经战火,仍能保存完好,流传于世,如今飘扬过海,再现香港拍场,冥冥之中,自有佛力护佑。

香港邦瀚斯
秋季拍卖
“中国书画”专场
拍卖日期及时间
2022年11月28日
上午10时至下午2时
预展日期及时间
2022年11月19日
下午2时至6时
2022年11月20日至11月27日
上午10时至6时
查询
邦瀚斯中国书画部
cp.hk@bonhams.com
+852 2918 4321
小红书
小程序
视频号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