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大约在七八年前,我拜托尊敬的前辈,又是很好的朋友,作家马尚龙先生和当时在上海制作城市文化宣传片的韩国教育专家姜成勋先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上海的对谈。姜成勋先生生于亚洲另一个卓越的城市首尔,为了制作节目,在上海居住了两年多,仔细观察,特别用心,很快就熟悉了上海的交通、餐馆、学校、景点、戏院等“看得见”的方方面面,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上海通”了。但是当马老师向他细数了上海的历史、人文、艺术、城市规则之“看不见”的方方面面,这下轮到姜先生沉默了。最后姜先生发出了令人惊叹的一问:“为什么是上海?”他的意思是,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在上海?为什么上海会变成上海?


这个问句,后来被马老师用来作为他的一本书名,《为什么是上海》,十分畅销;与此同时,这个问题也逐渐成为了每一个试图探寻着这座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人们的灵魂之问。




“为什么是上海”?

“什么是海派”?


近期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热展“何谓海派”系列艺术大展之首展“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这个本来可能只是海派绘画爱好者的“研究展”,却通过聚焦于1843-1949这一波澜壮阔历史阶段,用六大板块、百余件大师画作、近200件珍贵文献和20万字的研究论文,既提出了“何谓海派”这个问题,又将海派绘画置于上海现代化的进程中,从而得以微观处一窥宏观,全面而又具体地回答了“为什么是上海”这一“灵魂拷问”。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展厅


首先,这当然是一个重磅的“作品展”:这次大展展出的100余件绘画展品,汇聚了上海博物馆、朵云轩、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上海中国画院、刘海粟美术馆以及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各家的珍贵馆藏,徐悲鸿、刘海粟、张大千、齐白石、林风眠等大家手笔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亦有部分首次或很少向公众展出的作品,可谓是名家荟萃,集齐“海派美术史上顶级阵容”。


这也是一个断代的“美术史展”:在展厅的入口,100余位海派绘画名家组成的肖像墙,预告了整个展览对1843-1949之间的海派绘画史之全景展现。其中不仅有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吴湖帆、黄宾虹等广为人知的名字,还有不少当年名噪一时如今渐渐隐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海派大家,例如有“海派宗师”之称的钱慧安、清雅绝伦的“晚清四大设色墨彩名家”黄山寿、继承了宋元诸家画风的“山水巨匠”应野平……策展人带我们回眸走过一个半世纪的海派书画史,一窥海派绘画的全貌。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赵之谦《玉堂富贵》(上海文物交流中心藏)


赵之谦为晚清画坛的领军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赵之谦以深具书法和金石意味、饱满鲜亮的色彩开创出海派绘画的先河,以富有开拓性的创造精神,开启海派绘画的历史性。


这还是一个深入海派文化内部的“研究展”:即便你对于绘画的专业技法、艺术语言不甚熟知,但是展览通过六大板块,近200件文献,将“海派”的来龙去脉、历史渊源、后续影响都梳理了一遍。在这些文献里,既有老报纸、老杂志、老照片,还有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通过图文并茂的展陈方式,重现了海派画家的社会身份、社交网络、风格传承、市场行情、传播影响以及上海当时的艺术生态,清晰通俗地回答了“什么是海派”这一问题。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林风眠《仕女》(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海派文化代表人物之一,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而中西融合的内核正是城市的开放性。这幅画属于林风眠仕女画的早期风格,人物造型带有马蒂斯式的变形和夸张,线条与色块构成画面的主体。画家以传统的流利细致线条勾勒颜面,用糅合了西画画刷特征的粗重笔触表现身着暗色衣物的躯体;又以色入墨,晕染仕女衣衫,通过笔触与墨色的变化,呈现仕女身躯的起伏动态。简洁凝练的线条与色块体现了画家对抽象构成图式的探索。


这更是上海城市实现现代化的“成果展”:1843年以后,上海是怎么从一个夹处江浙之间的地理名词变成一个影响巨大的文化所指的?决定上海城市真正转向现代化的城市精神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在海派书画领域,画家、作品、风格、市场、学校、润例、社团……其相互关联彼此催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动因是怎样的?而由海派绘画这一艺术门类的纷呈发展所反映的现代化中的上海,是怎样在日益开放、更新迭代的历史中,从古走向今的?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海派绘画早期的美术教育,不仅打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型的办学模式,而且培养了卓越的师资和造就了优秀的人才,从而孕育了中国美术界的百年辉煌,并支撑起了数代大师之门。图为刘海粟在美专。



