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帆
参展作品

邵帆 Shao Fan
以兔之名1520 / In the Name of Rabbit 1520
2020
宣纸上水墨/ink on rice paper
4x 280 x 260 cm(四联)
邵帆 Shao Fan
以兔之名 0322 / In the Name of Rabbit 0322
2022
宣纸上水墨/ink on rice paper
230 x 175 cm
李钢
参展作品

斯芬克斯/ Sphinx
2015
钢铁防盗窗,石膏,头发 /
steel security windows, plaster, hair
防盗窗的出现是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结果,是一种冷漠的暴力,为了掩盖住这种冷暴力人们发明了铁艺花纹来掩饰它,可是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暴力的本质。李钢用古老的建筑方法把它全部封住,希望能就此消解这种暴力,但最终这一切都无济于事,被封存住的钢铁如冬眠中的生命般逐渐开始醒来,铁锈渗透出的铁窗花纹,美丽得像似一张虚伪的笑容,背后依旧是不可触碰的界限。
底色/ Bottom Color
2022
230 x 350 cm
李钢 Li Gang
底色/ Bottom Color
2021
泥土 颜料制作工艺 /
Clay and
pigment making technique
土地——是自然概念,是生命的原始基底,而故土——则是人种概念,是人生的情感起点。在人的基因深处有一种记忆是抹不掉的,那就是来自故土的初始情感,它像血液一样贯穿于我们一生,成为了人生的血脉,对于人生而言,故土就是情感的胎盘,它孕育出了情感初始的底色,它是原始的,是故土给予人性的照耀。人类世界之大,故土皆有不同,但无论它是黄是白或是黑,都毫不干扰它在人们内心所散发着的能量。
颜色是无法把握的,能把握的是颜料,颜料是颜色的替身,是对色彩的模仿。现代颜料的标准化生产使得绘画变得便捷,但同时也稀释了画家情感传达时的纯度,丢失了颜料的合法性,使颜料变成了对颜色模仿的工具和手段。在原始绘画中,颜料和画面是相互统一的,原始绘画中颜料的选择及制作是根据具体描绘的对象而产生,比如原始壁画中,猎人用猎物血液混合泥土绘制的狩猎图景,猎物血液混合而成的颜料就成了猎人狩猎时情感再现的合法路径,在此作品中,李钢正是以“猎人”这一概念,让情感初始的底色,通过故乡泥土制成的颜料在画布上得以实现,为颜料在画布上找到了合法性,使初始情感与绘画形成了统一。
李钢
李钢将艺术创作视为情感储存及精神容器的建造,试图在事物自身的语言里,来解析与传译事物发展中的本源信息及其自我表达,并将其转化为充满诗意的特别之物。李钢通过对材料上的直觉,强调出了事物自身物质性的内在精神及张力,构建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平衡关系,拓展了作品的感知域界。李钢的工作实践可以概括为是一种以“物质精神”的理念,来讨论艺术在人的生存情感中所产生的物觉过程。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