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由程泰宁院士领衔,中铁四院与筑境设计联合体设计的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于 2022 年 9 月 22 日正式通车。作为基于中国国情的站城融合理念的最新设计实践,西站枢纽综合体通过多维一体的交通组织,理性充分的综合开发,打造既有江南气质又具未来感的创新站城空间。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SOM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杭州西站站房建筑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总规模为 11 台 20 线,采用“上进下出”模式,进站旅客以高架候车室候车为主,辅以线下快速进站厅。设计团队以“云”为设计理念,提出“云谷”、“云厅”、“云门”等概念作为“云”意向的新呈现,既呼应了杭州“三面云山,一江抱城”的独特山水格局,又象征了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科技精神。此外,中国首个新建高铁正线上方雨棚上盖开发项目也在西站枢纽诞生,为中国高铁建设提供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杭州”模式。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01 云谷—高效的中央换乘系统
杭州西站利用站场拉开的新空间形成 28 米宽的进站通廊,将传统火车站“两端进站”的进站方式化零为整成为“中央进站”。通过各种接驳方式而来的旅客集中在云谷中部,再乘坐专用扶梯直达候车层。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采光天窗使阳光透过拱形玻璃穹顶,引入了充足的光线,可直达地铁层。大量自然光线的引入使得站内空间通透明亮的同时,也对旅客进站的路径产生引导作用。与传统进站模式相比,旅客进站时间可以缩短一半以上,进站效率显著提升。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杭州西站枢纽公司

02 云厅—候车体验的迭代升级
不同于传统候车厅单调的室内空间,“云厅”结合高铁及科技云城等概念元素,为旅客打造温馨惬意的候车体验。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上方十字天窗玻璃下的遮光膜使阳光经过漫反射照进候车厅,为站内候车的旅客带来充足的光线条件,使整个候车厅看起来如同漂浮在云上一般轻盈通透。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此外,设计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将照明资源分区,配合自然光线柔和地作用于整个云厅,在节能的同时满足候车空间的照明需求。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03 云门—全新的城市精神场所
“云门”创新性地将分散的城市功能组合为整体,形成立体的站前广场,其作为西站枢纽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包含了办公、商业、餐饮、会议等业态,配置丰富的慢行步道、景观跳台等公共空间。“云门”同时连接站房以及周围的高层办公、裙房商业、休闲等综合开发项目,成为衔接站与城的联系纽带,为站城融合创造必要条件。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候车厅的旅服夹层预留了直达雨棚上盖的专用通道,上盖开发与车站的零距离,成为雨棚上盖得天独厚的优势。传统铁路客站区域内的综合开发多与站房水平布置,杭州西站创新性地在雨棚上盖引入了办公商业和酒店功能,通过开创先河的分层确权机制,使综合开发和站房立体叠置,取得浙江省首本“地上空间建设用地三维不动产权证书”。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随着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的落成,一座未来之城也应运而生。作为贯彻站城融合发展理念的典型案例,引领了中国“站城融合发展”的新探索,其将成为杭州市面向长三角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门户形象,同时作为杭州亚运会的配套项目,将担负着推动杭州进一步迈向国际化的重任。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 奥观建筑视觉




项目图纸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1F 0A米层平面图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2F 6.0米层平面图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3F 14.5米层平面图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4F 24.1米层平面图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5F 31.1米层平面图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B2 负9.2米层平面图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屋顶平面图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筑境设计、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完成年份:2022 年 9 月
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 513,420 平方米,站房建筑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
项目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
主创建筑师: 程泰宁
筑境设计团队:
建筑设计:于晨、殷建栋、郭磊、金智洋、严彦舟、戚东炳、陈立国、祝狄烽、杨士清、李昭、顾晨曦、江畅、方炀、刘欣仪、刘辛、王梦琳、丁齐、胡泊、阮珂、孙超、宋子雨、周盛遥、魏瑞环、钱湘君、陈豪特、张昊楠、江丽华、谢家豪、林心怡、官恩平
结构设计:杨旭晨、周嵘、孙会郎、吴建乐、刘传梅、冯自强、唐伟、朱伟、朱蓓 、王芳、贾颖颖、汪鑫、吕岩、张明、赵友清
暖通设计:潘军、于坤、何佩峰、尹畅昱、姚竹弦
给排水设计:纪殿格、崔松、章海波、杨迎春、葛耀耀
电气设计:李鹏展、唐霖、徐冰源、王潇、张艳、邵晓薇、张庚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团队:
建筑设计:盛晖、罗汉斌、刘俊山、李立、王敏、杨志红、周洋、殷炜、梁栋、汤陵蓉、李柏、刘晓青、张宏征
结构设计:李敬学、沈磊、吴奎、刘桥、吕磊、胡健、董莹琦
暖通设计:郭旭晖、王金桥、周翔、李亮、黄丽娟
给排水设计:蒋金辉、刘超
电气设计:陈凯、李士峰
信息设计:袁莉、王婧
机械设计:张琨、汪宇亮
站场设计:寇军朝
委托方:湖杭铁路有限公司、杭州市西站枢纽开发有限公司、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责任公司(代建单位)、杭州上铁西站枢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总包: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材料:
候车大厅吊顶铝单板、屋盖檐口铝单板:河北正邦源铝业有限公司;
候车大厅天窗遮阳膜:法拉利技术织物工业集团;
候车大厅天窗玻璃及云谷幕墙玻璃: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
观景平台超大异形玻璃:天津北玻;
云谷和城市通廊微孔铝蜂窝板:江苏长青艾德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五金制品:广东坚朗(幕墙和不锈钢制品)、广东坚宜佳(屋面钢拉杆);
油漆制品:阿克苏诺贝尔
摄影师:  奥观建筑视觉AOGVISION、杭州市西站枢纽开发有限公司




编辑:戴乐

*本文内容来自建筑事务所

标题及版式由 ArchDaily 整理

转载或任何形式的引用请联系设计团队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杭州西站枢纽综合体 / 筑境设计+中铁四院 崇真艺客

点亮“在看”和“点赞”,

将创意灵感放在第一位👇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