以一场美展的名义

向这座城市致以崇高敬意


时代长河里的疏离与热烈、海纳百川间的雄隽与星点、审美变迁的铺陈、现代语意的演绎,都曾将“海派”置于了一种暧昧及矛盾的语境里。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潘天寿《烟雨两部图》(上海博物馆藏)


“海派”画家的移居将“海派”精神也扩散到了东西南北。吴昌硕的弟子陈师曾、陈半丁到北京后成为“京派”画坛的奠基人物,并称“二陈”;潘天寿在画艺上得到吴昌硕指点,返浙江后执教于杭州国立艺专,成为“新浙派”的领袖;岭南派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离沪后在广东创办了“岭南画派”;吴昌硕的弟子河井荃庐将海派书画引进东瀛后,影响了日本几代书画人。


而当我们看完“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可以发现,海派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形容词”,甚至是一个“动词”,是艺术思潮在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中,自我成型、不断繁殖的过程,它揭示了上海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中逐渐形成的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谢之光绘画的月份牌。


纵观20世纪初的月份牌绘画,它们是当时的美术家们在力倡中西文化交融和设计文化本土化过程中进行观念传达,新媒体创造。


若从海派绘画的这一单独的文化支流中去探源的话,从中国传统画到月份牌画、连环画、漫画等多画种;从文人绘画扩展到商业美术、出版、电影、设计等大美术范围;从美术延伸到戏剧、建筑、文学等领域的强辐射力;从技法融合、教育发展、商业介入、广泛影响等多种维度;近1500名个体的画家共同构建出了星光熠熠的海派文化群像,展现出“星辰大海”的广阔与诗意。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张大千在西成里16号(今马当路)与知名海派女画家李秋君、周炼霞等合影。女画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然成为海派艺术不容忽视的一抹绚烂,其证明了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第一,女性获得更为独立的地位;第二,她们创作的艺术价值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张大千《庐山高图》(上海博物馆藏)


1919年,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张大千来到上海,拜入海派书画家曾熙、李瑞清门下。而后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他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百幅丹青全部售完,一鸣惊人。正因在海上画坛声名鹊起,张大千职业画家的人生形态从此奠定。


卢甫圣先生曾经说过:“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绘画主体依托不断变迁着的政治、经济、文化境遇而生生不息,海派绘画以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长度,以不是分流式的‘派’而是综汇性的‘海’的存在方式,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是值得后来者且行且珍惜的。”


回顾“海派”从形成到1949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个是在文化上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态度;第二是在创作上富有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而这与2003年上海市政府将“海派”的内核“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确定为上海的城市精神;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16个字对上海城市精神作了新的表述是一脉相承的。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上)徐悲鸿《时迁偷鸡》。印刷术的普及、媒体业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展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文化艺术的生态,海派绘画的题材、内容、技法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得了极大的拓展。

(下)吴昌硕先生的润例刊登在报刊上。一百多年前,清末海上书画家已经普遍流行在报纸上刊登自己的润例, 润例的普遍化及借助大众传媒和商业传播,形成规模化的书画市场创作群体。


因此,跟着大展追溯海派绘画的历史星空,也许可以听清一座城市从“强大”到“伟大”的声声步履,也许可以解答上海何以现代化、中国何以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既是一场美术展,同时更是一场向这近200年的上海、这座城市致以崇高敬意的深入研究——以一场美展的名义!


— END —


温馨提示


所有来馆观众,包括同行者中的每一位且不论年龄,都必须持有绿色“随申码”及48小时内(以核酸报告出具时间为准)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在线预约后,方可进馆参观。


根据政府部门对场馆的防疫要求,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是一项必须要求,因此仅持有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或现场抗原检测的观众将谢绝入馆。


有8天内境外旅居史或7天内国内疫情高风险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的观众,将无法入场参观。


没有智能手机的观众可使用纸质离线“随申码”和本人身份证,经查验后进入。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责任编辑:张昊翀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当前展览 ·


41米层展厅

历史的星空——

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


41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遇见美好·点亮未来”——

2022浦东世博地区沪滇青少年绘画展


33米层11、11-1、12、13展厅

朝花夕拾——馆藏查寿兴水彩画作品展


0米层及5米层展厅

十年·海上风华——

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上海美术作品展


· 交通信息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地铁路线: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停车可至洪山路停车场

(收费和开放信息以当日为准)

【官方微信】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官方抖音】

媒体声音 | 想了解“为什么是上海”,你应该来看这场展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